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趣解商业 张语格
“史上最长6·18”又一次破纪录了。
今年,各电商平台将“6·18”提前到5月上旬,其中最“激进”的要属唯品会,5月12日晚上8点就率先开启了“抢先购”活动,同时开启了多个品牌会场。
唯品会如今的关注度虽然不如“猫狗拼”,但日子过得一直很滋润;这家成立于17年前的折扣电商平台,靠着特卖模式起家后迅速进入了盈利期。从2012年第四季度至今,唯品会持续盈利,且净利润连年上涨,每年净赚几十个亿。
图源:微博截图
然而,在直播电商、拼多多、淘天等平台的挤压下,这家老牌特卖电商似乎有些涨不动了。
01.还有哪些优势?
唯品会算是电商平台里的“特例”。自2008年成立后,靠着深耕“特卖电商”的一亩三分地,硬是扛过了各大电商平台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反观与唯品会同期成立的乐蜂网、聚美优品、蘑菇街、美丽说等垂直电商,如今几乎都已销声匿迹。
据“趣解商业”了解,从奢品转向大众消费品后,唯品会与品牌合作采取“先拿货后付费,卖不完可退回”的方式,从而实现“零库存”。
很多品牌会把卖不掉的库存商品上架唯品会,避免在天猫、京东直接打折影响旗舰店的正价商品销售。轻库存的尾货特卖,让唯品会的日子一度相当滋润。不过,随着各大电商巨头都盯上了“特卖”的生意,唯品会的优势也在逐渐瓦解。
主打“天天低价”的拼多多,持续引进服饰、美妆类大品牌,对不少品牌方提出了“全网最低价”的要求。京东2023年也推出了大牌奥莱频道,上线JACK&JONES、波司登、李维斯等几十家海内外品牌,均由品牌自营及官方旗舰店供货;去年,京东奥莱还开到了线下。
图源:微博
直播电商的兴起,更是让品牌们有了新的促销窗口。知名电商分析人李成东此前曾分析,唯品会最大的竞争,来自于抖音电商和拼多多。抖音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分层下,让大量用户转向白牌市场,也就是拼多多、抖音和快手电商。
于是,“腹背受敌”的唯品会,业绩开始有所下滑;最近三年的营收水准再也没能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2024年财报显示,唯品会全年总净营收、毛利润、年活跃用户等多项经营指标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管理层将业绩下滑归因为去年的退货率进一步上升。
今年一季度,唯品会的GMV再次出现下滑,这已经是唯品会GMV连续四个季度没有出现正增长了;与此同时,订单量、毛利等多项经营指标也出现了连续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唯品会今年一季度净营收26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Non-GAAP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滑11.5%;订单量1.672亿单,同比下滑6.3%。
“趣解商业”发现,服饰品类的GMV是唯品会为数不多还在增长的数据。
事实上,从起家开始,主打特价的品牌服饰鞋帽箱包就是唯品会的优势品类。曾有消费者同时在天猫和唯品会买了desigual的同款印花毛衣,包装、水洗标、防伪标都一样,摸起来的手感也几乎无差,只有上面的绣花图案略有差别,但唯品会的售价却只有天猫的一半。但也有消费者表示,唯品会的衣服虽然便宜,但旧款居多,好多新款都在上面找不到。
图源:小红书截图
除此之外,唯品会顺丰发货且SVIP上门免费退换的特权,也让很多习惯线上买服饰的用户欲罢不能。常用唯品会的圆圆(化名),自己会在唯品会上下单喜欢的衣服和鞋,拿到手觉得不满意会退掉,有时候能退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唯品会的SVIP数量还保持着强劲的增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8%。
不过,低价也时常伴随着质量问题,即使是品牌也不例外。社媒平台经常有网友提到,自己在唯品会上购买的鞋、内衣、外套没穿多久就出现了开胶、脱线、没有吊牌,甚至和实体店同款出入较大,客服也无法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图源:小红书截图
有从业者曾提到,服装尾货不仅是剩下没卖完的,也包括电商退货、实体店试穿和模特试穿,质量参差不齐是常态。据“趣解商业”了解,在供应链端,唯品会当前与超3万个品牌建立独家库存清理协议,平均拿货成本比市场价低40%-60%。
尾货品控的不稳定,容易导致退货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会员忠诚度。服饰品类几乎是唯品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盘,2024年贡献了总GMV的75%。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唯品会SVIP用户中,35-45岁女性占比超60%,客单价为普通用户3倍,偏好高单价护肤、轻奢服饰。唯品会想要说服SVIP继续留在平台上,恐怕还要在品控和服务上给出更好的体验。
图源:派代说
此外,为了提升商品溢价,唯品会近两年开始尝试与品牌合作“唯品会定制”商品。
“趣解商业”注意到,凯乐石、雅戈尔等不少知名品牌都有唯品会特供款。2024年,唯品会与超600家品牌达成定制合作,数量是2021年的三倍,合作品牌复购率提升20%;据唯品会去年披露的数据,定制特供商品在总GMV中的占比约为5%-6%,除了服饰以外,家居类定制商品的销售额也涨势明显。
02.“小而美”难突破?
事实上,唯品会始终没有停下过开拓新品类的步伐,美妆、家电数码、母婴、家居如今也是唯品会的重要品类。
只可惜,唯品会再也没有培养出像服饰品类这样的“王牌”。去年“6·18”和“双11”,唯品会卖得最好的仍是鞋服。
去年下半年在“国补”的助力下,唯品会家电销量也有所增长。然而,相关负责人却在电话会上直言,涉及家电的以旧换新项目对总GMV的贡献约为1%,“消费者不太习惯在唯品会购买家电,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消费心智。”
“趣解商业”注意到,今年“6·18唯品会上也开设了家电和数码会场,但不少同款产品的售价都高于其他平台,几乎没有价格优势。例如海尔的某款小型洗衣机,唯品会上的价格要比天猫旗舰店的价格高出200多元。
图源:唯品会、淘宝截图
还有网友提到,唯品会上的“10天价保”非常鸡肋,经常有过了保价期降价、换链接降价的情况。此外,“趣解商业”注意到,“黑猫投诉”平台上有5.4万余条投诉包含搜索词“唯品会”,其中不少消费者都吐槽唯品会商品质量差、退货退款难、售后服务差等问题,“明明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但客服却用话术搪塞,拒绝退货退款。”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在多项核心经营指标连续下滑的境况下,唯品会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两年,唯品会也在尝试“出海”。2024年,唯品会与泰国Central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后者在曼谷80%商圈的零售网络,以"保税仓直发+本地闪购"模式打开东南亚市场。但在Shein、Temu已通过“超低价+社交裂变”抢占心智的情况下,留给唯品会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而且,国内验证成功的“品牌特卖+会员服务”模型,未必能成功适配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
另外,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唯品会近期将启动组织变革,聚焦买手制好货战略,与服饰行业头部品牌开展深度商品共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唯品会副总裁孙格非由于个人原因即将离职,她的相关业务由谁接手,唯品会内部暂未确定。据了解,孙格非此前负责全球品牌合作与供应链优化;如果没有深入业务的负责人及时补位,唯品会相关战略的落地恐怕会受到影响。
图源:新浪财经截图
此外,唯品会也十分想将现有的优势拓展到线下。
2019年,唯品会大手笔花29亿元,收购了专注开发奥特莱斯的杉杉商业,在二三线城市大举开店。近两年唯品会线下门店和杉杉奥特莱斯的布局都在不断加快,目前唯品会线下店已经超过300家。
只不过,如今唯品会线下的收入仍无法与线上同日而语。今年一季度,包括杉杉奥特莱斯收入在内的“其他收入”,只贡献了总收入的6.5%。
有逛过某地唯品会线下奥莱的网友表示,选购体验并不好,“商场里很冷清,各个店的款像是几年前剩下的。”
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曾对媒体表示,唯品会的线下扩张一直受挫,是因为尾款本身码数有限,线下可以陈列的SKU数量有限。特卖要想做好线下,需要有一批专门会选SKU的人来组货,同时还要有大量专业的陈列人员把卖场陈列的很有氛围感,但这样的话成本会一直叠加,最终导致特卖的价格优势不明显。
零售行业专家庄帅认为,折扣服饰本身属于不可再生产的商品,从供应链角度来说,很难有更大规模的增长;折扣生意的本质,是在有限空间里精耕细作,“尾货特卖”帮助唯品会构建护城河的同时,也限制了天花板。
无论是推广定制,还是线下开店,坚持“特卖”属性的唯品会或许很难有太大突破;在巨头的围攻下,“夹缝求生”的唯品会是否能守住自己“小而美”的生意,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来考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