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款“十亿美元分子”获BTD认证,和誉-B(02256)“真创新”配置价值凸显

智通财经
28 May

5月26日,和誉-B(02256)正式宣布依帕戈替尼(ABSK011)获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治疗失败的FGF19过表达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这也是继匹米替尼(Pimicotinib/ABSK021)之后,和誉第二款获纳入突破性疗法的重磅品种。

作为全球首个针对FGF19/FGFR4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小分子抑制剂,ABSK-011自2023年ESMO年会上首次亮相以来,便凭借显著的疗效和相比其他FGFR4靶向药更具依从性和经济性优势,广受全球业界和市场关注。如今ABSK-011在国内顺利获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也预示着其成为“超十亿美元分子”的确定性正进一步提高,并存在潜在的重磅BD价值。

近日,正值三生制药辉瑞达成的一项总额高达60.5亿美元的“出海”大单带火了港股创新药板块,让全球业界和市场目光聚焦于中国国产创新药的同时,也让投资者开始挖掘下一个具备重磅BD能力的稀缺标的,而手握两款重磅BTD品种的和誉无疑值得高度关注。

“超十亿美元分子”确定性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和誉医药聚焦肿瘤精准治疗与免疫治疗,覆盖EGFR、FGFR、CSF-1R,PMRT5等热门靶点,已建立了19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差异化创新研发管线,其中多款在研创新药都具有“同类最优”或“全球首创”潜力。有望成为全球FGFR4抑制剂同类FIC药物的依帕戈替尼(ABSK011)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公司在去年ESMO年会上发布了依帕戈替尼用于治疗曾经过治疗的aHCC患者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的最新I期临床数据。数据显示,依帕戈替尼220mgBID组在经ICIs和mTKIs治疗的FGF19过表达肝细胞癌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的有效性,其ORR达到44.8%,mDOR为7.4个月,mPFS达到5.5个月,有效性表现在已远超目前已上市及其他在研疗法。

而在去年6月的2024 ESMO GI上,公司则发布了该品种220mg BID与Atezolizumab联用在治疗1/2L患者中以50%的ORR数据,再度刷新针对经治肝细胞癌的在研新药记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患者群体中,和誉的此项联合疗法的疗效同样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充分说明靶向FGF19-FGFR4这一新颖机制可能为肝癌带来亟需的差异化治疗手段,也进一步增强了依帕戈替尼联用PD-L1冲击一线治疗的确定性。

市场之所以在ABSK011披露上述临床数据后对其保持持续高度关注,在于FGFR4这个靶点曾让多家跨国药企折戟沉沙。例如,诺华早期的候选药物因严重骨骼毒性终止开发,Blueprint公司的BLU-554也因疗效未达预期暂停临床。在高门槛研发环境下,当前全球尚无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

而和誉医药能后来居上,关键在于分子设计上的创新与突破。据悉,和誉研发团队通过上千次实验筛选出高选择性化合物,成功避免了脱靶FGFR1/2/3带来的副作用。因此依帕戈替尼凭借其在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目前已实现“弯道超车”,有望成为首个治疗FGF19过表达HCC患者的突破性药物。

从市场角度来看,据GlobalData预测,到2029年,全球肝癌市场大约在53亿美元左右,其中免疫疗法约占市场份额的72.2%,达到38亿美元。参考此前已上市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其针对肝癌适应症的ORR不到20%,即便如此其在2021年全球销售依然超过5亿美元,侧面反映出当前市场庞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

去年12月,CDE批准公司开展依帕戈替尼(ABSK011)用于HCC患者的注册性临床研究。此次仅时隔不到半年ABSK011便获纳入CDE突破性品种,意味着依帕戈替尼的创新价值获国内权威机构高度认可,后续有望凭借优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逆袭为Global FIC/BIC,从而在海内外市场获得更高的销售上限,成为“超十亿美元分子”确定性正进一步提高。

创新价值获市场持续挖掘

在当前鼓励和支持“原创新药”的环境下,“真创新”毫无疑问是衡量国内创新药企差异化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突破性疗法认证正是检验一款新药真创新力的重要指标。据智通财经APP了解,BTD最初于2020年被CDE引入国内,其要旨集中于两点:用于加快治疗严重危及生命或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新药落地;针对适应症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或药物,新药较现阶段治疗手段具有足够证明其临床优势。简言之,一款新药想要获得突破性疗法,就一定要具备显著的创新属性和可靠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渐取代跨国制药企业(MNC)成为CDE突破性疗法新的主体,极大地提振了行业本土创新的信心。但从近年数据来看,突破性疗法获批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型Biopharma,鲜有Biotech企业的重磅品种连续获批。

以2024年为例,2024年CDE累计授予91款(公示日受理号计)药物突破性疗法,较2023年增长32%。获受理号数量前30家企业中,国内创新药企数量达到19家,共获受理号52个,占比达到57.14%。而在这19家国内创新药企中,拥有2款及以上突破性疗法药物的Biotech企业不到5家。

由此侧面印证了手握匹米替尼和依帕戈替尼两款BTD重磅品种的和誉拥有显著的创新价值和企业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与多数尚未盈利的Biotech企业不同,2024年和誉已首次实现全年度盈利,产生了丰富的现金流,并通过2024年报业绩传达出持续性规模化的盈利预期。在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入下,和誉创新管线内有多款优质管线处于早期临床和临床前阶段;核心产品方面,匹米替尼、依帕戈替尼、ABSK043等核心管线的临床进展稳步推进,即将集中迎来商业化价值兑现期。

基于对自身“创新-盈利”正循环价值的认可,和誉管理层在近年来持续进行注销式股票回购,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的同时,向市场表达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今年3月3日,和誉董事会再次批准了公司动用2亿港元在市场上购回股份。

智通财经APP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今,和誉管理层已累计回购28次,回购股数达789.50万股,累计金额达到5932.68万港元。

二级市场方面,虽然和誉股价近期受恒指大盘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在4月9日触底后,走出了一段持续反弹高走的行情。5月23日盘中股价最高触及8.95港元,一个半月以来区间累计最大涨幅达到62.14%。

股价的快速反弹与持续高走,一方面说明和誉正经历强劲的估值修复进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主力资金对基本面稳中向好、估值增长天花板更高的价值标的青睐有加。随着医药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逐渐展开,和誉有望成为后续投资者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