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到处扣“恒大”的帽子

虎嗅APP
31 May

或许恒大自己都想不到,时隔多年能够以一种奇怪的形式登上热榜。

就在上周,某车企大佬的一番惊人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的原话是“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出现,只不过还没爆。”此言一出,在汽车消费市场和金融二级市场中激起巨大涟漪。

之所以能引发热议,一是源于恒大暴雷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二是车企大佬侃侃而谈但又斩钉截铁的口吻,一下子将很多人带歪,一起去钻“谁是车圈恒大”这个故意留下的牛角尖。

无端的指责最终变成无序的舆论风波:对企业的无端指责、对财务数据的误解、对自主汽车发展的误读、对品牌产品的主观好恶,以及根深蒂固的阴谋论思维交织在一起,让所有自主车企包括大佬自己,都陷入了“无妄之灾”。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股明显不合理、不正常的舆论风潮,已经到了必须及时叫停并且澄清的时刻。

“恒大”不是随口说说,就能“扣”上的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昨天就在微博上正式回应了唱衰言论,其中重点提到了两点:各种财务视角看中国车企并不存在所谓的财务风险;更不要提中国车企同期还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顺着李云飞微博中的思路,我们其实也可以简单进行两个财务数据维度的对比:中国车企是否负债情况明显劣于海外车企?与当年暴雷的恒大对比,车企的负债变化有多大区别?

首先是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资产中负债占比的直观反馈,自主车企的资产负债率与海外车企基本相当。尤其是头部自主车企,资产负债率水平基本看齐海外大车企,都处于60%-70%的合理区间内。

从时间维度的趋势看,从2024年开始,多家头部自主车企的资产负债率还出现了环比下降,整体债务不仅没有变坏,还在不断减轻。

在笼统的“资产负债率”对比之外,车企的各种时间维度偿债能力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以2024年数据为例,几乎所有自主车企的营收均超过负债规模,表明企业具备较强的经营偿债能力。同时,在有息负债占比这一关键指标上,自主车企同样表现优异,与海外车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直白点说,因为有营收上的持续支撑,车企的那点债务其实一点都不危险。

以更能体现实际经营的“净负债(扣除流动资金的影响)”和“净流动负债(排除非流动资产的相关影响)”为例,如今自主车企普遍这两项都是“负数”(可以理解为短期偿债能力很强),远远达不到恒大当初两个项目数千亿(净负债和净流动负债分别为4730亿元及6273亿元)、净负债率更是超过100%的严峻水平(可以理解为实际经营层面的资金紧张程度)。

换个角度说,只拿着某几个财务数字,不顾行业运转、公司业务的实际来满大街模糊攻击,完全是“风声鹤唳”、“杞人忧天”的行为。

就拿当年的恒大来说,当年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期房快速回笼资金挪用到新项目)”的方式疯狂加杠杆上房地产项目,同时涉足多元化投资,包括体育、矿泉水及造车等领域却全部以失败告终,哪怕经营不善高管还持续巨额分红(数百亿),房地产行业向“房住不炒”转变的情况下继续融资加杠杆。这些完全不合理,只为高管创造收益的经营行为,才是其最终暴雷的真正原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流车企的经营策略。这些企业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适当提升负债水平、积极进行市场融资,将资金投向更具前景的领域。无论是建设电池和零部件产能,还是提升整车组装能力,无论是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还是开拓海外市场,这些战略投入都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远见卓识。这些投入不仅不会付诸东流,更会成为推动企业未来收入增长和利润提升的核心动力。

以比亚迪为例,其国内工厂的投资收益比远比海外高,但是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广阔的市场,扫除出海的阻力,近几年比亚迪也投入了巨额资金,建成了2个海外工厂,又新规划了4个新工厂。通过这些动辄几百亿人民币的前期固定资产投入,以及比亚迪在自有船队上的大手笔建设,还有持续不断的海外运营,才有了比亚迪今年80万辆销量的雄心壮志目标。

在自主车企持续不断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将车企与恒大相提并论,甚至以不具名方式对整个行业进行负面标签化,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自主汽车已然踏上正确的路

纵观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有一个共识是肯定的:新能源变革就是中国汽车行业改变过去由合资主导,自主车企“吃不到肉只能喝汤”的最好机会。

而为了实现这一点,自主车企和它们背后千千万万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只能够在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没有激增的大前提下,大幅加大投入,从技术创新、产品持续迭代,再到提高综合性价比(以此打动消费者)、扩充自身产能。

这一系列投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已经产出越来越多优异的成绩。

国内市场方面,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今年4月,零售份额达到65.5%,批发份额更是突破70.3%,充分彰显自主品牌的主导地位。在出口领域,中国已经两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量达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车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量同比增长43.9%,逐步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在自主车企的表象之下,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中庞大数量的公司。这些企业在全球新能源变革的推动下,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的升级。许多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以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为例,中国已形成显著领先态势。尽管海外车企不乏创新标杆,但中国在智驾算法数量、全行业算法水平、传感器性能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已使中国成为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引领者。今年全球出行巨头Uber与中国企业Momenta的战略合作,正是这种领导地位的有力证明。

在行业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头部企业的脱颖而出必然伴随着部分企业的落后,甚至可能面临业绩持续恶化直至倒下的局面。相反,强行将这种优胜劣汰的行业规律渲染为“恐怖片”,只会暴露出某些企业自己的脆弱。

与其沉溺于幻想或怨天尤人,在当前中国汽车正迎来越来越光明发展前景的趋势中,企业的一切精力都应该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在全方位的竞争中寻求突破。后者,才是唯一的正道。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