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腾讯音乐(TME/01698)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Ximalaya Inc.(喜马拉雅控股)及其他订约方就其拟议收购喜马拉雅订立并购协议。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及不超过腾讯音乐总股数5.1986%的A类普通股作为对价,全资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但需满足监管审批等交割条件。
消息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一度涨超7%,港股当日收涨2.43%。
拿下喜马拉雅之后,腾讯音乐补强了自己在非音乐音频(如有声书、播客)的布局,同时增加了3亿月活用户。而对于四次尝试冲击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喜马拉雅来说,这是个无奈而又不多的选择。
IPO四次未果
早在2021年5月,喜马拉雅向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上市。受彼时环境影响,多家中国公司撤回美股IPO申请。
当年9月,急于上市的喜马拉雅转战港股,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然而同样受制于大环境,彼时的港股市场流动性低迷,港股整体表现疲软,投资者对当时大幅亏损的喜马拉雅兴趣不足,喜马拉雅IPO再次流产。
随后的2022年3月,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继续冲刺港股市场,但招股书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自动失效。是次失效,主因在于喜马拉雅彼时营收增速放缓,付费用户增长停滞,投资者对其长期竞争力担忧加剧。
2024年4月,喜马拉雅进行了最后一次IPO尝试,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强调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2.24亿元)。但喜马拉雅的首次盈利含金量并不高——并非业务的自然增长,而是主要得益于大幅裁员(削减40%员工)和削减营销费用(2021-2023年营销费用减少5.6亿元)。此外,字节跳动旗下番茄畅听等对手通过免费模式抢占市场,喜马拉雅受到极大冲击,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对其长期竞争力的担忧。
对于一直努力的喜马拉雅来说,其IPO颇有些“生不逢时”的味道。当然,更深次的问题是,喜马拉雅自身的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订阅和广告,但付费率低(付费率仅5.3%)且广告收入增长乏力。
卖身腾讯
在本次收购之前,腾讯已经通过直接持股(5.33%)和控股子公司阅文集团(00772,持股3.05%)合计控制喜马拉雅8.38%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是创始人余建军(13.53%)和挚信资本(9.94%)之外的第三大股东。
早在2021年,喜马拉雅赴美第一次冲刺IPO时,多家媒体就爆出腾讯音乐计划以27亿美元估值收购喜马拉雅,并已展开尽职调查。随后在2022年,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内容版权、生态联动等方面展开合作:腾讯音乐向喜马拉雅提供音乐版权资源,丰富其音频内容;喜马拉雅的播客、有声书等内容入驻腾讯音乐旗下平台(如QQ音乐、酷狗音乐)。
在资本和业务层面的捆绑之外,腾讯最大的“杀手锏”是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发布收购公告后,阅文集团股价放量大涨5.62%,可见投资者对这次交易的态度。阅文集团与喜马拉雅在内容IP开发(如有声书改编)上有长期合作,可谓是掌握了喜马拉雅所依赖的上游资源。对喜马拉雅来说,版权是投资者的核心关切之一;但如果喜马拉雅的投资者变成了腾讯,这个担忧反而成了优势。
这也意味着,喜马拉雅只有卖给腾讯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从公开报道看,喜马拉雅最后一轮融资在2021年4月,当时投后估值折合人民币超过300亿元;如今4年后,估值缩水约三分之一。
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陈小雨、余建军在腾讯音乐收购消息公开后发布的全员内部信中表示:“这次并购,并非偶然发生,它源于公司对正在发生的行业和技术深刻变革的回应。”但有公开报道显示,余建军在后续内部沟通会中落泪,强调此次合作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妥协”。
对腾讯音乐来说,此次收购是其从“音乐服务商”向“综合音频生态”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协议虽签署,后续面临挑战仍多。比如反垄断审查风险——腾讯音乐已占据中国在线音乐市场70%份额,喜马拉雅在长音频市场份额超60%。但更重要的挑战是,腾讯音乐如何改变喜马拉雅当下盈利模式单一的致命不足。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