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香 盈满水乡巷陌——江苏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滚动播报
Jun 09

转自: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傍晚,南京华严岗社区的大槐树下,退休职工陈阿姨正摇着蒲扇纳凉,忽听得“咚锵”一声——音响“滋啦”试了声,流动舞台就支棱起来了。“这不是锡剧《珍珠塔》吗?”她瞅见LED屏上“茉莉花开”的字样,无锡市锡剧院的角儿踩着云步就出来了。

  只一会儿,场子便热了起来。扶着助行器的王奶奶,最爱下棋的张大爷,刚下班的社区干部小李带着扎羊角辫的小妞妞……社区的熟脸们齐齐聚拢到舞台前。飘散在晚风里的婉转唱腔,把陈阿姨的皱纹都熨展了:“以前挤公交追的戏,如今在家门口看得真真儿的!”

  把舞台搭在百姓家门口,把好戏送到群众心坎上。今年以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已开展321场,用艺术之光照亮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组织“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开展“家门口看大展”“家门口赏好戏”“家门口享非遗”共享优质文化资源系列活动,把一场场文化盛宴精准送进千家万户。

盐城市博物馆第一届汉服文化月盐韵市集场景。江苏省文旅厅供图

  基层直达 艺术“大餐”百姓“点单”

  布阵地,建平台,最终是要把优质文化送到群众身边。为建立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江苏省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省文旅厅、省演艺集团等,在每个设区的市遴选1个村(社区)为服务试点,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围绕“优质”“直达”重点发力。

  扬剧、越剧、昆曲、淮剧、滑稽戏……如今直达江苏老百姓身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既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有现实题材创新力作。

  送达只是第一步,怎么投送精准,有讲究。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江苏积极探索将“政府配餐”转变为“百姓点单”。“我们进一步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有机结合。”江苏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4月15日,南京市文化馆户外广场,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150余支优秀文化团队齐聚一堂,激烈的“竞技擂台赛”热闹非凡。2018年以来,南京市首创政府搭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采购平台机制,通过竞聘,让不同团体和节目“打擂台”,把选择的“遥控器”交到老百姓手上。

  “机会太难得了,希望每年都能参加!”仪征市演艺影剧有限公司是一支今年新加入的外地文化团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就有了“意外收获”——当天活动结束后,有4家单位“点单”了5场活动。“中标接单后开展巡演,政府就有补贴,我们就有更大的空间改进作品,拿出更好的剧目送给乡亲们。”该公司一位负责人热情高涨。

  “不同于之前的常规演出,我们现在有了‘定制款’节目单!”4月18日晚,“茉莉花开”草坪音乐会在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如约而至,北桥街道社会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讲述起幕后故事。

  原来,社区居民看腻了寻常节目,街道了解大家偏好后,提出能不能办一场时尚、清新的草坪音乐会?很快,江苏省歌剧舞剧院接了单。“效果非常好!”现场,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和经典时代旋律轮番上演,观众手持荧光棒挥舞跟唱,整个草坪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群众热情“点单”,倒逼艺术工作者升级“菜单”。“敲定一份基层演出的节目单可不容易!”江苏省扬剧团的联络员陈东为此绞尽脑汁。他常“潜伏”在观众席里,一方面察言观色,找准群众需求;一方面审核演出质量,反复打磨调整。“文化服务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陈东认为,投送精准,观众才能看得满意。

  精品力作源源不断,文艺队伍焕发生机。为推出更多具有新时代气质的精品力作,江苏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重大题材创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分别选聘100位文艺名家、遴选100名青年文艺工作者结成师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推动江苏文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2025年,江苏省文旅厅按照95个县(市、区)和718个乡镇不少于1场安排,全年安排“家门口赏好戏”总场次达813场,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和乡镇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扬州市民在城市书房内阅读。资料图片

  精准服务 文气书香萦绕身边

  扬州文昌阁东南侧,一栋玻璃幕墙的三层小楼在霓虹中亮着暖光。这里原是寸土寸金的商业旺铺,如今被改造成城市书房,落地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文昌中路,步行两分钟便能抵达金鹰购物中心。

  外卖骑手小王常把这里当“驿站”,先把手机插上充电,然后熟稔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平凡的世界》。“以前等单时只能刷短视频,现在发现来这看书更舒服,蛮好!”

  拿出最繁华、最漂亮、离百姓最近的地段建设城市书房,这是扬州市持续十年的文化惠民之举。从2015年起,扬州陆续建成70家书房,并于2022年出台全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为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自《条例》实施以来,扬州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已有20家书房获评“江苏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江苏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介绍,目前,江苏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超2000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超1200个,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06个,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其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在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村上·长漾里文化空间热闹非凡。今年清明小长假,来自上海的小学生汪正逸和十多个小伙伴,跟着非遗老师张珍玉一边摘取可用于染布的乡野植物,一边了解植物染的非遗技艺。

  汪正逸把一片片浸泡了固色液的植物叶片和花瓣按自己的设计,压制在纯白的丝巾上。在经历了捆扎、蒸煮等一道道工艺后,展开的一瞬间,她惊喜地叫起来,“像变魔术一样,好漂亮哟!”

  作为“双千计划”的代表项目,村上·长漾里由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打造,以文化内容为引擎激活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这两年,这一文化空间已累计举办各类体验活动200余场,逐渐成为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

  “十四五”期间,江苏实施“双千计划”——即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1000个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注入活力。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使村落、街角、田埂甚至老宅都被“点亮”,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驿站。

  在江苏,无论是城市街角的24小时城市书房,还是乡村田头的非遗工坊,一座座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正描摹出一个个有温度、可抵达、可参与的文化图景。

  扩容增效 “精神驿站”共建共享

  时值端午,南京已觉暑热。上午10点,国家图书馆共建馆——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门前已经停满车辆。许多市民、游客选择走进图书馆,让假期“泡”上点书香味。

  步入图书馆内部,一条由书籍组成的“飞龙”映入眼帘。在二楼综合阅览区,江北新区一家创意公司的工作人员小李正忙着查找文献资料,“馆藏图书丰富且专业,我和同事都喜欢来这里查找资料”。一楼夜书房,市民小王在阅读馆藏书籍,在他周围坐满了埋头读书的年轻人。“夜书房从早9点一直开到晚10点,常常‘一座难求’。”

  一边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边是馆藏资源和人才的短缺,这是不少图书馆面临的待解难题。

  “江北新区科技企业和产业集聚特色明显。新建图书馆既要不增加编制又要充分考虑满足驻区科研人员需要。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下全馆型社会化运营模式,把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的管理、运营和服务委托给国家图书馆下属国资公司。”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在实现图书馆传统功能基础上,融入新的服务载体和科技手段,为公众提供集终身学习、社交与休闲为一体的阅读空间。

  据了解,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开馆第一年,就举办150余场文化活动、40余场剧目演出、20余场产业相关活动,吸引约100万读者参与。

  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探索。江苏不断探索“两权”分置改革的各类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每周日上午9时,常州市民贾晓英就会带着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来到“秋白书苑”龙虎塘街道中心馆,径直走到熟悉的靠窗座位,开启一上午的美好阅读时光。设施现代,色彩明快,单少儿图书馆藏书就有7000余册,贾晓英经常将“秋白书苑”推荐给其他家长,“那里都快成了我们娘俩儿的第二个书房”。

  2018年起,常州市积极探索图书馆建设全新模式。“街道无偿提供社区用房作为经营场地,市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源配送,街道与社会力量共同出资进行装修并购置相应设施设备,后期运营管理及相关费用由社会力量承担,这有效弥补了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常州市图书馆副馆长钱舒屏介绍。截至目前,常州已建设“秋白书苑”43家,累计开展活动近7000场。

  掌声响起来!放眼江苏大地,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创新之举,让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绽放城乡阡陌,让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在艺术浸润中找到情感共鸣,让文化惠民真正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精神驿站”,夯实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文化担当。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9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