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国创中心科研人员实验中。 受访公司/供图
国创中心检验检测平台。 受访公司/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联合行业力量攻克首个国产自主知识产权“人工心肺机”,研发国内首款超声模拟芯片……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下称“国创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攻克“卡脖子”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作为医疗器械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国创中心在运营上有哪些特色?如何让一个个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国创中心寻找答案。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走进位于深圳龙华的国创中心实验室,记者看到,身着实验服、佩戴防护手套的研究人员穿梭于仪器之间,整洁明亮的空间内,偶尔听见设备发出低沉的声响。
过去几年,从国创中心实验室里诞生的成果,是一项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多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医疗器械,以及面向诸多企业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以生物材料与植介入器械平台实验室为例,该平台瞄准相关领域的前沿与共性技术攻关,实验室拥有材料检测、分析、测试、评估等各类仪器设备,可进行医用材料及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还可以对外提供技术咨询、分析检测评估等方面服务。
过去几年,该实验室在生物医用钛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等材料与工艺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被用于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骨科植入材料、重症急救设备等领域。该实验室还和安吉尔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高性能抗菌材料的开发。
“围绕医疗器械产业的痛点,我们从前端的技术攻关,到概念验证,再到中试放大,以及产品的首次商业化,都有布局。”国创中心副总经理万丽雯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细分领域多、研发周期长的行业,对于企业而言,特别需要协同研发,达到整合资源、缩短创新周期、集约化发展的多重目的。
2020年,国创中心由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行业龙头,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先健科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5家单位联合发起,基于产业发展的痛点,打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测试平台+中试平台+工程转化及生产制造平台+设备共享平台”全方位平台。
在关键医疗共性技术研发上,国创中心牵头联合汉诺等单位研制的首个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一举填补了国内长期空白;牵头联合迈瑞医疗等单位完成高频呼吸机及呼吸机用音圈电机、微型比例阀、涡轮风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攻关,成功打破国际产品垄断及“卡脖子”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在国创中心带动下,国内一批龙头医疗器械企业加快创新技术布局。
“从首台原理样机的诞生,到第一百台工程样机的制造,再到注册获证、走向市场,我们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企业赋能。”万丽雯表示。国创中心旗下有CRO(合同研究组织)综合服务、CDMO(合同开发与生产组织)定制生产、资本运作、育成孵化、品牌运营五大板块,国创中心对应建立起五大子公司,如国创金福可服务于企业注册报证,国创汇康可帮助企业做定制加工和中试放大,国创育成定位孵化器,面向全球范围内开展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成果投资孵化、产业落地及产业加速等工作,私募基金国创致远则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及上下游产业开展投资。
“孵化+投资”培育产业生态
2021年春,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生物光学博士赫家烨,通过全球人才引进计划,正式加入国创中心。赫家烨专注于三维病理成像系统的研发,加入国创中心后,中心为其迅速搭建了团队、配套实验室设备、提供科研项目支持以及投融资辅导,三维光片显微镜仪器研发正式启动。
在国创中心的支持孵化下,2022年10月,赫家烨团队成立了深圳明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准医疗”),成为一家以前沿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首次临床应用为核心使命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
2023年12月,明准医疗产品完成数百例人体样本验证,明准医疗研发的无损三维病理成像技术系统,是国际首台临床级非切片三维病理成像系统,具有国际领先的百纳米等向性光学分辨率。
2023年5月,由比邻星创投领投,明准医疗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逾千万元。2025年2月,明准医疗完成了Pre-A轮融资,启动三维光片病理仪器注册。
明准医疗的孵化过程,只是国创中心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国创中心和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创育成医疗器械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国创育成”),发挥产业资源集聚优势,面向全球范围内开展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成果投资孵化、产业落地及产业加速等工作,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跨界协同创新载体。
据悉,国创育成孵化平台致力于打造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服务加速平台,目前已与新加坡医创中心、德国医谷、以色列Trendlines等机构建立合作,运营7万平米的产业孵化及加速空间,搭建“科研-转化-临床-产业”的医疗器械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目前,累计孵化企业50家。
除了自主孵化,国创中心还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发掘医疗器械产业优秀项目。旗下设立唯一资本运作平台国创致远,通过早期价值发现、成长期价值引领、成熟期多融资渠道的互动,推动源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发起设立规模3亿元的国创勤智大健康产业基金、2亿元的西江国创致远健康产业基金,截至目前累计投资、孵化30余家企业。
“公司+联盟”引领行业创新
“在中心,我们不以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考核为重点,而是聚焦‘创新实用,服务产业’,强调产业价值贡献。”万丽雯强调,国创中心的运营宗旨之一,是“企业出题,我们答题”。
这也是国创中心与传统科研院所的不同之处。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国创中心采取“公司+联盟”的方式,以市场化模式运行,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与联盟内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进行联合攻坚,将中心发展嵌入产业生态中,形成广泛连接的“神经网络”。
依托国创中心平台,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已吸纳聚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学术团体、投资机构等100家成员单位。2022年底,国创中心还牵头成立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吸纳百余家会员单位,涵盖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及机构。
科研人才和领军人物是带动产业聚集的“火车头”。
近年,国创中心通过全球招聘,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团队300余人,其中包含不少领域学科带头人、双聘专家。中心还建成2万平方米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拥有价值超4亿元的科研与加工设备向行业开放共享,为引进来的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启动条件。
通过构建高性能医疗器械全链条创新生态,国创中心吸引了硅基仿生、北芯生命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落户深圳,助力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