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亿再入股SM娱乐,腾讯音乐下一站是“偶像经济”?

蓝鲸财经
Jun 06

作者|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K-POP或将以另一种形式“重袭”内娱。

今年1月,网易云音乐表示因版权问题,或将下架韩国 SM 娱乐公司旗下全部歌曲内容。5月底,腾讯音乐以场外大宗交易方式,收购韩国HYBE公司所持全部股份,从其手中“接棒”SM娱乐,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独家版权时代的落幕,催化着音乐平台与内容方的“共创”成为新趋势。在既定的音源发行合作之外,双方的合作范围将拓展至亚洲市场的偶像组合联合制作、IP周边、演出等业务。并且,双方计划在未来2至3年内推出一支中国本地化的偶像组合。

从“第三大股东”到“第二大股东”,从注入音源建立壁垒到内容共创乃至生态协同,腾讯音乐步步深入韩娱“江湖”背后,是否预示着,K-POP将在内地迎来“新纪元”?

押注K-POP “提档增速”?

从“购票”到“上牌桌”,在线音乐平台对K-POP内容的“提档增速”早现端倪。

在腾讯音乐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中,在线音乐业务延续高质量增长态势,成为驱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截至3月31日,本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42.2 亿元,同比增长16.6%。

付费用户规模突破1.229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提升至11.4 元,收入结构进一步向在线音乐业务倾斜,占比提升至78.8%。

对于在线音乐平台而言,付费用户数量、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一度是其财报数字上较为直观的增量,且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优化会员独特权益来完成拉升。

腾讯音乐与时代峰峻、乐华等多家公司的合作中,前者享有后者旗下艺人新歌首发权,而独家、抢先等权益,无疑是给深度乐迷、粉丝提供的“打榜”好时机。

线下业态,包括预售门票、线下见面、周边衍生等在文娱市场经久不衰的业务。这也是为何,腾讯音乐不断加强与国内国际唱片公司的合作,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积极拓展独特概念、粉丝活动(如热门艺人演出门票预售)等SVIP会员独特权益,推动“粉丝经济”进入从“购买到共创”的新阶段。

在成为SM娱乐第二大股东之前,腾讯音乐便已经在K-POP市场展开长期布局。

去年,其与G-Dragon权志龙所属经纪公司Galaxy Corporation战略合作,合作范围包括数字专辑、实体周边、获得权志龙海外地区巡演的主办权等等。今年第一季度,与G-Dragon权志龙合作发售官方周边的市场表现就被写进了财报里。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腾讯音乐持续深化一体两翼,除了推进平台服务及权益创新升级外,在内容侧以“经典版权巩固+垂类内容拓展+国际资源整合”为策略,完成与索尼音乐娱乐、滚石唱片、英皇娱乐等国际厂牌的续约,确保流行、摇滚等主流品类的内容供给稳定性;新增与种梦音乐的战略合作,引入中文说唱领域头部艺人作品;同时深化与韩国YG娱乐、Starship娱乐及日本ACG巨头KADOKAWA的合作,推动K-pop、动漫原声等国际内容的本土化运营。

无论是流行、摇滚,还是说唱、ACG内容,均在本土拥有完整的线上线下演出落地,唯独K-pop处在较为尴尬的状态,无法在内地形成线上聆听到线下演出的闭环。

目前看来,对于K-POP艺人,腾讯音乐正以承办海外巡演合作伙伴的身份协同支持,如成为权志龙巡演活动中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对SM的进一步控股,不仅能稳固其在K-POP音源版权上的优势,强化用户付费订阅吸引力,也释放出更深层的信号:TME已不满足于作为“内容分销商”的角色,而是要更深入地嵌入内容源头。

对SM娱乐而言,这笔投资同样至关重要。成立于1995年的SM娱乐是K-POP先驱公司之一,由李秀满创办,核心业务包括音乐制作、偶像艺人经纪等。通过不断拓展国际市场,SM娱乐的艺人逐渐进入日本、中国、美国等主要海外市场,并且举行了大规模的全球巡演。

在限韩令推出前,男子团体H.O.T.(1996年出道)、Super Junior(2005年出道)、EXO(2012年出道),女子团体少女时代(2007年出道)、Red Velvet(2014年出道)一度是内娱追星人的启蒙代表。

随着YG娱乐、JYP娱乐等后起之秀崛起,外部竞争加剧,公司管理与内部纷争不断,包括李秀满极具争议性的行事风格、与股东之间的矛盾、核心团队成员的相继解约等等,SM娱乐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在SM公司面临管理和市场挑战的背景下,腾讯的资金注入能有效缓解其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还能帮助增强SM娱乐的运营能力,进一步拓宽本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HYBE曾试图收购SM以整合资源、全球化布局,HYBE在2023年以4228亿韩元收购李秀满14.8%股份,但最终因与Kakao的竞争而选择退场。

如今腾讯音乐前来接棒,更像是在尝试重建一种“韩流”市场的稳定供给,提档整条“粉丝经济链”的再度运转。

或许真正的野心在于“3年之约”,在偶像选秀消失的几年时间里,年轻人们对于“追星”的热诚丝毫不减,腾讯与SM计划共同推出的“中国本地化偶像团体”,这不仅是对内娱市场的一次试探,更是以K-POP头部公司为本土偶像能力的背书。

本土化“韩流”将返内娱?

尽管限韩令状态未明,但市场已多次悄然“预热”。

迎着演出市场的好势头,近两年大量海外艺人流向国内演出市场,日本、泰国、越南、德国等国家均有艺人出现在演出场馆、音乐节,但KPOP来内地演出仍面临诸多困境。比如近期,韩国男团 EPEX 原定于5月31号在福州举办的演唱会,原本是2016年限韩令以来,首个韩籍偶像团体在内地的商业演出,但随后就因 “不可抗力” 取消。

大型演出夭折、小型活动“破冰”程度有限。今年一季度,腾讯音乐推出Aespa(所属SM娱乐)中国首展、及BABYMONSTER(所属YG娱乐)快闪店。在SM娱乐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腾讯音乐与SM娱乐共同举办盛典,并联合推出《2025 SMTOWN : THE CULTURE, THE FUTURE》纪念专辑。这些行动都在为韩流内容“再入场”试水升温。

今年以来,“被预热”的假新闻屡见不鲜。五月初,全网都在热议一条关于央视邀请韩国偶像团体来华演出的消息,随后被央视紧急辟谣。市场对K-POP的需求仍在,社交媒体上,公众对于K-POP的关注度不减。

一方面是听众对于音乐版权的拥护。今年1月,网易云音乐发布《致韩国 SM 歌迷的一封信》,表示因版权方单方面通知不续约,很可能不得不在1月底下架韩国 SM 娱乐公司旗下全部歌曲内容。彼时互联网大量听众“声讨”不断,言辞激烈。

后续,网易云音乐宣布SM版权续约最新进展,表示经过广大歌迷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热切呼吁,与韩国SM娱乐公司达成初步共识,SM旗下全部歌曲将在1月31日后继续留在网易云音乐一段时间,以便双方有更多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这一波版权舆论,也再次证明了韩流艺人在中国仍具备相当的粉丝粘性。“谈判进度”暂无更新进展,不过娱乐独角兽注意到,截至6月4日,网易云音乐仍能正常聆听大部分SM娱乐旗下音乐作品。

另一方面,除音乐“聆听权”本身,近年来的多个场景均能标志着“哈韩”听众、粉丝们的情感粘性。线上BLACKPINK、YG新女团等互联网络讨论声音不断,线下与偶像艺人相关的周边链条,也在成为粉丝经济的新增长点。

本季度,TME与G-Dragon合作的世巡周边商品在中国大陆独家发售, 2024年,随着权志龙的回归,腾讯音乐与G-Dragon合作推出的全球巡演周边商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发售,进一步验证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市场潜力。

因此,此次腾讯音乐与SM娱乐双方计划推出的“中国本地化偶像团体”,某种意义上,是“韩流”以本土化身份在内娱的“新生”。

未来几年,K-POP是否能够成功在中国市场实现“新生”,依赖的不仅是音乐内容本身的竞争力,更是如何通过深度本土化、共创生态与粉丝互动,释放出更让人耳目一新的娱乐体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