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随着其在新基建、时空大数据、智慧城市的广泛应用而大幅提升。其不仅为中国的数字经济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间信息,还通过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推动智能交通、灾害预警、精准农业等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大国重器,这无疑也意味着GNSS空间定位服务行业是一条高成长性的朝阳赛道。
眼下,正值国内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华大北斗冲刺港交所上市时刻,该公司背靠“国家队”,由中国电子孵化,同时手握强劲的技术壁垒,故此不妨以其为观察样本,深度探讨空间定位服务企业的投资价值如何。
据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11日,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北斗”)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招银国际、平安证券(香港)为其联席保荐人。
该公司为中国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在导航定位芯片设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低功耗技术、高集成度一体化SoC设计技术等方面具备显著领先优势。一旦华大北斗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其或将有望成为“港股空间定位服务第一股”。
年营收超8亿,高研发下仍面临“盈利难关”
追溯华大北斗发展历程,该公司前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旗下华大电子成立的导航事业部,2013年创立,主攻导航芯片领域。2016年,导航事业部实现“独立”,南迁深圳,由中电光谷、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波导股份、劲嘉股份等企业共同投资。
发展至今,华大北斗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在导航定位芯片设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24年,以GNSS芯片及模组的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六大的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内地公司中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为4.8%。在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组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公司是全球第四大的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内地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10.5%。
与此同时,华大北斗也颇受资本青睐——背后既有代表国家意志和战略资源的央企(中国电子)深度绑定,又汇聚了国内最顶尖、最具实力的财务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具体来看,华大北斗的核心控股股东为中电光电,其实际控制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集团之一(“国家队”)。其余投资方则涵盖比亚迪、格力、TCL、中电、中船、上汽、江铃、中金、招银、鼎晖等多家知名机构企业。
背靠国家队+技术壁垒强劲,华大北斗的业务规模显著扩大,收入也不断增长。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22至2024年,公司标准精度芯片及模块的销量分别为340万件、830万件和1090万件;高精度芯片及模块的销量分别为200万件、300万件和510万件。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收入规模也呈相应地有所扩大: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6.98亿元略减至2023年的人民币6.45亿元,但于2024年大幅增至8.4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7%。
不过,华大北斗目前仍处于亏损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9261.2万元、2.89亿元和1.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5.23亿元。而这或与公司的高研发投入不无关系,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03亿元、1.1亿元及1.18亿元,占同期总开支的40%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一般科技企业,且研发投入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
高研发下“盈利难”,这无疑是众多技术型芯片企业的“通病”,但公司注重卡位技术高地,牺牲短期盈利,这也无可厚非,未来随着公司产品受益于行业趋势大幅放量,公司有望快速迈入成长收获期。
行业进入壁垒高VS激烈“价格战”
GNSS是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通称,通常包括空间段(导航卫星星座)、地面段(系统运行管理设施)及用户段(接收设备)三个部分,用于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及授时服务。
目前,世界共有四大正在运作的GNSS,包括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及欧盟Galileo。
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三大关键优势:抗遮挡能力与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明显。定位精度可与GPS相媲美,且授时精度领先。独特的双向短报文通信能力。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60颗卫星,能够与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互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并在巴基斯坦、老挝、缅甸、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较为深入的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驾驶、共享出行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对北斗产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北斗空间定位服务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17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8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预计到2028年,中国北斗空间定位服务市场将达到9,540亿元,2023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5%。
从竞争格局来看,华大北斗恐面临较为激烈的“价格战”,进而导致公司毛利率承压。
一方面是来自国际巨头的降维打击,高通(手机SoC集成GPS)、博通、u-blox等巨头凭借规模优势,可压低中低端芯片价格(如单价降至1-2美元),挤压国产厂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华大北斗的高精度芯片虽技术领先,但高价市场(如测绘、农业)规模有限,需向消费级市场渗透,被迫参与价格战。
从行业进入壁垒来看,华大北斗则存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在行业中有一定标杆作用。
全球GNSS空间定位服务行业属于高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研发难度极高,需要长期研发投入与深厚的技术积累。该领域的技术体系复杂,涵盖卫星信号处理、测量测绘和高精度定位算法等多个领域,新进者难以在短期内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要素,因此在技术方面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此外,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掌握了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并在该层面形成了新进者短期难以逾越的壁垒。
而华大北斗作为中国唯一专注于北斗GNSS芯片的企业(入选EUSPA 2022年全球市场报告),不断地技术攻关为国内卫星导航芯片树立了标准。例如,其研发的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将功耗降低50%,成本显著优化,推动北斗应用从专业领域向消费电子、智能驾驶等大众市场渗透。
综上来看,不难看出,华大北斗作为北斗芯片领域的核心企业,技术实力和战略价值突出,但盈利难的问题确实存在,这是由行业特性、发展阶段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
华大北斗的研发投入呈现高强度、高聚焦、高转化的特点,其技术突破和市场表现已成为国内北斗导航芯片领域的标杆。尽管面临短期盈利压力,但其在核心技术、研发生态和行业标准上的持续投入,促使其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更多港股重磅资讯,下载智通财经app
更多港股及海外理财资讯,请点击www.zhitongcaijing.com(搜索“智通财经”);欲加入智通港股投资群,请加智通客服微信(ztcjkf)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