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稳定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立法推动稳定币发展。持牌发行机制得以明确,在牌照覆盖活动、申请持牌要求、储备资产规定等重要领域提出明确要求,中信证券预计商业银行将多渠道积极参与稳定币业务。
▍事项:
5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另外,中证指数公司宣布调整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A50、中证A100、中证A500等指数样本,渝农商行及沪农商行纳入沪深300。
▍稳定币机制:采取持牌发行机制。
1)牌照主要覆盖两类活动。无论是在香港地区发行稳定币,还是在香港地区以外发行稳定币、而该稳定币完全或局部参照港币,均受香港金管局管辖,稳定币制度设计灵活。
2)《条例》对于稳定币发行机构的资本实力、机构建设等要求明确。香港公司或香港以外成立为法团的认可机构可申请牌照,最低准则部分指出需具备至少2500万港元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实缴股本;此外,《稳定币条例》对行政总裁、董事及稳定币经理均有关键岗位和重要股东均有明细要求及资格审查。
3)储备资产强调足额、匹配、安全及流动性。《条例》要求储备资产组合市值须足以覆盖稳定币尚未赎回及仍流通者面值,储备资产与稳定币资产参照资产相同,鉴于港元与美元的挂钩,港元稳定币可以以美元资产作为储备。储备资产需具备高质量、高流动性且风险极低,咨询总结文件明确允许的投资包括期限不超过90天的银行存款,以及政府机构、中央银行、公共机构或多边开发银行发行、期限少于一年的有价证券。此外,隔夜回购协议和投资于类似资产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获准投资。
▍稳定币特征:监管明确区分存款业务与稳定币,保障传统业务稳定性。
1)《银行业条例》及《存款保障计划条例》针对性调整。《条例》附表8中,明确修订上述两部成文法则,因此稳定币业务排除在银行业务之外,即排除在存款业务之外。储备资产中的银行存款亦不属于受保障存款。
2)稳定币禁止支付利息。附表明确规定持牌人不得就其发行的指明稳定币支付利息。《稳定币条例》明确区分传统存贷等业务与稳定币业务,银行参与需额外申请持牌,同时有助于防止稳定币付息变相吸收储蓄等,冲击银行核心业务。
▍推进现状: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沙盒安排,目前仍处筹备阶段。
1)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多元,包括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和商业银行等。根据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栏目,金管局推出“沙盒”安排,以让金管局与业界就拟议监管要求交换意见,其中公示三组参与人,包括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以及渣打银行,渣打银行为联合金融科技企业参与。
2)稳定币发行准备工作尚在等待中。《条例》公布后京东币链科技及渣打银行通过媒体表态尚未发布,圆币创新科技官方网站亦显示港元稳定币“即将推出”。
▍潜在影响:银行或将积极参与稳定币业务。
1)发行人资质端,商业银行具备资本及人才优势。全球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在港中资银行,具备突出资本优势,在风险管理、合规及各类人才方面具备较强储备;
2)稳定币服务端,银行机构具备综合专业能力。例如,稳定币储备资产需存放于独立托管机构,咨询总结明确提出需为持牌银行或其他金管局认可机构,此外稳定币针对零售客户销售亦可借助银行代理。综合来看,稳定币条例落地后,预计部分银行将积极参与稳定币相关的发行、交易、衍生业务等。
▍本周聚焦:沪深300调入大型农商行将为相应个股带来可观增量资金。
1)农商行指数权重预计较低。参照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接近的沪深300成分银行,如成都银行及浙商银行,中信证券推测渝农商行及沪农商行的权重约0.25%。
2)沪深300挂钩产品规模突出,仍可贡献可观增量配置资金。根据Wind统计,截止2025年5月30日,沪深300挂钩指数产品规模达到1.18万亿,预计为两家将迎来增量资金约29.5亿元,分别约占渝农商行/沪农商行自由流动市值6.9%/6.0%。
3)历史经验:可比银行纳入指数公告后短期表现波动不一,基本面对股价影响更为关键。成都银行于2018年6月纳入沪深300,彼时成都银行自由流通市值规模较小(34亿元),纳入后权重仅约0.04%,2018年6月末沪深300挂钩指数规模仅1155亿,2018年5月28日公告纳入当日公司股价小幅下降1.8%,纳入前后5个交易日股价则分别+0.5%/+1.8%。浙商银行于2023年11月纳入沪深300,纳入后权重约0.2%,2023年11月沪深300挂钩指数产品规模约3452亿元,2023年11月24日纳入当日浙商银行小幅上涨0.4%,纳入前后5个交易日股价则分别+1.2%/持平。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观点:资金面是长逻辑,短期夯实板块估值下限;重估净资产仍是2025年银行股投资的核心逻辑。
1)中信证券认为,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升和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均是长逻辑,短期效应在于夯实板块估值下限。2)重估净资产是2025年银行股投资的核心逻辑。财务数据看,当前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平稳,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率下降,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仍需重点关注。对于投资而言,更重要的逻辑在于,宏观政策指向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有助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重新定价,预计这是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内在动力。个股方面,可把握两条主线:1)高性价比品种,选择2025年业绩增速有望高于可比同业、分红回报和估值空间占优的银行;2)中长期配置型品种,选择商业模型具备特色、ROE高且波动率低、市场预期差大的银行。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分析师:肖斐斐S1010510120057;李鑫S1010524030003;彭博S1010519060001;林楠S1010523090001;胡家俊S1010525010003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