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首日即“破发”!手回集团三闯港交所终圆梦 ,三个交易日跌去招股价近三成;还有5家在路上 …
来源:险企高参
作为国内“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的手回集团,上市首日即“破发”,三个交易日较招股价跌超26%。
历经18个月三次递表,深圳手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手回集团)终于叩开港股大门。
5月30日,手回集团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根据该司此前披露信息,此次IPO手回集团发行2435.84万股新股,发售价为8.08港元/股,位于发售价区间6.48港元至8.08港元的上限,募资总额为1.97亿港元。
然而,上市首日手回集团却惨遭“破发”,5月30日开盘价为7.50港元/股,较发行价跌超7%。截至当日港股收盘,手回集团股价报6.610港元/股,跌18.19%,市值15亿港元。
此后6月2日、3日两个交易日,手回集团股价继续下行。截至6月3日收盘,手回集团每股报5.71港元,较招股价8.08港元已跌去近三成,总市值13亿港元。
手回集团三度“闯关”圆梦港股
据《险企高参》了解,手回集团,不仅是一家保险中介公司,还是一家保险科技公司。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保险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涵盖长期寿险、长期重疾险、长期医疗险及短期保险产品。其产业链由上游的保险公司、中游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小雨伞、咔嚓保、牛保100)以及下游的保险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构成。该司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包括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
回溯该司的上市之路,实质是一场为期18个月的对赌协议“赛跑”。
据该司招股书披露,公司在A轮至C轮均与投资者(即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歌斐资产等机构)约定了包含撤资权在内的特殊权利条款,若未能在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递表(即2024年1月12日)后18个月内完成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按“本金+利息”或“本金150%+未分配利润”等最高标准回购股份。
同时,触发赎回的代价远超公司承受能力。按协议,天使轮至C轮投资者赎回价可能高达“公允市值”,而手回集团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1.13亿元,一旦赎回条款生效,资金链将面临断裂风险。
由此可见,手回集团的上市之路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这也直接解释了公司为何在18个月内三次叩关港交所:首次递表(2024年1月)未果后,7月30日二次冲刺再折戟,直至2025年3月7日更新招股书,第三次冲击上市。
此外,财务数据显示,手回集团近三年营收呈现“过山车”式波动,净利润则呈现“一升两降”。
具体来看,2022年该司收入为8.063亿元、2023年收入增至16.344亿元,同比增长102.7%,主要由保险交易服务,特别是长期寿险和重疾险分销收入推动。然而,2024年收入下滑至13.9亿元,同比下降15.1%,主要因长期寿险产品需求减少及保险公司佣金率调整所致。其长期寿险产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盈利指标上,手回集团已连续亏损两年,约4.92亿元。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1.31亿元,但2023年出现3.56亿元净亏损,主要由于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损失和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变化。2024年亏损持续,达1.36亿元,主要受长期寿险产品收入下降和保险公司佣金率调整影响。此外,该司也提到由于估值变动,2022年录得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收益人民币0.62亿元、于2023年录得亏损人民币5.84亿元及于2024年录得亏损人民币3.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司的研发开支也有所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5350.8万元、6107.8万元和5095.5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6%降至3.7%,后保持稳定。不仅如此,该司研发人员的平均人数由2023年的145人减少至2024年的133人。
作为保险科技领域的新晋上市公司,手回集团的破发折射出市场对行业估值的重新校准。在监管趋严、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成本结构,将是其突围的关键。这场资本市场的“大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另有5家保险中介在上市进程中
事实上,除了手回集团外,今年成功上市的还有元宝数科。
4月30日,元宝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相对而言,该司净利润扭亏为盈成为“过关”的一大助力。据招股书显示,元保在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8.50亿元、20.45亿元和32.85亿元,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41%和61%;同期,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4.35亿元和3.33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至4.36亿元。
据《险企高参》梳理,近两年还有部分保险中介机构也已成功上市,包括有家保险(UBXG)2024年3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致保科技(ZBAO)2024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众淼创新科技(众淼控股)2024年7月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随后成功上市;益盛鑫科技(YSXT)2024年上半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近两年来,保险中介行业冲刺IPO热情不减,多家机构加速推进上市进程。
5月13日,i云保也完成了C轮融资,成功引入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作为战略股东。不过,由于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问题的影响,i云保上市进程并不顺利。早在2024年7月,i云保赴美上市就获得了证监会备案通知书。i云保计划发行不超过4389万股普通股,并拟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截至目前,i云保尚未披露上市计划的最新进展。
在此之前,还有几家保险中介机构已经递表,正在上市途中。
2月末,白鸽在线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据介绍,白鸽在线是中国领先的场景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招股书显示,近三年亏损超5000万元。具体来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营收分别为4.05亿元、6.60亿元及6.31亿元;同期亏损2507.5万元、1718万元及1557.6万元。
1月,青民数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美股上市,该司主要面向汽车保险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保险公司,为保险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业务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2023财年、2024财年(财政年度结算日期为每年3月31日)和2025财年前6个月(截至2024年9月30日),青民数科的收入分别为1421.47万、3816.10万和2581.40万美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7.55万、244.21万和 63.20万美元。
同是1月,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轻松健康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一站式平台。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轻松健康集团的营收分别为3.94亿元、4.90亿元和6.43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47亿元和0.77亿元。
2024年3月29日,恒光保险更新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但需补充材料。
此外,经营医药电商平台妙手医生的圆心科技已暂缓上市。据《健闻咨询》报道,业内人士透露,早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圆心科技,已暂缓上市计划,等待二级市场的窗口期。
责任编辑:王馨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