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中国商帮如陈年老酒,在历史长河中酝酿着深厚的商业底蕴。
黄土高原的风沙里,晋商们用骡马驮着“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在票号账本里写下“以义制利”的商业哲学;瓯江两岸的作坊中,温商祖辈的鞋楦磨出包浆,从明清商行会的抱团经营到改革开放的供销员挑担,刻着“敢为天下先”的务实基因;闽南海港的薄雾里,闽商先人的罗盘指针定格南洋航线,从宋元泉州港的千帆竞发到近代下南洋的孤帆远影,铸着“向海而生”的开拓雄心。
而如今,这些沉淀千年的商帮文化,在新电商时代正以崭新的面貌苏醒。
晋商的“信”构建起农产品上行的共赢生态,温商的“智”催生流量运营的精准逻辑,闽商的“勇”重塑品牌升级的破局路径。变的是商业载体,不变的是千年商帮对“诚信、务实、开拓”商业本质的坚守。它们从未消失,只是在拼多多搭建的数字舞台上,用新的商业语言,续写着中国商帮的文化传奇。
“东方犹太人”借新电商续写商业传奇
温州地处浙南一隅,坐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被三山一水隔离。这种地势环境看似断绝了温州的财路,但欠缺的交通条件非但没能阻挡温州商人开拓的热忱,反而成就了温商“东方犹太人”的名望。
温商自古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驰骋商海,明清时期借“商行会”制度抱团发展,形成“联乡谊、共图利”的商业传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十万供销员挑担走四方,将“温州制造”带向全国,“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精神成为时代注脚。
眼下,这种务实求变、抱团共生的基因在数字时代持续进化——从线下订货会到直播间测款,从传统“坐商”到电商“播商”,温商始终以敏锐嗅觉捕捉市场机遇。
正如退伍后扎根温州的王凯,作为几乎是拼多多平台上最早一批尝试直播的商家,他笑称自己是“通过交个朋友的真诚将温州女鞋推向全国的”,但这背后其实是千年商帮“以销定产”的务实智慧与“走出去”的行商传统在电商土壤中的新生长。
2009年,刚退伍的王凯在北京闯荡两年后,经大舅哥引荐来到温州——中国鞋业的核心产业带。这个对女鞋一窍不通的“粗汉子”,先在厂里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将所有的技术岗轮了一遍,从最基础的刷胶、覆底做起,到前帮机、后帮机的操作,再接触下料等流程,“但是我真正个人爱好还是销售这个行业”他向记者说。
当时,厂里唯一的销售员是大舅哥的妻子,客户通常在微信上提前和她约好,零零散散地上门订货。但这种方式不仅订货量分散,人情经营的成本也很高。嗅觉敏锐的王凯很快发现,传统的“坐商”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因此,他借鉴大企业经验,引入订货会制度,将分散的客户集中邀约。厂里的打版师每个季度会打两三百款鞋子,开订货会时,王凯便在酒店会议厅的地上摊满皮鞋,客户当场下单。“根据订单量,我们只做前30款鞋子,订单率不高的鞋子会被淘汰。”,王凯介绍到,有仪式感的订货让代理商的积极性暴增,两天时间便创下四千万的销售额。这种“走出去”的行商思维,正是温州商人灵活智慧的体现:不固守摊位,主动开拓渠道。
但仅仅是订购会,无法最大程度地拓展销路。2015年,直播电商正在萌芽,王凯瞄准拼多多下沉市场大、操作方便的特点,尝试在刚注册的店铺上架了十几款鞋,没想到第二天就卖出了两单。连续运营了两三个月后,店铺日销量已经达到100多单,王凯越做越有信心,并逐渐摸索出电商测款的模式。
他在自家院子里架起手机,直播时拎出两双鞋,镜头靠近鞋面。“左边小马丁靴,右边素面单鞋,喜欢左边的扣1,喜欢右边的扣2!”公屏数字翻滚几分钟后,对于票数更高的款式,他当场拍板:“上链接,79.9元成本价,七天后发货!”经过这样的测款,一轮一轮地淘汰,相当于让观众实时选款。他再将决定上架的鞋子,推荐给批发客户,“50个款里,客户至少会选中30款,中版率提升到了50%多”。
王凯性格外向,擅长和人打交道。在直播间,他以老板的身份和粉丝“交朋友”,用真诚的话术介绍产品,甚至会向粉丝透露鞋子的成本价。很多时候,他会一边播着一边嗦泡面,接地气的直播风格也给他冠上了“实在”的标签。很多粉丝也只认他这张脸,他一出现“在线人数就噌噌涨”。
除了朴实的直播风格,王凯的爆款思路也十分明确。直播间里选中的款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会为一双鞋子直播2小时,“连续播七天,然后参加平台‘万人团’活动”。“一旦店里有三四个款上了万人团活动,流量倾斜如开闸放水,并且持续产生订单。
2018年,在电商竞争愈发激烈的当口,王凯敏锐捕捉到拼多多“多多果园”潜藏的巨大流量价值,迎来电商事业的新转折点。彼时,“多多果园”作为拼多多于当年5月上线的公益游戏应用,已凭借新颖玩法积攒起颇高人气。王凯果断出手,斥资7万余元包下“多多果园”的推广活动。
活动当日,他的店铺迎来了超乎想象的流量暴增,瞬间斩获4亿曝光量,店铺关注量如火箭般蹿升,新增26万关注。然而,巨大的流量涌入也带来挑战,由于优惠力度大,订单量远超预期,当日核算下来,店铺亏损了4万元。
但王凯并未因短期亏损而懊恼,他深知这是为长远发展埋下的伏笔。事实证明,此次活动为店铺带来持续不断的后续流量,店铺日销售额从原本的万元级别,一举跃升至十几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去年,他的拼多多销售额突破了3000万元。
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系列政策,今年又继续加码推出“千亿扶持”,以真金白银投入1000亿人民币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在“千亿扶持”计划中,仅推广费返还一项,王凯每年就能节省几十万成本。
如今的王凯工厂已发展为1.1万平、430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与全国近200家代理商达成合作,并在积极部署外贸生产。当被问及温州商帮的发展时,他指出:“老一辈靠实体店三包打天下,我们这代靠直播和跨境电商闯世界。”
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为店铺销量筑起坚实的基础。“实体店的款式会有淡、旺季,但线上平台就可以很好地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是新一代温商人的特质,而坚守品质则是他们一以贯之的追求。
王凯就坚持走质价比的路线,不仅备受消费者青睐,还大大降低了退货率,消费者甚至会自发返图好评。对此,他总结道:“骗人的生意是不长久的,长久的生意不会骗人。”
向海雄心铸造品牌新碑
如果说温商的直播间是数字时代的行商驿站,用镜头语言续写着“走出去”的务实传统,那么闽商的品牌冒险则是新时代的航海罗盘。
闽商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其商业基因中深植着“向海而生”的开拓特质。由于长期从事海洋贸易,定居在泉漳一带的闽南人对海洋非常亲切。海洋贸易和捕鱼的巨大不确定性也塑造了闽南人强烈的冒险精神。他们从不畏惧新鲜事物,也对外界充满好奇,有闯劲的闽南文化就此形成。
宋元时期,泉州港以“东方第一大港”的身份承载着闽商扬帆南洋的贸易雄心,这种外向型商业传统历经明清海禁与近代下南洋浪潮,演化为“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与“以产带商”的供应链思维。
在晋江,这种基因具象化为安踏、特步等品牌的崛起路径——早年依托“代言人+央视广告+线下门店”模式抢占市场,又在电商时代率先布局线上渠道。而当头部品牌垄断主流赛道时,闽商“抱团不扎堆”的差异化智慧促使中小商家转向细分领域,公牛世家等“新晋江系”品牌正是借此在拼多多崛起,书写着闽商传统与新电商基因碰撞的商业新篇。
陈青福的故事始于泉州街头的一双鞋。
2004年,18岁的南安青年陈青福怀揣几万元积蓄,在泉州盘下一个鞋类批发档口,从此与鞋业结下不解之缘。这个曾在鞋店打工的少年,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乘着晋江鞋业腾飞的东风,十年间将年销量做到500万双,成为泉州鞋服商圈小有名气的“批发大户”。
然而,2015年后传统批发模式遭遇瓶颈,连续三年销量停滞不前的困境,让他意识到“只做供应链永远没有话语权”。三次代理品牌失败的经历,更让他深刻理解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2020年,陈青福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以九位数收购陷入困境的老牌鞋企公牛世家。这个拥有30年历史、曾在全国开设超千家门店的品牌,彼时因线下冲击和“卖吊牌” 模式陷入衰退,门店锐减至四百余家。收购消息传出时,同行大多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人断言“这个品牌会砸在他手里”。谈判过程也不算顺利,前前后后历经半年100多次的协商,“好几次我都觉得要谈崩了,失眠、焦虑是常有的事”。
然而,陈青福告诉自己,传统的路子会越走越窄,不换赛道只会被淘汰。带着创立品牌的信念,他将闽商“敢为天下先”的基因与新电商机遇相结合,决心把这个老牌休闲鞋品牌,改造成“质价比”赛道的“小安踏”。
转型从“收权”开始。陈青福收回所有品牌授权,终止贴牌生产,将运营模式转向自主研发与线上销售。他与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围绕新材料、舒适度与原创设计展开攻关。2023年推出的苍迹鞋,通过宽楦设计、环保网布和薄底工艺,实现“一鞋多穿”的场景化需求,售价200余元却在拼多多月销近百万元,成为现象级爆款。这种“产学研+电商”的模式,让公牛世家在两年内开发上千款设计,其中500余款投入生产,中板率从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
在渠道策略上,陈青福将重心投向拼多多,他认为,这个平台不仅与公牛世家瞄准的县域市场高度契合,其“轻运营”模式和精准流量扶持更成为破局关键。2023年入驻初期,公牛世家因历史遗留的贴牌标签受限,但通过原创设计和小批量测款,仍实现年销售额一两千万元。2024年,团队推出“双鞋舌”“小书包”等专利设计,单款销量突破数十万双,成功摘掉贴牌帽子。如今,公牛世家在拼多多的店铺日销超万单,2025年线上全平台销售额突破6亿元,目标直指10亿元。
从借5万创业到亿元收购,从三次代理失败到重塑老品牌,陈青福以闽商“爱拼敢赢”的精神,在电商时代书写着“智拼会赢”的新篇章。
如今,他的办公室正对安踏总部,并常常借鉴其口号以勉励自己和员工:“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诚勇经纬织就云端商脉
当闽商在品牌升级的棋盘上以“爱拼敢赢”落子电商新局,将宋元商船的罗盘指针化作直播间的流量密码时,晋商的诚信基因正于吕梁山脉的沟壑间编织新的商业经纬。
黄土高原的风沙曾见证晋商五百年的辉煌。当商人们赶着牲口穿越晋陕大峡谷,用骡马驼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商哲学。从明代走西口的商帮到清代票号的金融创新,晋商以“进取、敬业、群体”的精神特质,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商业文明的印记。这种基因深深植入山西吕梁小伙李诗宣的血脉。
“晋商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在闭塞环境中开拓市场的勇气。”
李诗宣常听母亲讲述家族故事,那些在没有交通便利的年代,靠双脚丈量商业版图的祖辈,用行走实现地域间的物资流转。他的太姥爷曾在文水县张罗牲口贸易,将本地牲畜赶往太原、陕西变现,再把外地粮食运回故乡,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构建起原始的商业循环。
而这种精神在互联网时代演变为新的可能。当95后的李诗宣在大学宿舍打开拼多多界面,指尖划过的不仅是商品列表,更是晋商“开拓创新”基因的当代激活。
2015年底,李诗宣在大学宿舍第一次创立拼多多店铺时,这个来自商人家庭的年轻人并未想到,自己会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商业桥梁。家族世代从商的氛围早已将“做生意”的种子埋在他心底,而拼多多的出现让他敏锐捕捉到新的可能。
起初他尝试售卖家乡的汾酒,却因缺乏自有工厂和品牌,陷入“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晋商先辈“实业为本”的智慧,也促使他于2017年,在太原成立了自己的电商运营公司。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缺乏选品经验的他在朋友建议下转向轻工业产品,选择内裤作为主打品。“那会儿去江浙沪找工厂,人家看我长得娃娃脸,根本不信我能卖出去。”他曾请工厂老板吃饭,拉上同龄的老板儿子打游戏,靠软磨硬泡加每条多付两毛钱才拿下订单。凭借电商风口,公司起步很不,李诗宣一度实现单日两三万条的日销量。
但年轻的野心很快遭遇现实重击——为买断一款保暖背心的专利,他亏损60多万元,库存积压如山。最终却因市场判断失误血本无归。公司解散时,他负债50多万,从同学眼中的“土豪”沦为“负总”,连给员工发工资都成问题,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家乡文水县。
刘胡兰镇位于吕梁市文水县,是革命英烈刘胡兰的故乡。当地盛产贡梨,养殖业也尤为发达。回到老家后,李诗宣看着盛产的酥梨和肉牛因缺乏销路而面临滞销,突然意识到晋商精神中“因地制宜”的真谛:先辈们在物质匮乏年代尚能靠贩运物资创造价值,如今拥有互联网工具,更该让优质的本土农产品走出大山。
2019年,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出发,从零开始研究牛肉电商销售。“第一次找屠宰场合作时,人家说没听说过牛肉能在网上卖,这话像当头棒喝,但我就是想试试。”为此,他找到亲戚养殖户,承诺“牛价若跌补差价”,才说服对方尝试小批量屠宰。
但努力意外地得到了回报。李诗宣在拼多多平台的第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60万元,第二个月飙升至200万元,让整个产业链看到了电商的可能性。
很快,李诗宣的牛肉销量逆势增长,2020年销售额直逼1.5亿元。但真正让他实现跨越的,是对品牌化的深刻认知。当他发现平遥牛肉将文水肉牛加工后溢价数倍时,意识到“没有品牌就永远是原料供应商”。
2024年,他的第一个黑标品牌“途象”正式落地,名字取自家乡的村名;次年3月,第二个品牌“爱妃鲜”获批。为提升品质,他将牛肉精修至只剩瘦肉,包装对标商超标准,甚至二次投保中国人保,使得复购率提升30%以上。同时,针对不同地域创新产品口味,实现差异化销售。“现在消费者拿到我们的牛肉,会说以后谁家都不买,只认你家。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在刘胡兰镇,李诗宣还牵头成立“英雄电商小镇”,将晋商“群体共赢”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与200多户养殖户、屠宰户、加工厂建立利益共同体,创新推出“风险我担、溢价共享”的合作模式:若市场行情下跌,仍按原价收购养殖户的牛;盈利后,再拿出部分利润反哺产业链上游。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养殖户和屠宰场的利润,还让消费者买到比市场价更实惠的产品。
2023年,李诗宣店铺的鸡蛋成为爆款,销量稳居拼多多TOP1,单日达4万多斤。2024年牛头肉成为平台百亿补贴独家爆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至5000万元。
从太姥爷赶牲口走西口,到李诗宣用键盘卖牛肉闯全国,晋商精神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内涵。先辈们靠人际网络建立商业信任,他用数字化供应链实现透明合作;前人依赖经验判断市场,他用大数据洞察消费需求。
当被问及新一代晋商的特质时,他坦言:“我们站在老一辈奠定的诚信基石上,用互联网思维做升级。”
这种升级体现在对产业带的深度整合,将肉牛养殖、屠宰、分割、包装全链条数字化,用订单驱动生产;体现在对乡土责任的主动担当,带动全镇电商化,让文水肉制品线上销量占比达50%,实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更体现在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将传统中间商的利润分给源头,让农户、加工者和消费者实现多赢。
如今的李诗宣,早已不是那个在大学宿舍靠卖酒赚30元就兴奋不已的青涩少年,而是成长为带动家乡多人就业、累计销售额破亿的电商领军人,也是晋商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活态传承。
从骡马运输到冷链物流,从黄土高原到网络云端,从传统市集到电商平台,变的是商业形态,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对商业的敬畏,以及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开拓与担当。
千年商帮的魂魄,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深埋血脉的活性基因。当数字浪潮拍打时代的堤岸,晋商的“信”、温商的“智”、闽商的“勇”,便在全新的商业原野上蓬勃苏醒。
商业形态千变万化,驱动前行的,始终是那份融入血脉的行动力与适应力。古老商帮的微光,正悄然融入数字时代的日常,书写着属于此刻的、充满烟火气的新商道。(实习生刘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