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定价权能否重塑?三大逻辑看懂资本迁徙

财华社
Jun 16

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赴港上市的热潮。2024年美的集团(00300.HK)和顺丰控股(06936.HK)先后登陆H股市场,这两宗上市交易规模可观,成为当年港股市场的重磅事件。

进入2025年,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03750.HK)也成功开启赴港上市之旅,于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从2月11日递表到最终上市,仅用时三个多月,刷新了近年来港股IPO的发行速度纪录。随后不久,医药巨头恒瑞医药(01276.HK)也在港股市场上市,这两大巨头在港股市场甚得港股投资者欢心,IPO的认购倍数均超100倍。

事实上,自去年中国证监会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后,A股公司赴港上市不仅企业数量增多、行业覆盖面扩大,审批速度也进一步加快。4月以来,A股赴港上市活动更是按下了加速键,行业范畴拓展至通信、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三一重工、牧原股份、韦尔股份等各行业的头部企业。

近日,A股产业巨头三花智控(02050.HK)和海天味业(03288.HK)也分别展开了赴港上市之旅,即将于6月23日和6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在财华社之前的文章,我们已经分析过A股赴港上市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1)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推出多项措施,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赴港上市,并持续优化上市流程,加快这些企业的上市进程;

2)港股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在全球股权二级交易市场几乎名列前茅;

3)这些A股企业需要开辟海外融资市场,为其海外扩张和海外品牌宣传开辟路径;

4)港股市场的包容性和货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让其成为海外投资者吸纳国内消费企业标的主要市场。

南向通资金流入增加

除了一级市场外,我们也留意到二级市场南下资金明显增加,见下图,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成交量显著放大。

我们根据Wind的数据估算,2025年初至6月13日,南向通合计买卖总额为11.39万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8万亿港元高出了193.53%;期内成交净买入为6,81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322亿港元高出105.11%,反映出今年以来的南向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

我们留意到,截至2025年6月13日,南向通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是腾讯控股(00700.HK),持股市值达5,269亿港元,占其港股已发行股份数的11.06%;其次为中国移动(00941.HK),持股市值为2,776亿港元,占其港股总股数的14.53%;第三为建设银行(00939.HK),持股市值2,362亿港元,占港股总股数的12.84%。

从港股通持股占比来看,当前持股占比最高的是中国电信(00728.HK)、泰格医药(03347.HK)和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

腾讯控股没有在A股上市,而且是大中华区市值最高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南向通投资者买入很正常,而从其他南向通持股市值和持股占比最高的上市公司来看,均为AH上市公司,而且A股股价较其H股股价均具有高溢价,这或部分解释了南下资金加注的原因,见下表。

这或反映了一个问题:南下资金除了热衷于未在A股上市的公司之外,也关注H股相较A股折让较大的优质股份。

AH股的A股溢价率有所缩小

我们留意到,过去AH股同步上市的股份中,其A股股价均普遍高于其H股股价,H股股价与A股持平甚至高于A股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或者凤毛麟角。但现在,H股溢价的上市公司开始多了起来。

Wind的数据显示,于2025年6月16日,A股低于H股价的AH上市公司有三家,分别为宁德时代、药明康德(02359.HK)和招商银行(03968.HK),A股较H股折让率分别为13.28%、6.33%和4.71%。另外A股对H股溢价率不高于10%的上市公司有七家,分别为赤峰黄金(06693.HK)、亿华通(02402.HK)、恒瑞医药、潍柴动力(02338.HK)、紫金矿业(02899.HK)、美的集团(00300.HK)、福耀玻璃(03606.HK)。A股较H股溢价率最高的是安德利果汁(02218.HK)溢价215.35%。

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即2024年6月16日(因为周日非上市日,使用的是上一个交易日即6月14日的收盘价),没有A股低于H股股价的AH上市公司,A股较H股溢价率最低的是亿华通和招商银行,溢价率分别为7.05%和9.98%,其他AH上市公司的A股股价均较H股股价溢价超10%,而溢价率最高的是弘业期货(03678.HK),高达591.02%。

由此可见,当前AH股之间的股价差距或有所缩小。见下图,衡量市值最大和成交最活跃的AH股A股相对H股绝对溢价的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已跌至近五年的低位。

我们也留意到,新上市的AH股公司,例如恒瑞医药和宁德时代,次新股如赤峰黄金和美的集团,其H股IPO发售价均低于对应日的A股股价,但后来的H股表现却跑赢,这或也为后来赴港上市A股公司带来标杆效应——应可争取更高的定价。

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AH股差异或在修复中。

此外,近日《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发的意见》提到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这将为已经在港上市的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回A路径,不过更大的意义或在于,港股与A股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有望缩小,两市估值的传导机制也会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更利于企业估值的实现和投资者对于企业基本面的探求。

结语

港交所政策优化、港股市场表现向好及企业海外融资扩张需求,共同推动A股龙头加速赴港上市;从资金面看,南向资金年内成交量激增,既追逐稀缺标的,也聚焦H股折价机会,成为市场重要支撑;从估值看,AH股溢价率已跌至五年低位,宁德时代等企业H股反超A股的案例,叠加深港通改革政策,正推动两地估值传导机制走向顺畅。这三重逻辑交织下,A股与港股的资本联动正迈向更深度的市场化阶段。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行业龙头完成“A+H”双平台布局,港股市场的行业结构与估值体系将进一步优化,而南向资金与海外资本的博弈与协同,也将为AH股的定价权重构注入更多变量。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决定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还是其基本面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对其业务的影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