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拿下辉瑞60亿美元BD后,近期整个市场都在“疯狂”挖掘下一个重磅BD,而近日石药集团(01093)显然感受到了这份市场的狂热。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5月29日中午,石药集团公布其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当期收入约70.15亿元,同比减少21.9%。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14.78亿元,同比减少8.4%。这是自2022年以来,石药Q1营收首次跌破80亿元。
与这份“双降业绩”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石药集团股价当日午后迅速拉升,半小时内股价涨幅达到14.08%,最终收盘价7.62%,收涨11.73%;5月30日,石药股价继续大涨,盘中最高价触及8.56港元,两天内股价最高拉升幅度达25.5%,并创下自2023年3月以来股价新高。
此次市场异动的根源在于,石药集团给出预期指引:三个总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BD落地在即。
5月30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给出了具体信息:集团目前正与若干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交易进行磋商。对于每项潜在交易,可能应付予集团的潜在首付款、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潜在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业绩下滑的背后:集采带来的阵痛期
从石药集团最新披露的25Q1财报来看,拖累其总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成药业务。
从分部收入来看,Q1季度,石药的成药业务的收入约为55亿元,同比减少27.3%,主要受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价格调整等行业政策的影响;相较之下,作为第二大收入来源的原料产品业务,则因受市场需求上升及产品价格回升的推动,当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4.6%至10.72亿元。
成药业务的现状反映的正是石药近年来“由仿转创”遇到的一个瓶颈。
以石药2024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当期总营收290.09亿元,同比下滑7.8%;股东应占溢利43.28亿元,同比下滑26.3%。实际上,这是石药集团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石药营收逐年递增,但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76%、12.84%、11.73%、11.02%和1.66%。也就是说,逐年降低的收入增长率最终在2024年出现“质变”。
引发2024年石药营收和利润双降的理由与25Q1如出一辙:集采。此前,公司旗下核心品种津优力和多美素,获纳入京津冀“3+N”集采,售价下调了约58%和23%。上述集采在去年3月开始陆续在各个相关省份执行,致使其两款抗肿瘤明星产品销售额显著下跌,直接影响了公司当期收入和利润。
而另一方面,石药一款心血管治疗领域的核心品种玄宁在2023年第八批集采中未中标,却因部分院端严格执行集采结果而销售受挫。
对石药而言,集采以价换量的逻辑似乎成了“一根筋变两头堵”,这也直接导致公司股价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大跌7.81%和30.98%。在此背景下,向创新药转型成了石药眼前的唯一出路。
重磅BD:打破瓶颈的关键
2022年,在当期营收增长率仅11%的情况下,石药集团已经将当年研发费用增长率提高至16%,为创新转型开始铺垫基础。
2023年下半年,石药集团宣布对巨石生物增资,后又在2024年1月收购石药百克。这一系列动作都在宣布石药正式切入创新药赛道和平台发展。与此同时,2023年和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达到48.30亿元和51.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和7.5%。
在充沛研发资金支持下,石药迅速扩张了其创新药资产,并完成了在肿瘤、神经、心血管、自免等多个领域的管线覆盖。技术上,石药创新药管线还培育了纳米制剂、信使核酸(mRNA)、小干扰核酸(siRNA)、细胞治疗、抗体/融合蛋白、抗体药物偶联物(ADC)、mRNA肿瘤疫苗、ADC、细胞治疗以及小干扰核酸等多个热门赛道。
对于石药而言,由仿转创最大的瓶颈或在于市场对于其创新价值的认可,这也是近年来石药积极寻求创新药BD交易的原因之一。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2年7月,石药集团就其SYSA1801与Elevation Oncology达成BD协议;2023年2月,石药与corbus Pharmaceuticals(CRBP)就SYS6002达成BD协议。2024年,石药甚至在半年内达成4项重磅BD,其中,去年10月,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就 YS2302018 订立独家授权协议,公司由此获得 1 亿美元首付款,及高达 19.2 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和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今年2月,石药集团旗下石药巨石,就其自主研发的靶向 ROR1 的 ADC 药物 SYS6005 与美国 Radiance 达成独家授权协议。
不难看出,近年来石药集团的BD交易不断,在此过程中其创新价值也在被主流创新药市场认可。而此次宣布50亿美元BD大单即将落地无疑标志着石药最终打破由仿转创瓶颈,正式迈入国产创新药头部梯队。
在此次公告中,石药集团提到其重磅BD涉及其EGFR-ADC资产,而这或许就是石药在今年AACR大会上提及的SYS6010。
在今年的AACR大会上,这款新型抗EGFR ADC SYS6010 I期研究数据正式公布,研究结果显示,该药整体耐受性良好,仅在6.4 mg/kg发生1例DLT(4级血小板计数降低),MTD未达到。97.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级TRAEs发生率为49.8%,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在224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31.3%,疾病控制率(DCR)为85.3%;在4.8 mg/kg组,ORR达37.5%,DCR达83.0%。
该结果初步展现出了SYS6010克服TKI耐药问题的潜力,对比同赛道的强生EGFR/c-Met双抗埃万妥单抗,SYS6010在单药模式下展现出更优的疗效潜力。市场预期,若未来能在肺癌、头颈癌等重磅适应症中实现商业化,SYS6010的销售峰值在国内有望突破25亿美元,海外市场有望达到15-20亿美元。而这也正是其有望获得重磅BD的重要基础。
基于对公司未来创新药业务发展的积极预期,在披露Q1财报后,中金公司、中信里昂、野村和花旗等机构纷纷上调了石药集团的评级和目标价,其中,中信里昂发布研报称,持续看好石药集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早期研发管线和差异化的创新药平台,维持该股“确信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为13.80港元,较现价存在70.4%的溢价空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