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的AI梦,靠广告来养

新莓daybreak
17 Jun

撰文|何聆筝

编辑|翟文婷

经历了3年狂热的AI技术军备竞赛,科技大厂的比拼正式进入了Next level。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最新财报季里,多家大厂奉上与AI关联密切的成绩单。财报中,与AI相关的增长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老牌互联网大厂BAT的业务收入均受到AI技术的积极拉动。百度2025年Q1营收达324.5亿元,同比增长3%,生成式AI与基础模型相关收入实现三位数年增长;腾讯通过多领域AI应用拉动营收,尤其在营销服务方面,AI推动相关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0%,达到319亿元;阿里的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

垂直领域里,快手表现突出。Kling AI在2025年Q1实现收入超1.5亿元,为超1万家企业客户提供API服务,涵盖等多个行业,且续费率极高。AI不仅为快手增加了商业收入,业务边界也得到了拓展。

其实从2023年开始,国内互联网大厂便陆续在财报中强调AI的重要性,但落地成果有限。直到今年,AI技术开始规模化落地,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且主要体现在云服务和广告两个方向。

只是目前,没有哪家公司能靠AI实现正向现金流。这是阶段性成果还是长期价值,还有待更长时间校验。

接入AI:从幕后走到台前

国内大厂对AI的探索不算晚,尤其是BAT,腾讯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优图实验室,百度2013年成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但早期AI更多扮演着提升现有业务效率的“幕后英雄”,而非独立的利润中心。

比如腾讯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脸检测”应用于QQ空间的“人脸识别相册分类”功能,“图像识别”被整合到微信“扫一扫”功能,支持商品条形码识别、街景文字提取等场景。比如百度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语音识别,提升语音识别率,并推出语音搜索客户端方便用户语音输入检索信息。阿里在2017年成立达摩院后之后依然遵循此逻辑。

尽管都是用于提升效率,具体的落地场景与商业模式分化出两种模式。阿里、百度更侧重底层技术输出。

前者凭借阿里云的算力优势,为大模型的研发部署提供底层支撑。AI技术主要用于电商平台,比如提升客服效率、优化运营,以及云计算基础设施,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及在运营管理上提升效率。后者则凭借文心大模型、MCP协议及多模态技术,推动云服务、自动驾驶等核心业务的AI升级,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发展。

另一类更侧重于场景化应用,代表是腾讯、快手、美团

腾讯通过AI不仅优化了用户的社交体验和游戏体验,还在内容创作上提高了质量和创作效率。快手异曲同工,推出KlingAI,为创作者提供了一套可用于智能化创作的工具。而美团则将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调度、商家推荐、用户画像等核心环节。

大厂一直积极将自身业务与AI技术进行嫁接,不过,AI技术对于收入增长的拉动并不明显。阿里的是为数不多将AI相关营收公之于众的,以阿里2020年财报为例,阿里云营收为 555.76 亿元,其中AI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0%。

2024年之前,AI技术在大厂中一直处于探索和投入期,尚未形成成熟、独立且规模化盈利的业务线。

转折发生2025年农历春节。DeepSeek的横空出世,促使大厂们纷纷摒弃封闭自研路线,转而拥抱接入。

此时,大部分巨头已完成自研AI技术与核心业务线的初步整合。接入DeepSeek,不仅有效弥补了自身大模型在推理成本、准确率和多模态能力上的短板,更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优化。更关键的是,低廉的推理成本直接促使云服务价格战爆发,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上云门槛。

百度、阿里、腾讯的云服务基于DeepSeek集体大幅降价:百度千帆平台DeepSeek-V3价格仅为官方三折;阿里云百炼平台推出“1元200万tokens”的惊人优惠;腾讯云接入后,其混元T1模型的输出成本仅为DeepSeek-R1的1/4,并开放R1和R1-1.5B模型限时免费体验。

这场由DeepSeek点燃的“低价风暴”,正式按下了大厂AI商业化加速键。

AI创收养家:云与广告双轮驱动

2025年,百度、阿里、腾讯的AI商业化全面提速。DeepSeek如同一道催化剂,降低了AI应用的边际成本,释放出规模效应。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激增42%;阿里云收入同比增18%,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7个季度三位数增长;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包含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1亿元。

云服务变现能力的提升,得益于DeepSeek降低了推理成本,吸引了更多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涌入。例如,百度文心系列模型调用成本下降80%后,迅速赢得开发者与企业的青睐。

在云服务扛起巨头AI增长主力的同时,AI营销广告也展现出巨大的变现潜力,成为第二增长引擎。

百度借助AI对诟病已久的传统广告生态进行了重塑。其搜索广告实现了智能化升级,35%的移动搜索结果由AI生成,远高于1月的22%。

更亮眼的是数字人直播的爆发:旗下慧播星数字人直播总GMV年同比飙升735%,商业化收入年同比提升204%。截至3月,已有超29000家广告主通过代理接入新生态,代理商收入同比暴涨30倍,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9%。

腾讯通过AI驱动广告精准化与效率革命。生成式AI深化了对商品与用户兴趣的理解,全面升级了广告技术平台。通过推出数字人解决方案等,优化投放策略。部分广告点击率从传统横幅的0.1%、信息流的1.0%跃升至3.0%。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超60%,推动其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达到319亿元。

马化腾在电话会中曾表示“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

阿里同样借助AI为电商广告赋能提效。

比如“全站推广”工具,依托LMA大模型,可以结合商品属性和用户行为数据,能够实现“货找人”的精准广告投放。阿里妈妈《2025 PLAYBOOK》提到“对比传统CPC竞价模式,其ROI确定性交付能力使中小商家投放效率提升40%以上”。阿里妈妈推广引导成交额同比增长千亿级规模,其中,AI驱动的新客占比超80%,

在2025 财年第四季度,淘宝天猫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2%,达到710.77亿元。主要得益于货币化率提升,其中软件服务费政策及全站推的渗透率提高,部分源于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营销效率。

相比BAT以云服务为基座的AI基建化路径,垂类互联网大厂选择将AI嵌入更深的应用场景,在离钱更近的领域撬动营收。

快手凭借Kling AI第一季度收入就已达1.5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一季度,AIGC营销素材日均广告消耗稳定在3000万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至180亿元目前Kling AI已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动画短剧等多个领域。

总的来看,2025第一季度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商业回报。云服务筑基,广告营销发力,AI驱动的广告技术革新正成为巨头们增长的新引擎。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今年以来,阿里和快手股价涨幅均超过40%,腾讯上涨24.58%,百度亦录得1.78%的涨幅。

AI的“钱景”正被市场重估。

为什么是广告?

互联网大厂将AI技术深度融入各条业务线,但为什么偏偏是广告异军突起,成为继云服务之后增长最快的第二引擎?

从技术层面来看,广告业务的海量数据属性为AI提供了天然沃土。

传统广告依赖市场洞察与人工经验,而AI能实时捕捉用户搜索、社交互动、消费轨迹等行为数据,构建动态用户画像,精准捕捉兴趣变迁。腾讯正是通过分析多维度数据,构建高精度用户标签,将广告推荐从“猜测喜好”升级为“需求预判”,在一季度成功将部分广告点击率从不足1%提升至3%。

在创意生产环节,AI亦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传统创意高度依赖人力,周期长、成本高、受灵感限制。AI则能打破桎梏。

海外早有先例,以Meta的AISandbox为例,广告主可轻松实现文本变体创作、文生图及智能裁剪,快速响应热点,高效生成契合多种广告格式的内容。这不仅极大缩短创意周期,更能基于不同受众特征生成差异化内容,提升视觉冲击力。

国内,百度的数字人直播“慧播星”,数字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AI实时分析用户反馈并调整话术,吸引众多品牌入局,带动总GMV年同比暴涨735%,商业化收入年同比提升204%,开辟了广告创意的新形态。

从边际成本来看,AI广告趋近于零。传统广告依赖人力策划,而AI可自动化完成人群定向、素材生成、竞价策略等环节。再加上广告业务与互联网大厂的其他业务紧密关联、可以实现协同发展。

比如腾讯的广告业务就可以与微信、QQ 等社交平台,以及游戏、视频等业务相互促进。社交平台为广告提供了庞大的用户流量基础,游戏和视频业务则为广告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了广告的曝光机会和吸引力,促进广告业务的盈利。

进入投放环节,AI的优势更是被无限放大。AI能整合分析用户浏览历史、购物偏好、社交行为等海量数据,实现更精准的人群定向。腾讯广告点击率提升的核心正是因为AI能依据用户实时行为与兴趣变化,动态优化投放策略,在恰当时间、场景推送最适配的广告。

从生产到识别到投放,广告的核心环节AI都能进行深度赋能。加上互联网大厂手握海量用户流量,是现成的流量变现场景。广告可以成为最短路径的变现方式。

其实在海外,AI广告的商业潜力早已得到验证。谷歌将AI运用在广告业务,2023年第四季度,其母公司Alphabet广告收入达 655.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其中谷歌搜索及其他收入增长12.7%,YouTube广告收入增长15.5%。

据QYResearch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AI广告市场销售额达10.2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飙升至10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7%。

尽管AI广告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但面向未来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研发成本仍然制约着利润率,百度智能云2025年Q1收入同比激增42%的背后,是毛利率同比下降5.36个百分点的盈利压力;腾讯同期AI研发费用为189.1亿元,占总营收的10.5%‌‌,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2025年腾讯还将加大AI投入,“预计资本支出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

从商业模式来看,AI广告工具的迅速普及,也正在削弱差异化优势。Meta的AISandbox技术开源后,全球类似平台激增,尽管Meta的创意效率有所提升,但由于市场的竞争加剧,并未带来溢价空间。

再加上合规风险始终是悬在AI广告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即便AI广告已经初步展现出养家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要真正实现正向现金流仍需跨越多重门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