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年的资本寒冬,港股的创新药板块近期以势如破竹的姿态成为全球焦点。数据显示,wind香港生物科技III(887177.WI)指数近两个月涨幅超60%,个股涨幅翻倍的不在少数。
回看上一轮医药牛市,CXO作为铲子股,一直被众多资金追捧,不过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近期医药指数大涨主要在于创新药个股,而CXO作为铲子股价表现远远逊色于创新药企。
那么CXO作为曾经的香馍馍,是否值得配置?
基本面、资金面、消息面共驱CXO拐点
从业绩上来看,CXO企业业绩在2025年Q1拐点已现。具体来看,2024年,申万研发外包板块营业收入下降4.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5.4%。2024年营收及利润端出现下降预计主要是由于新冠大订单逐步结算完成以及受全球医药投融资下滑影响研发需求下降所致。2025年Q1申万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业绩明显好转,营收同比增长1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6%,其中多肽CDMO及ADC相关CDMO公司延续增长态势。
产能方面,在建工程增长放缓,有助于产能消化。据湘财证券统计,2024年CXO企业在建工程量同比下降7.7%,为近年来首次转降,2025年Q1总在建工程量较2024年提升7.4%。
在建工程仍在高位,说明CXO企业对产能扩张的预期仍偏乐观。更多公司对ADC、多肽、寡核苷酸新方向进行业务和产能布局,有望逐渐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
订单方面,从24年订单看,凯莱英全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康龙化成2024年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泰格医药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2.1%。药明康德在手订单同比增长高达47%。在投融资相对低迷背景下,本土CXO龙头公司均显现出较强的持续获单能力。从25年指引看:药明康德指引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5%,凯莱英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康龙化成收入10%-15%,较多CXO公司2025年经营向上。伴随着订单持续稳健增长,以上周转率、盈利能力等均有希望不断迎来改善趋势。
从机构持仓来看,医药基金CXO持仓从2021Q3最高的60.8%下降至2024Q1-2024Q2的14.4%,然后逐渐提升至2025Q1的23.2%。
医疗基金前十大CXO持仓占比也从2021Q3最高的34.5%下降至2024Q2的7.1%,逐渐提升至2025Q1的12.2%。
CXO仓位提升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对于大订单和投融资扰动之后相对底部认知,另一方面主要因为对多肽、寡核苷酸、ADC CDMO等新业务未来增长的期待。从历史仓位水平看:目前医药基金的CXO持仓仍旧处于历史上低位。
从资金层面来看,美联储降息预期愈加浓厚。数据显示,今年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高于前值但低于预期;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1%,环比涨幅连续第四个月低于预期。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有所升温,交易员普遍预计美联储有望在9月前降息一次,年底前进行第二次降息。
消息层面上,关税谈判迎来重大利好消息。6月11日上午,中美双方就新一轮关税问题展开谈判,并顺利达成框架性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前期受中美关税政策持续升级的影响,出口产业链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尤其是对美出口敞口相对较大的医药细分赛道,例如 CXO 板块、医疗器械板块等。由于中美互征关税对市场的压制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随着关税政策的边际缓和,这些细分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综上来看,经过多年的“洗礼”,不管从基本面、资金面还是消息面上来看,CXO行业都将迎来转折点,眼下亦是配置CXO的好时机。
泰格医药亮点:新签订单强劲增长,毛利率改善
在诸多CXO企业中,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新签订单及毛利率恢复的泰格医药(300347.SZ,03347)值得关注。
据了解,作为行业领先的CRO,泰格医药在全球客户累积超过2800家,包括跨国药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等,产品覆盖化药、生物制品、疫苗、器械等各个类型,以及肿瘤、呼吸、感染、内分泌、血液、神经系统、心血管、皮肤、免疫、消化、代谢、罕见病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疾病领域。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临床运营项目经验超过4000个,包括910多项中国1类新药临床研究,140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球员工数量达到 10185人,覆盖30余个国家,其中海外员工1600余人。
受行业周期和结构性变化,2024年泰格医药营业收入为66.03亿元,同比下降10.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55亿元,同比下降42.13%。毛利率为33.95%,同比下降4.63个百分点。单看2024Q4,2024Q4公司实现收入15.36亿元,同比下降11.42%,环比下降10.1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37亿元,同比下降113.34%,环比下降114.78%;2024Q4毛利率为17.70%,同比下降15.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58个百分点。
分业务来看,2024年泰格医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下降23.75%。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5.61%。
但数据而言,泰格医药2024年业绩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垫底。
不过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24年泰格医药新增合同金额为101.2亿元,净新增合同金额为84.2亿元,同比增长7.3%。
而且截至2024年底,公司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达831个,同比增加79个;其中,境内项目536个,单一境外项目233个,MRCT项目62个。同时,公司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等新兴业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正在进行的医疗器械项目共614个,已服务了全球超过2100家客户;注册团队助力3个产品在中国注册上市获批,63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IND申请在多个国家获得批件。
除此之外,泰格医药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泰格医药数统业务全球服务客户数量约407家,有842个项目正在进行;SMO项目数量由2023年末的1952个增加至2253个,2024年共完成项目344个,为15个中国已获批I类新药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底,方达控股累计为90个已获批药物提供一致性评价服务;在执行的实验室服务项目数量为4990个。
新签订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需求端的恢复。存量合同受2024年之前签的存量合同取消或者合同变更的影响。同时,公司在BD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成立临床运营策略委员会、跨国药企解决方案部,以及以治疗领域或药物类型为基础建立的6个BD业务单元。
现如今创新药BD出海越演越烈,泰格医药的这一举措亦有望显著提高签单成功率。
2024年新签订单的增长,在2025年一季度得到了延续。2025Q1泰格医药净新增合同金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20%;毛利率亦有所提升,由2024年Q4的17.7%上升至30.03%,后续随着业务逐步恢复,毛利率有望回归历史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CXO行业拐点已现,新签订单及毛利率逐季恢复的泰格医药值得关注,且在全球创新药BD进程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泰格医药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望提升泰格医药的签单成功率,其后续的新签订单金额值得期待,伴随着订单的增长,其业绩亦有望获得较快的增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