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IT之家 6 月 4 日消息,复旦大学徐彦辉研究团队再次在基因转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继 2023 年底系统描绘了 RNA 聚合酶 Ⅱ 转录起始连续动态全过程后,再次揭示了 RNA 聚合酶转录起始动态过程。
RNA 聚合酶(RNAPs)是转录的核心酶,负责将 DNA 上的遗传信息转录为 RNA。在哺乳动物中,RNA 聚合酶进化出三种功能分化的形式:Pol I、Pol II 和 Pol III。其中,Pol II 负责转录编码蛋白质的 mRNA,由于其与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一直是转录研究的重点对象。相比之下,Pol III 主要转录多种短链非编码 RNA(如 5S rRNA、tRNA 和 U6 snRNA 等),在蛋白质合成、RNA 剪接以及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时间 2025 年 6 月 4 日晚间,复旦大学徐彦辉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uman Pol III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in 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重建了人源 Pol III 转录起始的完整动态过程,揭示了转录因子与聚合酶催化活性协同驱动 Pol III 由转录起始向延伸过渡的分子机制,为理解真核短链非编码 RNA 合成的调控提供了关键结构基础。
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转录起始活性的检测主要依赖于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如磷-32 标记的 UTP),这一方法已沿用超过半个世纪。然而,该技术存在诸多限制,包括同位素获取流程复杂、半衰期短、操作安全要求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转录起始活性的常规定量分析。
为克服上述瓶颈,研究团队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无需同位素的转录起始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荧光标记的小分子(pCp-AF647)高效连接至新生 RNA 的 3’羟基,实现了对转录起始反应活性的灵敏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安全低毒,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大幅提升了转录研究的效率和可重复性。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王茜敏为该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陈曦子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生物医学研究院 / 上海梧桐岛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为该文通讯作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