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斯坦福大学里藏着‘中国间谍’”、“昆山杜克大学里有中国安插的‘棋子’”、“密歇根州一处军事基地附近有‘中国留学生侦查员’”……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子虚乌有的“爆炸性指控”不断在网络上发酵,美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加以炒作渲染,试图让中美在教育领域“脱钩”。
香港《南华早报》6月3日报道指出,随着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此举标志着美国对华教育限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过,美国方面的中国问题专家和教育倡导人士直言,美国政府以及部分政客所渲染的这些“风险”缺乏事实依据,且应对措施太过激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副助理主任韦德宁认为,开放的校园内几乎没有情报价值,学生实际上不会在校园里接触到机密或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并直言所谓“间谍活动”的这些指控太过严重,一旦无法把握好平衡度,这些限制反而会让美国的对华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受损伤。
许多学者专家也指出,一些对中国学生和高校不利的报道其实都是“捕风捉影”和“道听途说”,往往引述的是一些所谓的“匿名消息来源”。事实上,美国学术机构吸引着全球顶尖人才,许多来自中国的人才留在美国,继续为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宝贵贡献,而相关报道对这些事实只字不提,却刻意用夸张的措辞来放大“风险”。
中国学生参加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 新华网
连番炒作后,美方终于下“黑手”
5月7日,斯坦福大学的保守派学生报刊《斯坦福评论》(Stanford Review)发文宣称,中国在该校开展所谓“大规模情报收集活动”。次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参议员阿什利·穆迪(Ashley Moody)就援引该报道,要求国会必须通过她提出的法案,阻止所有中国公民获得美国学生签证。
无独有偶,在美国杜克大学的一名学生发表其访问中国期间的经历后,两名美国国会众议员也致信杜克大学校长,要求关闭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在中国所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宣称该校在“帮助中国宣传和窃取知识产权”。
此前,有5名中国留学生在拍摄流星雨时误入美国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训练中心附近区域,美方随即炒作渲染,咬死认定这5名留学生是“中方派遣的间谍”,在面临议员的数月施压后,密歇根大学和中国高校的合作也宣告终止。
《南华早报》指出,随着这一趋势愈演愈烈,美国国务院上周宣布将“狠狠”吊销中国学生签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地时间5月28日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宣称,美国将开始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
报道称,此举标志着美国对华教育限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美方相关议员和政府官员则宣称,为保护国家安全,美国必须限制与中国学生和大学的接触。
CIA前官员:校园内没有什么风险
可事实上,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和教育倡导人士认为,这些所谓的“风险”显然被夸大了,且往往缺乏事实依据,而美国拟议的应对措施也过激了。
他们表示,若在开放包容与保护国家安全之间失去平衡,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不仅会使美国了解中国的能力受到威胁,而且也会使美国的创新能力大受影响。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的政府更广泛地针对国际学生,从扩大对签证申请人社交媒体账户的审查,到完全撤销哈佛大学接收国际学生的权力,这种风险变得更加严重。
美国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问题对话倡议”的高级研究员韦德宁(Dennis Wilder,丹尼斯·怀尔德)表示:“我不认为这里存在什么危险,即学生会在校园里接触到机密或构成国家安全风险。”他补充说,开放的校园几乎没有情报价值。
2024年11月,参加“2024香港中美论坛”的韦德宁 港媒
韦德宁曾担任CIA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副助理主任,他将“间谍活动”定义为“窃取外国政府不希望你拥有的机密”,并警告称,而过于宽泛的定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一些中国问题专家,也对美方公开指控中所引用的所谓“证据”提出了质疑。
美中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卢晓玫(Rosie Levine,罗茜·莱文)说:“《斯坦福评论》的文章严重依赖匿名消息来源和道听途说,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对风险性质的准确评估。”她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对所有中国留学生基于其国籍而非具体问题行为而产生普遍怀疑。
“我担心这样的文章会把目标对准那些真正想在美国接受良好教育的中国学生。”卢晓玫认为,针对具体行为而非特定国籍或机构展开的调查,或许才更具建设性。
随意扣“间谍”的帽子,贻害无穷
《南华早报》指出,《斯坦福评论》的那篇报道文章,确实是通过援引匿名学生和专家的说法,以炒作“斯坦福大学中藏有间谍”,但并未描述任何涉及在校师生实施的具体情报收集行动。
虽然并没有直接批评这篇文章,但斯坦福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和教职员工警告称,更系统地收集证据对“健全的政策”至关重要,他们还敦促更准确地使用与“间谍”有关的术语。
“‘间谍’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虽然有些案件会上升到这个门槛,但过于宽泛地贴上这个标签可能会导致起诉有缺陷,并混淆研究安全问题的不同层面。”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和马特·特平(Matt Turpin)在给《斯坦福评论评论》的一封信中写道。其中,波廷格和特平都曾于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内在白宫工作。
对此,惹出事端的《斯坦福评论》方面却并未回应置评请求。
“美国学术机构吸引着全球顶尖人才,许多来自中国的人才留在美国,继续为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宝贵贡献。这是中国的‘人才外流’,对美国有利。”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学者唐哲(Jeremy Daum,杰里米·道姆)表示。
唐哲回忆起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内实施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该计划于2018年11月启动,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
唐哲说:“仅凭国籍、族裔、所属机构或其关联背景,比如仅仅因其母校存在与当事人研究无关的军事合作,就对个人产生怀疑,这种做法毫无依据。”
卢晓玫则说,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宽泛的分类将“撒下一张如此广泛的网,以至于连那些使美国民众受益的非敏感项目也将在不经意间受到无端波及”。
事实上,这类影响已经在全国多州显现。例如,在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签署了一项限制美中合作的法案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在2023年就取消了与中国高校一项长达20年的合作项目。
中方:已提出严正交涉
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持续对国际学生和高校开刀。
据美联社介绍,此前,美国政府撤销了数千名已在美国的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导致一些人因害怕被驱逐出境而离开美国。在许多学生成功提起法律诉讼后,美国政府表示将恢复这些学生的身份,但政府也扩大了终止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理由。
上周,特朗普政府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将其从允许学校赞助外国学生签证的项目中移除。这些国际学生约6800名,占总招生人数的27%。但此举很快受到法律质疑,并被一名联邦法官阻止。
多家外媒5月27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继续收紧国际学生签证申请,目前正在考虑要求所有申请赴美留学的外国学生接受社交媒体审查,同时已下令其驻外使团暂停安排所有学生和交流访问者签证申请面试。5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宫提出将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限制在15%的方案。
支持交流项目的人士认为,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具有深厚国别知识的专业人才。韦德宁说,这类人才数十年来一直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的中国研究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表示,所谓“中国情报收集”的报道往往很少注意“分寸感”,无论是关于招收中国学生的风险还是好处方面。还是以《斯坦福评论》的报道为例,这篇报道使用了“生死存亡”等夸张措辞,却对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STEM)有90%以上出生于中国的博士留美发展避而不谈。
当地时间5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举行第374届毕业典礼,毕业生们欢庆这一重要时刻。 视觉中国
该研究院另一名教授孔诰烽(Ho-fung Hung)则认为,美国必须为禁止合作的研究领域划定明确界限。“即便在冷战高峰时期,美苏科技合作也未曾中断,但当时设有清晰的红线,”他说:“若缺乏此类界限,美国高校将因过度谨慎而不敢在所有领域继续与中国学者和学生合作。”
就美政府称将撤销中国在美留学生签证一事,中方已多次严正回应。
5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相关问题时指出,中方一贯认为,正常的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不应当受到干扰。我们敦促美方,切实保障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各国留学生的合法正当权益。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5月29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政治性、歧视性做法。美方此举将严重损害中国在美留学人员正当合法权益,也将进一步损害美自身国际形象和国家信誉。中国驻美使馆已第一时间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国政府立即纠正错误,切实保障中国在美留学人员的正当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