滴滴的小弟们,不想再给高德打工了

蓝鲸财经
May 26

作者 | 定焦One 金玙璠

最近,网约车赛道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资本大戏。

一面是二线平台扎堆IPO:

4月30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4月18日,它刚拿到中国证监会的海外上市通行证;

5月9日,上汽集团旗下享道出行宣布完成13亿元C轮融资,创下近三年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享道出行表示,已启动港股IPO计划,将借此轮融资加速IPO进程。

另一面是市场饱和与盈利困局:

5月13日,盛威时代(旗下网约车平台365约车)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业内分析,或是因其持续亏损、监管处罚,以及订单高度依赖高德流量。

广汽系如祺出行的亏损表现和Robotaxi商业化进展缓慢,让它的市值从上市之初的80亿港元跌至目前的23亿港元。

网约车平台上市潮背后,是中国网约车市场“金字塔型”的竞争生态:滴滴处于第一梯队(市场份额70%以上),后方玩家分化出四个派别。

本文我们将视角集中在二线网约车品牌。随着嘀嗒、如祺于2024年相继上市,进入2025年,曹操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盛威时代等平台正面临冲刺IPO的关键节点。T3出行CEO崔大勇去年10月时称,“内部已经启动IPO计划,(上市)时间不会(与现在相隔)太久。”

这些平台中,唯一盈利的嘀嗒出行走的是顺风车的差异化路线(其网约车即出租车服务收入占比仅0.8%),其他平台普遍陷入“流量陷阱”:通过支付高额佣金入驻聚合平台获取订单。例如,曹操出行85%订单来自第三方平台,自有和聚合订单的结构是“二八开”。

但这种“用利润换生存”的模式隐患不小:聚合平台抽佣,挤压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如,曹操出行2024年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涨到10.5亿元,营收占比7.2%;同时,用户数据、品牌认知沉淀在高德等入口,自己成了“运力供应商”,如祺出行就曾在招股书中提到,因为第三方聚合平台的订单量不断增加,用户留存率跌破28%(2023年),它还补充道,“其与行业趋势一致”。

面对绑定聚合平台“高转化低留存”的现状,为了争取更高估值,二线平台都在讲网约车之外的故事。曹操出行背靠吉利资源“造”定制车,以卖车、租车赚差价的同时,靠司机接单抽佣,但还是没摆脱对聚合平台的流量依赖。如祺出行通过深度绑定小马智行,试图以Robotaxi破局,但这个赛道赢家门槛太高,技术、数据、政策、资本缺一不可。这些新故事的前景都难言乐观。

订单涨:代价是给高德们“打工”

从如祺出行强调“大湾区第二”的区位优势,到如今,曹操出行以“行业前三”的标签排队上市,可以勾勒出“一超(滴滴)、多强(车企系平台)、众小(细分市场玩家)”的网约车格局图。

图源 / 曹操出行招股书

根据曹操在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的2024年市场份额和企业信息判断,网约车前五平台分别是,滴滴(70.4%)、曹操出行(5.4%)、T3出行(5.3%)、首汽约车(2.8%)、享道出行(2.1%)。

在这个盘子之外,还有一股关键力量——聚合型平台。

聚合型平台以高德地图、美团打车、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为代表,背后都是互联网大厂。它们凭借平台经济模式,将多个网约车企业的运力聚合在自家APP。

对用户来说,搜完路线就能直接叫车,省去了切换多个APP的麻烦。

对二线网约车平台来说,加入这些“线上调度中心”,支付佣金换取订单,也算是找到了一个避开与滴滴正面交锋的新战场。

网约车市场饱和、合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聚合模式本质上是流量端主导之下网约车平台的“抱团”之举。但翻开公开过数据的二线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盛威时代)的财报,细算经济账会发现,它们的生存逻辑已经从“补贴抢用户”转为向聚合平台“交钱买流量”。

最典型的是曹操出行,2022年,它的总GTV(交易总额)为89亿元,其中49.9%(约44亿元)来自聚合平台,自有渠道贡献剩余50.1%(约45亿元);到了2024年,总GTV增加到170亿元,但85.4%来自聚合平台(约145亿元),自有渠道占比为14.6%(约25亿元)。

三年间,自有和聚合订单的结构从“五五开”发展成了“二八开”。

而且,曹操对单一平台的依赖性也在加强,2024年,前三大聚合平台分别贡献了它GTV的42.5%、11.8%及10.4%。

其他平台也是如此。

2022年-2023年,如祺出行来自第三方聚合平台的订单比例从28%(约1870万单)增加到了59%(约5700万单),2024年未披露此项数据,但提到“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获得的订单量增加”。

2022年-2024上半年,盛威时代(365约车)通过高德产生的交易额比例分别为92.9%、89.5%、93.4%。

聚合模式彻底改变了网约车行业的竞争规则。

曹操出行招股书提到,2019年,聚合平台仅掌控7%的订单分发权;到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升到31%。

五年间超三倍的增长,反映了用户习惯的转变:越来越多用户习惯通过一个软件(如地图软件)一键全网叫车,等待系统自动派发最便宜或最快接单的车辆。

这也导致行业整体结构的变化,流量加速向超级入口集中,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台正是抓住这波红利,借聚合平台实现订单量爆发。

网约车行业从业者李立表示,聚合平台早期以重营销、高补贴换取规模增长,随着用户对性价比的需求越来越高,聚合平台的订单量比例还有上升空间,而已上市或正在冲刺IPO的二线网约车对聚合的依赖性只增不减。

需要补充的是,在四大聚合平台(高德、百度、美团、腾讯)之外,滴滴也向曹操出行开放了流量池,将其纳入聚合体系。李立分析,滴滴此举既能通过流量分发赚取佣金,又可缓解早晚高峰的运力压力;曹操也可借助滴滴流量,对冲对高德、美团等第三方平台的过度依赖。

有细心的用户发现,使用滴滴APP打车时,有些长距离订单的曹操出行显示的价格甚至会略低于自营快车。

盈利难:佣金上涨影响利润

网约车行业常被贴上“规模经济”的标签:技术平台搭建完成后,每新增一单的服务器、算法等边际成本递减,同时网络效应增强,更多司机吸引更多乘客,更高订单密度提升匹配效率,降低空驶率。

但是,当滴滴和高德占据着七成以上的出行流量入口,网约车平台依附于聚合生态,曹操们作为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就被大大削弱。

当议价权逐渐向聚合平台倾斜,网约车平台为了维持订单量,就需让渡更多包括佣金、数据和品牌等在内的核心权益。

一位前网约车从业者对“定焦One”解释,聚合模式的流量分配机制是优先低价或高响应运力。长此以往,司机培训、车辆维护等需要长期投入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被弱化,竞争就简化成了价格(佣金、如何压缩成本)和响应速度(运力密度)。

这套模式自然削弱了二线平台的品牌认知度,用户难以形成忠诚度。

目前公布财务数据的曹操、如祺和盛威时代都未盈利,一个共同原因在于:这些平台虽然靠聚合平台拿到了更多订单,但佣金越交越多,用户却是“用完就走”——既没攒下利润,也没留住用户。

曹操向聚合平台支付的佣金从2022年的3.2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0.46亿元,三年涨了2倍以上,远超营收增速(93%)。

虽然曹操在招股书中强调,佣金率稳定在GTV的7.2%-7.5%,但绝对支出已占营收的7.2%,是仅次于司机分成的第二大销售开支。相当于曹操每100元收入中,有7元直接流入聚合平台的口袋。

如祺在2024年财报中未披露佣金支出,不过,翻看其招股书能找到前几年的数据。其2021年-2023年的佣金支出(招股书称为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的服务成本)分别为691万、2669万、9551万元,占其网约车服务收入的比例涨到了5.3%。

这期间,如祺的佣金支出增长了12倍,网约车服务收入增速80%。

三个平台中,对高德依赖性最强的是盛威时代,其聚合平台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也最高,过去几年稳定在9%。

上述从业者表示,如果聚合平台提高抽佣比例或政策调整,这些平台的盈利模型可能会面临直接冲击,估值也有滑坡风险。

长远来看,比佣金抽成更要命的,是用户“用完就走”:二线网约车平台既攒不下回头客,也拿不到用户核心数据。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因为第三方聚合平台的订单量不断增加,网约车服务的月活用户从2022年的116万,下滑到2023年的99.7万,用户留存率跌破28%。

图源 / 如祺出行招股书

这并非个案。

当用户习惯通过高德、美团等入口叫车,真实的用户画像、行为数据都沉淀在聚合端,曹操、如祺们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或分析完整行为画像,部分二线平台(如曹操出行)试图通过优惠券引导用户下载自己的APP,但转化率低,收效甚微。

无法沉淀用户资产,就意味着品牌认知始终停留在“打车工具”层面,更难根据用户需求优化服务或延展出增值业务(如广告推送等),最终在聚合生态中扮演低附加值的运力供应商角色。

更严峻的是,依赖聚合生态的网约车平台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是用佣金(利润)换订单(流量),自有流量越难培育;自有生态越薄弱,就越需要提高佣金比例争夺聚合入口的曝光位——这种循环不断挤压利润空间。

有从业者称,行业或许正在重演当年酒店业被OTA平台掐住命脉的剧本。

找出路:曹操讲定制车,如祺讲无人车

市场饱和与合规成本高企,迫使曹操出行们依附聚合生态,但这种增长路径又限制了独立发展空间。

4月底,曹操出行第三次更新港股招股书;5月中旬,盛威时代的港股IPO招股书失效——都反映出市场对网约车平台依赖聚合模式的审慎态度。

为了从资本市场拿到更高定价,二线平台不得不讲差异化的故事。

作为吉利集团孵化的出行平台,曹操IPO故事的核心是定制车模式。

通俗地说,吉利有现成产能,且需要卖车,网约车是高频用车场景,于是,曹操出行利用吉利资源生产适合跑网约车的车型(如加大后排空间、采用低成本耐用电池的枫叶80V和曹操60),以低于同级车型的价格(如曹操60售价11.98万起,低于主流竞品15-20%)向运力公司和司机出售/出租,快速铺开车队规模。

曹操平台可以赚两份钱:一方面,赚车辆差价,2024年,这部分收入10.6亿元,其中卖车收入(8.7亿元)占比5.9%,租车收入(1.9亿元)占比1.3%;

另一方面,靠司机接单抽佣——定制车司机通过平台接单,曹操从中抽佣(GTV分成)。2022年至2024年,曹操定制车贡献的GTV占比从4.5%提高到25.3%,三年飙升5.6倍。

从司机端看,“定制车”降低了运营成本,间接增加收入,那么,理论上,司机对平台补贴的依赖就会降低。从网约车行业的视角看,这也是应对竞争的一种创新。

从平台端看,曹操强调,定制车订单占比提高,是带动毛利率从-4.4%转正至8.1%、公司亏损收窄的关键。截至2024年底,曹操出行运营的3.4万辆定制车覆盖31城,初步具备规模效应。

一位关注出行市场的投资人对此表示,定制车需求增加,和近几年部分劳动力涌入网约车行业有关,而曹操短期享受了红利,实现了“降本增效”,不过,长期去看,随着定制车车队扩张,依然没有摆脱对聚合平台的流量依赖。

曹操还在招股书中补充道,定制车积累的行驶数据,可以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曹操智行)。不过,这部分尚未直接反映到收入上。

不同于曹操只是将自动驾驶作为Plan B ,如祺出行运营第三年就切入自动驾驶赛道,去年以“国内Robotaxi第一股”的名号上市。

2022年,如祺开始试水“有人驾驶+Robotaxi”的混合运营模式接单。如祺由广汽、腾讯联合成立,小马智行、滴滴均为现有股东,广汽有造车能力,小马智行有自动驾驶技术,腾讯和滴滴有流量,如祺似乎是离“技术-制造-运营”闭环最近的玩家。

到2024年10月,如祺接入运营Robotaxi280辆,自营Robotaxi车队50辆。但商业化进展缓慢是行业性难题:2023年-2024年,如祺的其他出行服务(包括Robotaxi服务、顺风车服务等)收入分别为200万元和203.9万元,收入的比例不足0.1%。

如祺把宝押在2026年——按照它在招股书的说法,2026年,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低于传统有人驾驶网约车。不过,承诺能否兑现,还要看技术、政策能否同频。

如祺作为区域玩家,更要面对一个现实:无人驾驶的终局未必是“一家独大”,但“赢家门槛”极高——技术、数据、政策、资本缺一不可。

从现状看,滴滴和百度这样的玩家已占据先机,它们手握海量用户数据、技术储备和资金,比如,滴滴计划2025年量产L4级无人驾驶车型,百度“萝卜快跑”2025年一季度自动驾驶订单超140万次。

反观如祺,2024年净亏5.64亿,未来还需要长期投入。从毛利情况看,技术服务和车队销售虽盈利(毛利率分别为18.7%、4.8%),但收入规模太小(合计2.6亿);收入占比9成的网约车毛利率为-2.4%,拖累了整体利润。

来源 / 如祺出行财报

资本市场的态度更直接——如祺出行以12港元发行价登陆港交所后便破发,即便在2024年年报显示亏损收窄以来,股价依然跌了13%。

自动驾驶对出行行业的重塑,本质是“数据规模+技术壁垒+生态整合”的战争。上述投资人判断,从当前格局看,全国性巨头将主导规则制定,车企系平台成为头部车企技术生态的一环,有技术优势的区域平台或退守细分场景(如机场专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立为化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