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43亿元“拿下”杭州银行,外资20年回报率超500%,银保合作将迎怎样的新故事?

理财周刊-财事汇
20 Jun

  2025年6月10日,杭州银行(600926.SH)发布一则重磅公告,新华保险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公司股份329,638,400股,且已于6月6日完成过户登记。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金融市场广泛关注,背后涉及外资长达20年投资的收官,以及银保合作新趋势的开启,同时杭州银行自身还面临着诸多内部问题的挑战。

  43亿元接盘,股权结构生变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新华保险合计持有杭州银行股份362,555,839股,占公司2025年6月6日普通股总股本的5.09%,一跃成为杭州银行第四大股东,而澳洲联邦银行则彻底退出了杭州银行的股东行列。

  此次转让价格为13.095元/股,转让总价高达43.2亿元。杭州银行明确表示,本次协议转让不触及要约收购,且协议转让完成后,该行依旧保持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状态。截至6月12日,杭州银行股票收盘价已攀升至16.72元/股,较新华保险的受让价高出27%之多,这也意味着新华保险短期内已实现了可观的浮盈。

  外资20年投资收官

  回报率超500%

  回溯到2005年,彼时的杭州银行还只是一家资产规模不足500亿的城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强势入股,开启了长达20年的陪伴之旅。通过2005年定向增发、2006年股权转让及2009年、2014年两次增资扩股,澳洲联邦银行持股比例一度高达19.996%。

  在其助力下,杭州银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为资产规模超两万亿的跨区域发展的上市金融机构。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澳洲联邦银行自2022年便开始逐步减持股份。2022年,其以13.94元/股的价格向杭州本地国企转让5.94亿股,两次股权转让总价超125亿元。若将20年来累计获得的分红收益一并计算,其投资回报率高达500%以上。

  澳洲联邦银行在公告中表明,本次交易是为配合公司专注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核心银行业务,并相应剥离非核心业务与投资的战略。这也意味着其在中国长达20年的银行投资篇章正式画上句号。

  新华保险入局,谋定而后动

  新华保险此次斥资43亿入局杭州银行,有着自身的战略考量。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新华保险认为投资杭州银行可以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底仓资产。

  同时,这一举措还将促进银保业务的协同。在金融服务领域,银行与保险的协同效应愈发重要。新华保险成为杭州银行股东后,双方有望在客户资源共享、产品创新联动等领域打开协同增效空间。例如,杭州银行可以利用广泛的网点和客户资源,为新华保险提供更广阔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新华保险则可以为杭州银行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保险承诺5年内不转让股份,将以“耐心资本”姿态陪伴杭州银行成长,为双方后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银保合作新趋势,想象空间打开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保合作呈现出持续深化的态势。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此次新华保险接手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杭州银行股份,无疑是银保合作的一个新起点。

  新华保险成为杭州银行第四大股东后,双方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有望开展更多元化的合作。在保险产品销售方面,杭州银行庞大的网点和海量客户资源,将为新华保险的产品推广提供有力支撑;新华保险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也能够满足杭州银行不同客户群体的综合金融需求,双方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种银保合作模式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借鉴范例,未来随着更多类似合作的推进,金融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创新型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体验。

  部分外资参股银行

  除了杭州银行有着外资参股的历史外,国内还有一些银行也存在外资参股的情况:

  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其重要的外资股东。在交通银行的十大股东中,汇丰银行持股比例达19.03%。汇丰银行全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英文缩写为HSBC,作为一家知名外资银行,其对交通银行的发展在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经验交流等方面或许存在合作可能性。

  青岛银行:2008年8月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相关批复,同意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入股39,691万股。在青岛银行的十大股东中,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持股比例为18.86%,是重要的外资参股方。其入股可能为青岛银行带来国际先进的银行管理理念、业务创新思路等,助力青岛银行在业务布局、金融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提升。

  厦门银行:台资富邦金融是厦门银行的重要外资参股方。富邦金融控股公司是台湾首家挂牌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在厦门银行的十大股东中,富邦金融持股比例为18.03%。由于两岸金融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富邦金融的参股有助于厦门银行借鉴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零售金融等方面的经验,推动厦门银行业务特色化发展。

  重庆银行AH股):从港股十大股东情况来看,大新银行持股比例为13.2%,是重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大新银行为中国香港银行,其全资子银行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正式开业,总行位于深圳,并在多地设立分支网络。大新银行的控股,可能在业务协同上,帮助重庆银行更好地拓展与香港及内地相关联的跨境金融业务,利用香港金融市场的优势资源,提升重庆银行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杭州银行内忧重重:行长“闪辞”与业务风险

  在新华保险接盘股份这一事件之外,杭州银行自身还面临着诸多内部问题。首先是行长“闪辞”风波,虞利明此次突然“辞职”,距其出任杭州银行行长一职刚满两年。2022年12月21日,杭州银行公告决定聘任虞利明为该行行长,2023年3月13日,原浙江银保监局核准虞利明的杭州银行董事、行长任职资格,根据任期,他本应于2026年7月卸任。

  杭州银行公告显示,虞利明的辞职系“书面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但市场传言其“失联”后,媒体多次拨打其电话均无法接通。据财新报道,浙江当地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虞利明大约于4月1日晚间被带走,或主要牵扯早期任职经历,特别是在杭州金融投资集团及旗下信托公司(杭州工商信托)任职期间之事,或与地产风险暴露有关。

  虞利明“闪辞”后,其杭州银行行长一职由董事长宋剑斌火线兼任。公开资料显示,宋剑斌现年54岁,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履历。他于2023年开始担任杭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此之前,曾在华夏银行多个重要岗位任职,包括乌鲁木齐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以及华夏银行行长助理等职务。

  此外,杭州银行的业务风险也不容小觑。梳理虞利明的履历,在执掌杭州银行之前,虞利明曾在杭州市财政局100%持股的市属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杭州金投,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长达7年,2015-2022年还兼任杭州工商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任职期间,杭州工商信托因房地产信托违约遭监管处罚,多个项目逾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存续信托项目244个,规模657.53亿元,房地产信托规模83.91亿元,占比12.76%,但不良率达23.81%,远超行业均值,致使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3.16亿元,同比降24.14%;净利润0.31亿元,同比下滑66.83%。

  在杭州银行行长任上,该行房地产业务也遭遇困境。2024年年报显示,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89.97亿元,占总贷款4.11%,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25.12亿元,不良率6.44%,较上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虽占比不高,却“贡献”该行38.2%的不良贷款。

  杭州银行零售业务压力凸显,2024年年报显示,个人住房、经营、消费贷款的不良金额与不良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金额增长155.75%。个人经营贷款不良金额增长46.06%,个人消费贷款不良金额增长16.4%。为应对资产质量压力,该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2024年累计核销54.48亿元,同比增加30亿元。核销力度明显加大。

  内控合规方面,杭州银行问题频发、屡收罚单。2024年1月至今年3月,因贷后管理疏漏、违规收费、数据质量差等问题,多次遭监管处罚。仅2024年以来,其及分支机构收到超10张罚单,罚款超1000万元,严重影响市场形象。公司治理层面也现隐忧,2024年8月,独立董事丁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丁伟的落马,进一步凸显了杭州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的隐忧。

  新华保险接手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杭州银行股份,虽为银保合作带来新机遇,但杭州银行自身内部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杭州银行在新华保险的陪伴下,能否化解内忧外患,在银保合作新趋势下实现突破发展,金融市场正拭目以待。(《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