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HashKey Group:香港很好,HashKey也很好!

财华社
04 Jun

近期,关于香港Web3发展和HashKey Group的“小作文”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面对“裁员”“没钱”“合规不赚钱”等种种质疑,HashKey在接受PANews专访时回应了外界关切的几个问题。在这场交流中,HashKey没有回避争议,而是讲述了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故事。

记者:HashKey怎么看待最近的这些讨论?

HashKey最近,围绕HashKey的一篇“小作文”确实引发了不少热议,也有很多朋友来询问公司相关情况。首先,感谢大家的关心。援引一句名言:"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我们愿意就此机会和大家聊聊。

记者: 有声音认为香港Web3发展太慢,甚至认为“香港错失机会”,HashKey怎么看?

HashKey我们理解大家希望“看到成绩”的焦虑,特别是在全球虚拟资产市场高度波动的背景下。但我们必须强调一点:Web3的制度化建设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从2022年特区政府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起,香港开始系统性构建合规框架。这不是“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从立法、牌照、市场机制到投资者保护,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些观点反映了他们在用“秒表”去计量“马拉松”的成绩。拿香港与世界第一国际金融中心做比较,如果是为了激励香港,那还可以理解。但是以此来否定香港发展Web3的政策和成绩,还是有失偏颇的。

2022年特区政府刚颁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时,对香港发展虚拟资产国际中心,确实相信的人不多。HashKey响应特区政府的号召,在2023年初举办第一届Web3嘉年华,刚开始也有不少人不相信。但好在还是有一批先知先觉者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我们记得,临近嘉年华开幕前三天,新加坡直飞香港的机票可谓是一票难求。不少朋友是从首尔、东京、深圳、广州转机来香港的。今年,有两家美国专业办会的机构,选择在香港各举办一场大会。一年在香港有三场万人大会,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的Web3行业。作为“始作俑者”的HashKey,我们一方面与有荣焉,另一方面也悄悄泛起了一丝丝“醋意”,时不时会想到一句香港谚语:“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

来争什么呢?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记者:与美国、韩国、迪拜相比,香港是不是节奏慢了?这样会不会削弱它的国际竞争力?HashKey如何回应“香港市场狭窄”的质疑?

HashKey

香港的确不是最“快”的,但我们不认为这是缺点。

有些地区采取“先放后管”的激进模式,这样确实在初期吸引了流量,但也带来了监管不确定、资产安全缺口等问题。而香港选择的是“边建制度,边引导生态”的路线,以国际通行的合规标准做底,打造一个可持续运转的金融市场。

我们常说:快不等于好,稳也不等于慢。香港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顶尖的法律体系、金融监管能力以及机构资本资源。真正的建设者看重的,不是起跑线的速度,而是终点线的安全和回报。

关于“香港市场狭窄”的质疑,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大量高净值人群,也有足量的包括家族办公室、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资金,这些机构和钱是自带合规要求的,在香港,任何金融服务都是要KYC、AML的。

记者:HashKey的保险额度突破10亿美元,这是行业首例。这背后代表了什么?

HashKey:这是一个值得分享的里程碑。

当初保险公司对加密交易平台的承保额度非常谨慎,HashKey最早拿到的额度只有1亿美元左右。通过不断完善风控流程、优化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合规审核,我们的保障能力获得了保险机构高度认可。如今,HashKeyExchange的保险覆盖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达到了全球第一,比起最初的保险额度,提高了10倍以上。

这是市场对我们平台“安全+合规”的真实信任。

记者:有人质疑“合规不赚钱”,这是真的吗?

HashKey这是一个普遍误解。其实,合规的成本从来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把合规转化为信任红利和规模效益

我们来分享一个信息:HashKeyExchange香港站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在全球合规交易所里都不多见。我们相信按规矩做合规生意,并不是被FUD(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的理由。

我们也一直强调,不会以牺牲合规性来换增长速度。我们相信,那种“野蛮生长”的时代终将过去,合规才是让Web3真正走进主流金融体系的通行证。

我们有理由相信,合规是Web3赋能实体经济的必经之路。合规能力转化为市场优势需经历:监管许可获取 → 信任资本积累 → 生态网络构建 → 商业价值释放的链式反应过程。HashKeyExchange场外大宗交易(OPT)业务近期实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一季度交易量较去年同期飙升40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正是这一进程进入爆发阶段的实证。HashKey用事实证明了合规交易所可以盈利。

记者:但香港从事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成本确实很高,这会不会影响行业吸引力?

HashKey是的,在香港从事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成本确实比不需要KYC也不做AML的地方高不少。

但事实是,还是有数十家机构来香港申请牌照。虚拟资产合规化是一条以年,甚至十年为维度的长赛道。“币圈一天,人间十年”的节奏或许让一些人习惯了快进模式,但这并不代表香港的脚步慢了。从交易所VASP发牌到稳定币立法的扎实进展,印证了香港战略的前瞻性和稳步前进的态势。

记者:最近有传言说HashKey正在大规模裁员,甚至资金不足,这是真的吗?

HashKey感谢大家关心,我们确实正在进行战略的再一次调整和组织的升级,当然也涉及人员的优化。我们唯一能保证的就是,过去与未来,HashKey会一直持续地进行团队的调整、优化与升级,以增加人才的密度,来更好支持集团立足香港、全球发展的战略布局。为了贯彻今年三月份公司战略会做出的战略调整、业务聚焦、人员优化的决定,这次人才调整的比例基本在10%-20%之间。

具体来说,人才换血主要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理念不一致的员工、业绩未达标的员工、可被AI技术替代的岗位的员工、因战略调整和业务聚焦带来的岗位变化双向选择的员工。我们相信,那些离开HashKey的伙伴会在更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HashKey集团的全球员工规模从去年底的五百多人到今天的 600人以上,何来的大规模裁员呢?年员工流动率保持在15%以下。我们还在持续吸纳新鲜血液加入,携手推进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HashKey正加速扩展HashKeyOTC Global、HashKeyChain等高速增长的业务线,持续面向全球招募优秀从业者。我们诚邀那些拥有Web3信仰、认同合规价值观并与我们战略方向一致的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构建虚拟资产行业的合规生态未来。

另外,大家对HashKey的资金状况很关心,我们也简单说一下——HashKey不差钱!

HashKey股东资金实力雄厚,尤其是我们的大股东。过去几年,我们的大股东已经提供了数亿美元稳健的资金支持,并承诺会持续担当HashKey最坚固的"后勤部长",提供资金保障。如前面所说,HashKeyExchange香港站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已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另外我们的资管业务和基础设施业务一直盈利很好;集团继续对外融资是业务进一步扩张和展业的需要,行业一日千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推进资产代币化,HashKeyChain和新市场的拿牌,新的合规交易所的设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中东站已于今年5月刚刚开业,我们还在同步申请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牌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记者:关于HSK生态币,外界也有争议,觉得缺乏上涨动力。HashKey怎么看?

HashKey:我们理解大家关注价格表现,但HashKey生态币HSK并不是一个为“短期炒作”设计的币,HSK的价值根基在于赋能合规生态建设。将HSK置于币圈“月线涨跌”的评估框架,显然是片面的。我们专注于努力建设和完善整个生态体系,通过不断推动生态发展和创新来提升HSK的长期价值。同时,我们不会去做操纵HSK的价格行为,HSK的定位是整个生态平台的核心激励机制,我们唯有诚惶诚恐、夙夜在公!

记者:合规化和去中心化,是不是天然对立的?

HashKey:这是一个很常见但也很有必要纠正的观点。

去中心化是一种技术架构,合规是一种市场制度,两者并不矛盾。Web3要真正影响实体经济、进入主流金融世界,就必须拥有制度支持、法律保障和可监管性。否则,用户规模、资本体量、生态复杂度都无法支撑。

HashKey一直认为:真正的Web3,不是“去监管”,而是“新治理”。合规是桥梁,不是天花板。

记者:未来HashKey有哪些战略重点?

HashKey:我们正站在“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将重点聚焦在以下几个方向:

基础设施:HashKeyChain 正式落地,推动资产代币化;

国际拓展:中东站已开业,欧洲和其他潜力市场也在同步申请牌照;

交易业务深化:OTC、期权,理财和专业服务将是重点方向;

生态建设:强化HSK激励机制、开发链上工具、引入开发者社群。

我们为这些准备已久,也将继续坚持“以十年为期”的耐心投入。

记者:最后,HashKey对香港Web3的长远发展有什么期许?

HashKey站在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HashKey已经从战略定位、业务聚焦、资源准备、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筹划。我们以十年为期!我们始终相信,长跑的胜负最终靠的是耐力和实力,而不是起步的速度。别太着急,长跑刚刚开始。

香港挺好的!HashKey也挺好的!加油!

来源:PA NEWS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