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工智能赴港上市: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

财经自媒体
28 May

5月27日,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工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作为全球首个规模化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仙工智能的上市进程备受行业关注,让我们看看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何。

一、公司概况:从控制器到开放平台的行业领跑者

仙工智能以“让智能机器人没有门槛”为使命,基于自主研发的控制器(SRC系列)及软件系统(M4、Meta系列),打造了全球首个规模化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公司核心业务涵盖“控制器+软件+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控制器作为“机器人大脑”,集成SLAM、VLA(视觉-语言-动作)等算法,适配超300种零部件,支持客户以“搭积木”方式开发机器人;软件系统实现多机协同调度与数字化管理,如M4系统整合FMS(调度系统)、WCS(仓储控制)、WMS(仓储管理)功能,提升工厂自动化效率;机器人产品线覆盖顶升机器人、智能叉车、轮式人形机器人等超1,000款机型,满足3C、汽车、新能源等20余个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平台连接零部件供应商、集成商与终端客户,形成“开发-获得-使用”闭环。截至2024年底,平台支持超1,500家集成商及终端客户,覆盖全球30+国家及地区,累计部署机器人款型超1,000个,工业场景渗透率达数千个。通过AGI技术升级控制器与软件,公司解决方案兼具高可靠性(±2mm定位精度)、高易用性(图形化低代码开发)与高泛化性(跨行业任务迁移),有效降低行业技术门槛。

仙工智能凭借技术积累实现行业突围。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2024年市占率达23.6%,成为首个构建全开放系统性知识库的企业。技术突破方面,公司推出全球首款一体化具身智能控制器SRC-5000,实现“全身控制”技术突破,支持轮式人形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场景中执行自然语言指令。商业化落地层面,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84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4年的3.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35.7%,同期毛利率维持在45%-49%的高位,展现技术溢价与市场竞争力。

二、主营业务:双飞轮驱动的开放平台模式

仙工智能采用“技术飞轮+平台飞轮”双驱动模式:技术飞轮以AGI算法为核心,通过控制器与软件的持续迭代(如SRC-5000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反哺场景数据积累;平台飞轮则聚焦生态构建,通过星云系统整合零部件库与供应链,降低客户开发成本(如300+零部件适配缩短研发周期50%以上),吸引更多集成商与终端客户加入生态,形成“客户增长-数据积累-技术优化”的正向循环。

公司收入结构以机器人销售为主,2024年机器人业务占比达69.5%(2.36亿元),控制器、软件及配件分别占比16.9%、6.0%、7.6%。机器人产品中,智能叉车、顶升机器人等工业场景机型为主要收入来源,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新品类已开启商业化试点,2025年4月接获首批客户订单。

公司以中国为核心市场,同步拓展欧美及新兴市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14.5%,客户覆盖飞利浦施耐德电气、一汽大众等全球工业标杆企业。例如,智能叉车在荷兰飞利浦工厂实现仓库转运自动化,效率提升30%;为施耐德电气提供车间智能化方案,预计年成本节约超百万元。客户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2024年服务客户数达832家,较2022年增长119%,其中集成商与终端客户占比均衡,体现平台生态的广泛吸引力。

三、财务分析:收入高增长,亏损持续收窄

仙工智能近三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1.84亿元,2023年2.49亿元(+35.1%),2024年3.39亿元(+36.3%),主要驱动力为机器人销量增长(2024年售出2,576台,较2022年增长241%)及全球化渗透。尽管收入攀升,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230万元、4,770万元、4,230万元,但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的16.7%收窄至2024年的3.1%,显示商业化效率提升。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3,930万元、6,370万元、7,130万元,占收入比重21.3%、25.6%、21.0%,主要用于AGI算法、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公司毛利率水平领先行业,2022-2024年分别为46.8%、49.2%、45.9%,主要得益于控制器与软件的高附加值(控制器毛利率超50%)及规模化采购成本优化。2024年毛利率微降,受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机型占比提升)及海外市场物流成本上升影响。销售与行政费用率呈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的27.7%降至2024年的26.2%,行政费用率从17.7%降至12.7%,反映运营效率提升,但绝对值仍随收入规模扩大而增加,2024年销售费用达8,900万元,主要用于国际展会与本地化团队建设。

四、竞争优势:技术、生态与商业化的三重护城河

仙工智能在控制器领域构建多重技术壁垒:其一,定位精度行业领先,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2mmSLAM精度,仅需10%环境参照物即可稳定导航;其二,全球首批通过功能安全认证(ISO13849、IEC61508),保障高风险工业场景应用;其三,AGI技术前瞻布局,SRC-5000控制器集成VLA与端到端导航模型,使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理解与复杂任务分解能力,轮式人形机器人已在客户现场试运行。

公司开放平台模式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一方面,零部件适配与工具链降低开发门槛,客户可通过Roboshop软件快速配置机器人,开发周期较传统模式显著缩短;另一方面,星云系统实现“所见即所得”选型,支持1,000+机型快速交付,2024年供应链响应速度明显提升。截至2024年底,平台积累超数千个工业场景数据,形成“数据-算法-产品”迭代闭环,数据驱动的泛化能力使机器人在新场景部署成本实现明显降低。

公司具备从技术到场景的高效转化能力,在3C、汽车等成熟行业深度渗透,同时拓展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超过1,500家客户,涵盖包括3C、汽车、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半导体、工程机械与生物医药在内的20多个细分行业。

五、行业前景:智能机器人赛道的黄金增长期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按收入计,2024年市场规模2,778亿元,预计2029年达7,085亿元,CAGR20.6%;按销量计,2024年108.26万台,2029年预计325万台,CAGR24.6%。工业场景为主要驱动力,2024年工业智能机器人收入220亿元,预计2029年达1,150亿元,CAGR39.2%,凸显自动化升级需求。仙工智能所处的控制器及开放平台赛道,受益于行业从“单机自动化”向“多机协同+具身智能”升级,2024年全球独立控制器销量3.1万台,预计2029年达23.1万台,CAGR达49.5%,公司作为龙头有望优先捕获增长红利。

行业竞争呈现多元化格局,传统机器人厂商(如发那科、ABB)聚焦垂直领域,而仙工智能以开放平台模式差异化竞争。根据灼识咨询,2024年公司按控制器销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23.6%,领先于E公司(12.9%)、F公司(11.0%)等竞争对手。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于技术生态整合能力,公司需持续提升AGI算法领先性(如多机分布式调度、LLM集成),以巩固开放平台的护城河。

六、估值分析:估值还有提升空间

上市前,仙工智能经历多轮融资,在最近的2025年4月完成C轮融资,估值达32.7亿元,较2020年A轮估值(3亿元)增长超10倍,体现资本对其技术稀缺性的认可。C轮投资者包括洪泰投资、南京赛富等机构,融资主要用于具身智能研发与全球化布局。公司的投资机构还包括普洛斯、科沃斯等行业知名公司。

在二级市场,公司的可比公司包括科沃斯、拓斯达埃斯顿优必选越疆科技等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它们均具有较高的估值,平均的PS倍数达到26倍,港股的优必选达到28倍,越疆科技达到61倍。而按照平均PS倍数计算,仙工智能的合理估值达到88亿元,远远高于C轮估值的32.7亿元。此外,机器人板块当前的投资热度较高,公司上市后也有望获得不错的表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