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阴云下,EDA概念股暴涨!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能否扛起大旗?

时代周报
03 Jun

  在海外三大EDA巨头相继传出“断供”消息后,EDA概念股遭市场热炒,行业状况一时成为焦点。

  近日,三大EDA巨头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Siemens EDA)先后宣布,收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出的最新出口管制通知。

  EDA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基石,被誉为“芯片之母”。据头豹研究院报告,随着芯片设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基于先进工艺节点的集成电路规模可达到数十亿个半导体器件,不借助EDA工具已经无法完成芯片的设计。可以说,EDA贯穿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支柱之一。

  按照上述公司的公告,确实已收到相关通知,新思科技称目前正在评估该政策对业务运营、财务表现的潜在影响,并已暂停对2025财年第三季度及全年业绩的财务指引。西门子方面亦确认,公司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并致力于与全球客户合作减轻新规所带来的影响。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我国EDA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Synopsis、Cadence、Siemens EDA等海外企业。近年来,国内大力支持EDA行业发展,上海、北京、深圳纷纷设立EDA产业基金,国产EDA频频取得技术突破。若BIS限制三大EDA龙头对我国的EDA产品供应,EDA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资本市场方面,端午假期后EDA板块多只概念股涨幅明显。截至6月3日收盘,概伦电子(688206.SH)报收31.79元/股,上涨9.81%,总市值138.34亿元;广立微(301095.SZ)报收58.29元/股,上涨6.17%,总市值116.74亿元;华大九天(301269.SZ)报收130.31元/股,上涨2.55%,总市值707.51亿元。

  国产EDA,突围靠并购?

  在芯片产业“倒金字塔”结构中,EDA工具处于最底层,是支撑整个半导体数字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尽管其市场规模有限,但却撬动着万亿美元级的经济体系。

  2020年,全球EDA市场规模超过70亿美元,但它所支撑的,是超过40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数万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体量更为庞大的数字经济。一旦这一基石性环节出现断裂,上层产业链将难以为继。

  对中国而言,EDA的杠杆效应尤为显著。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对本土EDA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起,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以推动国产工具的市场化应用。

  在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下,中国EDA产业迎来快速成长期。国产企业几乎在EDA各关键环节完成初步布局,并在部分细分赛道取得技术突破。

  半导体资深专家、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概伦电子在DTCO保持领先,华大九天在液晶面板领域的物理验证工具凭借技术和应用创新,成为了业界面板领域的signoff工具被国内外大厂使用,这些领域都超过了国际厂商,但是在数字、模拟领域以及全流程工具上,我们还有很多短板要补。

  头豹研究院也指出,EDA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工具种类较多、细分程度较高、流程复杂。EDA工具研发难度大,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高,市场准入门槛高且验证周期长。因此,单一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EDA关键工具,需要通过长时间不断的行业并购整合来实现对EDA全流程的覆盖。

  在此背景下,华大九天广立微概伦电子等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补强技术短板,完善产品布局。

  以华大九天为例,2022年收购芯达科技,补强数字设计与晶圆制造环节;2024年战略入股阿卡思,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验证工具AveMC和等价验证工具AveCEC纳入旗下;2025年则计划并购芯和半导体,完成从芯片到系统级EDA平台的关键拼图,构建起面向模拟射频、功率器件、封装设计等新兴应用的协同生态。

  而广立微的路径则更侧重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布局。作为成立22年的老牌EDA厂商,广立微专注于从设计到量产的芯片性能与良率提升方案。2022年在创业板上市,为其后续投资拓展提供充足弹药。

  2023年,广立微通过在新加坡和深圳设立子公司,深化海外及大湾区布局,并投资设立多家半导体产业链基金,形成完整的生态支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是对专注DFT(可测试性设计)技术的亿瑞芯控股,借此打通芯片设计与制造环节的数据链,实现EDA工具从设计端到测试端的闭环整合。

  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EDA公司,概伦电子同样在并购整合方面走在前列。成立于2010年3月的概伦电子,虽然起步略晚于华大九天与广立微,却率先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致力于构建“应用驱动、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全流程EDA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概伦已完成博达微、Entasys、Magwel、芯智联、锐成芯微和纳能微等六项重要并购。

  其中,2019年收购器件建模工具公司博达微,强化了其在PDK建模领域的能力;2021年并购韩国Entasys,有效拓展了其在三星、SK海力士等客户体系中的业务协同;2023年完成对芯智联的收购,则使概伦的EDA平台能力延伸至板级与封装级设计,补齐了此前在这一环节的技术空白。2025年收购锐成芯微和纳能微,将EDA工具与IP设计结合,增强客户定制化服务能力。

  国产EDA企业在加速成长过程中,正在走出一条“并购+整合”的战略路径。这种方式不仅缩短技术追赶周期,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与客户覆盖面。

  EDA巨头靠并购崛起

  EDA行业的演进史,实则是一部并购史。全球三大巨头均通过逾60次并购,逐步铸就行业霸主地位。张国斌指出,EDA行业不同于其他工具软件,小公司也可以在点工具上大有可为,所以整合并购对于EDA企业做大做强很有必要。

  事实上,EDA行业因其高技术壁垒与上下游紧密绑定,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国际巨头的霸主地位无不依托持续的战略收购。并购不仅帮助企业快速补齐技术短板,还通过整合客户资源与市场渠道,构建了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

  新思科技的崛起堪称并购驱动的典型。1998年,其收购Systems Science,奠定了模拟与混合信号设计能力;2002年并购Avant,使其一跃成为提供全流程IC设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2012年收购Magma,进一步补强产品线,巩固市场份额。2024年,新思以3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巨头Ansys,标志着其战略从芯片设计向“从芯片到系统”的纵深迈进。

  据新思科技披露,该交易有望将其潜在市场规模扩大1.5倍,达到280亿美元,并推动并表后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至11%。这不仅拓展了其技术边界,更进一步绑定了工业软件客户需求。

  Cadence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并购的助力。

  1988年,ECAD Systems与SDA Systems合并,宣告Cadence诞生。此后,其通过一系列精准收购奠定行业地位。1989年收购Tangent Systems,推出ASIC布局布线工具;1990年收购Gateway Design Automation,引入Verilog语言,促进行业范式变革;2001-2002年收购CadMOS、Silicon Perspective等,补齐噪声分析与虚拟原型技术。2023年,收购ARC、Intrinsix及Rambus PHY IP,强化PCB与IP业务竞争力。

  至于西门子EDA,其前身Mentor Graphics成立于1981年,1983年收购加州自动化设计公司,推出MSPICE仿真软件;1988年并购Tektronix的CAE业务;1990年收购Silicon Compiler Systems。2016年被西门子以47亿美元收购,融入工业软件生态,转型为系统级设计平台。

  对比之下,国产EDA企业主要集中在模拟电路、射频、存储设计、仿真及验证等环节。虽可部分实现替代,但在高阶复杂的数字设计、SoC 设计、系统级设计等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

  CINNO Research 首席分析师周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领先的EDA软件公司如华大九天、概伦、思尔芯、广立微等,在设计EDA 软件、FPGA 原型验证、Spice仿真方面均各有长处。“若能透过并购或策略联盟突破资金与技术壁垒,相信可以快速增强国内EDA的实力。”周华表示。

  本土EDA未来可期

  国内EDA行业起步晚、产品验证选代缓慢,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国家和市场对EDA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叠加美国对国内企业的EDA进口限制等因素,其市场规模将有望进一步增长。头豹研究院预计,2026年国内EDA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4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EDA工具并非实验室的孤立产物,而是半导体产业长期实践的结晶。

  蓉和半导体咨询CEO吴梓豪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EDA技术本身未必高不可攀,真正的壁垒在于时间积累与产业协同。新进入者即便技术能力不差,也难以快速建立竞争力。因此,美国BIS对三大EDA企业的出口限制,虽然是打压,同时也是国内EDA厂商一次宝贵的产业“实战”机会。国内设计公司别无选择,只能用国产工具。而用户越多,工具打磨得就越快。

  张国斌进一步指出,本土EDA起步虽晚,但优势是贴近客户,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迅速完成产品的升级和优化。此外,中国政府最近几年持续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也让更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本土EDA已经有超过120家,在数量上已经是全球第一,并已迅速在各个主要环节完成0到1的突破。未来通过整合并购,实现1到100 的发展,本土EDA未来可期。

  如2024年9月,证监会便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鼓励头部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为国产EDA通过并购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提供政策保障。

  周华表示,国内的优势在于价格和定价方面更加灵活,弹性度高。可以根据使用时间或者是模块化的定价方式,非常适合国内中小企业公司。再加上政策支持等因素,国内EDA行业的发展仍然值得乐观期待。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