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价土豆”到“羊肉卷掺鸭肉”,专“割”中产的贵价火锅IPO了

IPO观察哨
19 Jun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核心提示:

1.巴奴火锅人均142元的消费,远超行业人均70多元的均值,比海底捞的人均消费金额97.5元,也高出了40多元,但“贵价”标签难撑实际盈利能力。

2.巴奴门店两年大增67.4%,拉动收入增长,但却难掩单店效能滑坡的挑战。其单店日均客流量2024年下滑6.5%,同店销售额一年下跌9.9%,一线城市门店销售额两年下滑25.5%,面临“以量补质”的增长陷阱。

3.巴奴“品质”人设频翻车, 从“天价土豆”到“羊肉卷掺鸭肉”,再到创始人争议言论 “月薪5000别吃火锅” ,巴奴标榜的“产品主义”屡陷食品安全与舆论漩涡,品牌信任度受波及。

————————————————————————

最近的“河南天团”,在港股要凑桌打麻将的势头挡不住。河北人杜中兵带着他在河南开的巴奴火锅,赴港IPO了。

大众对巴奴的认知,绕不开两层底色:一是“碰瓷海底捞式营销”。从“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到“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广告语直指海底捞过度服务,堪称阴阳大师附体。

二是“贵且翻车”。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火锅人均消费金额不到75元,而高举产品主义大旗,巴奴把人均消费抬到了142元,高出了一倍,比海底捞的人均消费金额97.5元,还高出40多元。

但其高价故事屡遭打脸,在富硒土豆翻车事件后,更出圈的是杜中兵的“阶层火锅论”,称“月薪5000别吃火锅”“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曾引发舆论热议。

巴奴举着“产品主义”的大旗,真撑得起这溢价吗?招股书里有答案。

01 用门店扩张换增长,2024年单店收入及客流均下滑

翻开招股书,让人意外的是,如此“贵”的巴奴,没有想象中赚钱。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Q1,巴奴的总收入分别为14.33亿、21.12亿、23.07亿、7.09亿,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50万、1.44亿、1.96亿、7670万。收入规模和利润都有所上涨。

但不论是收入规模、利润还是盈利能力,都离海底捞有不小的差距。

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收427.55亿,是巴奴的18倍,2024年门店数为1368家,是巴奴144家门店数量的9倍多。2023年-2024年,巴奴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6.8%、8.5%,而2023年、2024年海底捞的净利率分别为10.9%、11.0%。

消费连锁品牌常陷入一种增长陷阱,收入上涨依赖门店数量的扩张,掩盖了单店效能下滑的隐忧,巴奴也不例外。

巴奴采用直营模式,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86家,增长到2024年的144家,增幅67.4%。区域分布上,河南大本营有53家门店,超出三分之一,河南以外的市场门店则有92家。

具体来看,巴奴客单价、每家餐厅的平均每日顾客量、每日销售额,以及同店销售额等,均有下滑的挑战。

在2022年一线城市的客单价高达183元,在2024年下滑到165元,2025年Q1再下滑到159元。而整体客单价则从2023年的150元下降到2024年的142元。

2022年-2024年,其整体的每家餐厅的平均每日顾客量为387人、398人、372人,2024年同比下滑了6.5%。其中一线城市下滑趋势明显,每家餐厅的平均每日顾客量分别为426人、38 9人、351人,两年下滑了17.6%。

在门店平均每日销售额上,2022年-2024年整体分别为5.69万、5.98万、5.27万,2024年同比下滑11.9%。一线城市下滑趋势同样更明显,从2022年的7.79万,下降到2023年的6.97万,再下降到2024年的5.8万,两年下滑了25.5%。

同店销售也呈现相似的趋势。从2023年到2024年,其同店销售额从14亿下降到12.6亿,与此同时,同店增长率下滑了9.9%。在2025年Q1这一趋势才勉强回暖。

老店的销售额也不乐观。在2022年前开业的门店,平均每日销售额从2022年的5.65万下降到2024年的5.39万,2022年开业的门店从当年的6.49万下降到2024年的5.31万,下滑了18.2%。成熟门店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新店对老店客流可能产生了分流效应。

这些数据都表明,其支撑收入增长的核心动能,有从单店效率转向门店数量来驱动的风险,对于连锁品牌而言,并非好的信号。

不过招股书中提到,2022年到2024年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5.2%上涨到21.5%,反而上升了。这或许与成本控制有关。巴奴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111家,上涨到2024年的144家,正式员工从1604上涨到1735人,但兼职员工从1111人上涨到266 4人,上涨140%。

02 嫌弃白菜的巴奴能收割中产吗?

“贵”这个标签背后,巴奴近年引发的争议不小,高端人设“常崩常新”,遭遇的食品安全危机和品牌定位争议,对其声誉和管理能力,都构成了考验。

招股书中详细介绍了公司的食品安全体系的人员配置,但难掩“羊肉卷掺鸭肉”事件带来的影响。

2023年,打假博主“猴大腕”举报,巴奴旗下“超岛”自选火锅北京合生汇店的羊肉卷,被检测出鸭肉成分。在博主买羊肉的视频中,工作人员坚称是真羊肉,“我们有中央厨房,连底料都是自己生产。”

根据当时“猴大腕”对媒体提供的店内公示信息,显示“超岛”主要食品原材料由巴奴中央厨房——北京行运无限大餐饮有限公司统一配送。

不论是在当时事件发生后,还是在招股书中,巴奴都努力撇清关系,称“超岛在门店运营、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独立管理。”

当年9月,市场监督管理局因此对“超岛”该餐厅处以行政处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没收违法所得的2万余元,同时罚款42.6万元。事件充分暴露出巴奴对子品牌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漏洞。

当年的天价土豆事件带来的舆论争议更大。

2023年2月,西安顾客点了一份售价18元的“富硒土豆”,上桌仅5片,引发“天价土豆”舆论风暴。巴奴先解释为管理失误,指出该土豆为小份,售价应为9元。不过创始人杜中兵的回应让市场更不买账,他先称巴奴卖的土豆营养价值高,是“富硒土豆”,同时提到土豆售价包含了“环境、服务以及全供应链”,不考虑降价。

但《中国食品安全报》调查发现,北京多家巴奴门店所卖的“富硒土豆”硒含量最高仅0.011mg/kg,远低于巴奴宣称的0.09mg/kg,甚至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下限。该报道后巴奴紧急下架该产品。

杜中兵的回应将品牌置于“傲慢”与“脱离大众”的争议漩涡里,事件也损害了其标榜的“品质”核心卖点。

此外,高举“产品主义”大旗,巴奴营销频频翻车,颇有剑走偏锋,形式大于实质的趋势。2024年6月,巴奴以“白菜太普通”为由下架白菜、菠菜等常见蔬菜,推行“蔬菜月月新”计划。虽然官方解释是为提供时令新鲜感,但此举进一步强化了其“不接地气”的印象。

而杜中兵直播时那句“月薪5000你就不要吃巴奴”、“火锅不是给底层人民吃的”等争议言论,虽然意在强化其“品质升级”定位,但也引发了脱离消费者的批评,和巴奴的名字来源,“纤夫精神”的文化溯源形成了反差。

高速增长的“光环”之下,这几大标志性事件,在巴奴“品质”招牌上添上阴霾,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是其面临的挑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