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社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政府债为主要支撑项,企业、个人贷款量同比增长

钛媒体
15 Jun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5月金融数据显示:政府债成拉动社融增长“主引擎”,企业、个人贷款量有所增长,反映了经济活动热度的变化。

具体来看,2025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狭义货币(M1)余额10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1-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单看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

目前M1统计口径中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和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如微信钱包、支付宝余额等),是支付交易较为便利的“活钱”。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笔者:M1同比增长2.3%,意味着活钱增速加快,虽仍处低位,但已显现积极信号,这可能反映出企业短期交易活动回暖,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站上荣枯线,带动经营性资金周转需求。同时,财政支出提速效应显现,特别国债资金拨付使用加速,推动机关团体存款向企业活期转化。房地产局部松动,重点城市限购政策调整后,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提升带来短期资金流动。

不过,需警惕的是,M1-M2剪刀差仍达5.6个百分点,显示资金活化程度尚未根本改善,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微循环仍有待疏通。

存款方面,5月存款增加2.1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000亿,存款同比增8.1%, 增速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主要是企业存款的低基数效应。中泰证券研报分析:5月居民存款、财政存款、非银存款同比均有所增加,降幅较大的是企业存款,5月减少417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减382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债券仍是主要支撑项,1-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同比多增1.2万亿元,贡献了社融增量的31%。5 月新增的贷款/政府债/企业债融资占比分别为26.6%/ 63.9%/ 6.5%。

张雪峰认为,政府债券是驱动社融增长的双刃剑,积极面上,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到位加速(如"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替代隐性债务化解腾挪的融资空间,为专项债“早发快用”政策见效的体现。此外也有隐忧:地方政府付息压力已占财政支出15%的背景下,需防范债务滚动风险;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可能稀释投资效益;存在部分资金滞留财政专户未形成实物工作量。建议下一步建立政府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周期绩效评估机制。

贷款方面,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不过5月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信贷余额同比增长 7.1%,增速环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5月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比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一季度有所透支,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预期,对5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影响延续。

“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低迷,折射出产能周期转换阵痛,传统行业去库存尚未完成,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投资体量;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形成投资决策的负反馈循环;融资结构矛盾显现,银行风险偏好与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存在错配。”张雪峰表示。

他认为,未来走势可能呈现"U型"复苏:三季度,随着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全面落地,制造业投资有望边际改善;四季度,若PPI如期转正,或将触发企业补库存与产能扩张的连锁反应,建议配套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化措施,打通轻资产企业融资堵点。

此外,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仍有待恢复,居民短贷持续走弱。5月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少增420亿元,耐用品消费出现“政策依赖症”。

张雪峰分析:消费刺激政策断档的连锁反应、消费贷利率下限管制、补贴退坡等因素叠加,同时收入预期下滑,教育、医疗等预防性储蓄占比居高不下,消费金融“过度授信”后自然回调,这些矛盾了上述现象。

他建议政府推行"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的精准刺激组合,建立跨省消费补贴协调机制,将新市民消费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激励范畴。

业内人士补充道:当前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既需要保持政策定力,更需在微观主体活力激发上实现制度突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应当从"量"的配合转向"机制"的融合,方能真正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