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近日,花旗集团宣布推进全球简化工作,作为其中一部分,将精简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金融”)在上海和大连的技术人员,包含第三方人员(约500人)在内,约减少4000名技术人员。
在此次裁员中受到影响的宋女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一锅端’来得非常突然,但‘N+6+3个月带薪假’的大礼包还是让我‘意满离’(网络流行语,意为满意离开)。”
此次人员调整是否影响花旗在华战略?
对此,花旗相关工作人员在6月9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不影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花旗坚定在中国长期发展,持续服务企业和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突然的裁员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花旗在中国内地有三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分别在上海、大连和广州。根据公示,位于上海和大连的两家处于存续(在营、开业、在册)状态,位于广州的公司为在营(开业)企业,而此次裁员仅涉及上海和大连两地技术人员,包含500名外包员工在内,裁员约涉及4000人。
“仅仅保留了非常少的员工支持香港业务,可以概括成上海大连一锅端了。”宋女士对记者表示,花旗金融其实是支持花旗全球的系统,不止服务花旗中国。“我们所有团队几乎都是global team,比如我们团队跟印度团队一起开发花旗欧洲的清算平台。”
宋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她在花旗金融工作的第四年。谈到这次被裁,她直言“太突然”。不过,看着到手的裁员“大礼包”,宋女士不禁感慨“有种霸总分手现场的既视感”。
“上午九点多我们还在分任务修bug,十点突然员工大会全部裁掉,开完会权限就都没有了。也真的是很杀伐果断了。”宋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给的赔偿方案非常体面。“其实赔偿是‘N+6’,公司又给了三个月带薪假用来过度找工作。”
虽手握裁员“大礼包”,但对于下一份工作,宋女士还是有些担忧。“绝大多数同事都是立马投入到找新工作的状态了,我也在改简历联系猎头,希望尽早找到下家,毕竟现在就业环境不乐观。市场上一夜之间杀出去3500个程序员,供远大于求,感觉工资要缩水。”
缩减成本
从全球范围来看,花旗正加快人员及业务调整以缩减成本。
早在2023年11月,花旗就官宣启动新一轮的全球重组计划。彼时,花旗并未公布具体的裁员数字,只是表示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可能会持续到次年。
从后期花旗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裁员力度不可谓不小。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花旗在全球拥有22.9万名员工,较2023年9月30日减少近1万人。
如今来看,这一裁员行动或将持续到2026年底。
2024年,花旗制定了到2026年底前裁员2万人的目标。2025年1月15日,花旗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透露,今年集团计划预留6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14%)用作遣散费,用于新一轮裁员。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投资者或也乐见其成。2024年,花旗股价上涨37%,优于其他同业。
与大规模裁员行动一同进行的,是花旗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架构调整。
正如花旗在此次裁员声明中所言,此次调整旨在帮助技术和业务部门推动精简运营的整体战略,包括简化组织架构、降低对第三方提供的人员的依赖以及缩减软件数量规模。“为实现目标,我们必须针对全球技术部门的架构进行艰难但却是必要的调整。”
早在2021年4月,花旗就宣布将退出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十余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
作为花旗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近年来,花旗在华业务布局深度调整,逐步关闭了涵盖银行卡、房贷、个人贷款、存款、投资、保险和外汇等在内的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不再受理任何新的信用卡或房贷申请。2024年6月11日,花旗宣布已完成向汇丰中国出售和转移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零售财富管理业务,超过300名员工将加入汇丰中国,而这笔交易也或为花旗中国带来了超36亿美元的收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银行业务退出中国期间,花旗多次强调业务调整不涉及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同时重申将继续坚定发展其中国大陆的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
花旗相关工作人员在回应此次《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花旗在中国已有123年的历史,中国一直是花旗全球网络和业务发展的重要部分。花旗中国将继续坚定服务在华企业和机构客户(包括本地企业和国际企业在华子公司),服务他们的跨境银行需求。花旗中国的金融市场业务、金融服务业务和银行业务拥有市场领先地位,为大量优质的中国企业和在华70%的全球财富500强公司提供支持。
前述工作人员同时强调,花旗集团继续寻求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证券和期货公司。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花旗从全球资本市场为中国的企业客户筹集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
责任编辑:张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