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药集团(01093)股价上涨,石家庄前首富蔡东晨身价再度水涨船高。
2025年初至今,石药集团股价累计上涨89.33%。6月12日收盘,石药集团股价报9.05港元/股,市值1042亿港元。按蔡东晨24.54%的持股比例计算,其持股市值约256亿港元,对应人民币约234亿元。
2020年和2021年,蔡东晨分别以290亿元、245亿元的身价,连续两年登顶石家庄富豪榜榜首。到了2022年,蔡东晨身家缩水至220亿元,而以岭药业(002603)创始人吴以岭凭借连花清瘟在新冠中的出色表现,身价涨至230亿元,反超蔡东晨成为石家庄新首富。之后的2023年和2024年,吴以岭继续蝉联石家庄首富。
而进入2025年之后,随着石药集团股价大涨,蔡东晨有望重新夺回石家庄首富位置。资料显示,以岭药业股价2025年初至今下跌8%,6月12日收盘市值246亿元,按吴以岭家族54.98%的持股比例计算,其持股市值约135亿元,蔡东晨持有的石药集团股份市值已经超过前者接近百亿元。
提前透露50亿美元对外授权
蔡东晨1953年出生于河北,毕业于化工专业。在1994年关键任命之前,他已在石家庄地区的制药企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
1994年,石家庄市政府决定对当地陷入困境的国有制药企业进行整合重组。蔡东晨凭借其出色的能力和口碑,被任命为石家庄第一制药厂的厂长,肩负扭亏为盈的重任。之后,在政府支持下,蔡东晨主导推动了石家庄地区四家主要的国有制药企业的合并重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蔡东晨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次合并创造了当时中国制药行业最大的企业联合体之一。
1997年,蔡东晨做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和胆识的决定,推动石药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红筹股企业。石药集团现在已发展为员工2.8万人的国际化创新性企业,深耕成药、原料药、功能食品等三大板块,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领域推出了恩必普、明复乐、多恩益等创新药。
石药集团近期股价上涨,与50亿美元大单有关。
5月30日,石药集团公告称,目前正与若干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交易进行磋商,涉及有关集团若干产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及由石药集团技术平台开发的其他药品在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的授权及合作(下称“潜在交易”)。
潜在交易项下,可能应付予石药集团的潜在首付款、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潜在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石药集团同时表示,三项潜在交易中的其中一项目前已处于后期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6月完成。
不过奇怪的是,石药集团在前一日(5月29日)的财报电话会上就透露了该重磅消息。公司股价也在当日明显异动,盘中最大涨幅14.37%,收盘涨11.73%。次日正式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跳空高开收涨6.3%,6月6日再度大涨12.72%,6月7日创下9.48港元/股的近两年新高,这短短数日最大涨幅39%。
医药行业中的重磅对外授权非常频繁,尤其是最近这两年。《财中社》注意到,几乎所有海外授权药企,均是在达成正式合作后才对外正式公告披露,而像石药集团这般在合作落地前就进行“预告”的操作,非常罕见。
石药集团如此异于同行的操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
在5月29日电话会透露50亿美元重磅消息的同时,石药集团在同一日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当期公司的营业收入为70.15亿元,同比下滑21.91%;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下滑8.36%。
这份营收利润双双下降的季度业绩,可不是好消息。因此,有市场声音认为,公司选择在同一日发布50亿美元大单利好消息,或是为了对冲业绩下滑带来的负面情绪。
2025年一季度,石药集团与百济神州(688235/06160)及阿斯利康(AZNUS)签订的肿瘤药MAT2A及心血管药LP(a)小分子抑制剂的海外授权,给公司带来了7.18亿元的授权费收入。如果剔除掉这笔一次性收入,石药集团一季度营收将下降30%,营收端不乐观。
石药集团业务主要包括成药、原料药、功能食品及其他三大板块,公司营收下降主要是受成药业务拖累。
2025年一季度,石药集团成药业务营收55亿元,同比下降27%,剔除掉BD之后该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下降37%,各核心治疗领域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神经系统用药实现营收19.1 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30%、21%,主要受核心产品恩必普注射剂型/胶囊2024年医保谈判后分别降价12.5%、4%影响,院内针剂销售额下滑严重;肿瘤线核心品种持续遭受集采和渠道补差价的冲击,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降66%至5.5亿元;抗感染、呼吸、心血管等领域在集采、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心血管用药营收下降超过40%。
除了成药板块以外,石药集团原料药、功能食品及其他两大板块,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10.7亿元、4.4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5%、-9%。
在营收不给力的情况下,石药集团加强了对销售费用的控制。财报显示,该项开支从2024年一季度的29.6亿元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6.6亿元,降幅43.92%。也正是受益于此,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仅下降8.36%,低于营收降幅。
这并非石药集团首度出现业绩下降。公司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1.66%、-3.58%,2024年营收则是转为下降7.76%,净利润降幅26.31%。
业绩连年下降的首要原因是集采降价。在带量采购中,石药集团主力产品白蛋白紫杉醇降价近七成,津优力价格下调约六成,多美素累计降价超九成,玄宁因未中标第八批国家集采,失去医院渠道。此外,产品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比如核心产品恩必普的核心专利相继到期,相关仿制药也开始出现,外部压力凸显。
二级市场上,石药集团股价自2018年5月之后就一路下跌,从26.75港元最低跌至4.27港元,最大跌幅84%。此后虽有反弹,但6月11日收盘价相比最高价仍下跌67%,市值蒸发2061亿港元。
恒瑞医药(600276)和石药集团曾经并称医药双雄,行业地位并驾齐驱。如今恒瑞医药市值依然有3600亿元左右,而石药集团市值却仅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左右。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