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外工作室
618前夕,电商平台集体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大考。而在末端配送环节,阿里淘天和顺丰在近期达成合作也引起行业关注。
电商行业内卷严重、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电商平台用提升物流体验来吸引消费者,这并不稀奇。但令人意外的是,阿里淘天没有选择同为阿里旗下的菜鸟“并肩作战”,而是向外寻求合作伙伴。
过去一年多,菜鸟确实经历了诸多调整。3月,申通发布通知,要接手菜鸟速递部分业务。上半年,菜鸟内部还多次传出大裁员。
最新一季的阿里财报中,菜鸟营收同比负增长,被质疑“拖后腿”。菜鸟解释称,下滑是因为部分电商平台物流业务被移交至阿里其他事业群。但在上一季度,菜鸟收入也同比下滑1%,成为阿里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业务板块。
一个个消息传出后,市场上唱衰菜鸟的声音此起彼伏。618前夕,淘天选择顺丰而非菜鸟,更是令人怀疑,菜鸟已经失宠了?为什么淘天选择顺丰没有选择菜鸟?频繁变动的菜鸟,又要飞向何处?
菜鸟,为什么没有被选择?
6月5日,淘宝天猫和顺丰速运联合宣布,正式达成官方合作,开启“极速上门”服务首期公测,该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00个城市。针对江浙沪皖、京津冀、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及省内核心城市群,“次日达”服务实现跨省订单“今日发、明日达”的高效流转。
图源:淘天速递公众号
客观上来看,在时效快递市场,对比顺丰,菜鸟明显处于劣势。
菜鸟旗下对标顺丰的自营品牌菜鸟速递,是在2023年中才上线。菜鸟速递前身菜鸟直送,是由菜鸟并购整合而成的丹鸟发展而来,主要服务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等阿里自营业务。伴随“菜鸟速递”的上线,菜鸟正式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
而在菜鸟速递正式上线的2023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顺丰的时效快递2023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63.9%,相当于10个急件里6个是顺丰送的。
在那时,顺丰的配送网络密度要远高于菜鸟。根据菜鸟招股书,顺丰拥有379座分拣中心、12000条自有干线、29000个终端网点,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密集,而且拥有约 80 架自有货机支撑次日达、当日达服务。而菜鸟仅拥有350座分拣中心、2700条自有干线、4400个终端网点。
近两年后,菜鸟速递的配送网络显然还没有追上顺丰,菜鸟干线网络覆盖还不完善。一位用户告诉《号外工作室》,用菜鸟速递寄东西速度很慢,运输常绕远路中转。
经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并不是少数。一位用户发帖表示,只是寄一个陕西同省件,结果菜鸟速递先去天津中转,又绕道呼和浩特。还有一位用户表示,3月23日从杭州寄出快递,目的地是长沙,结果3月28日这个快递还在杭州徘徊。
图源:小红书
菜鸟速递一度承诺“当日揽收”,但有用户称,提前跟快递员确认可以当日上门取件,结果还是拖到第二天。至于配送时间滞后、运输配送过程中物品被损害,这类情况更是不少见。
除了对标顺丰的菜鸟速递,菜鸟旗下原本负责末端配送的菜鸟驿站,据报道在内部调整中已经划归淘天。而且菜鸟驿站常年因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而陷入争议,远远达不到顺丰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
尽管《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第五十四条进一步明确了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若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存在未经用户同意代为确认收到快件、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或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以及抛扔快件、踩踏快件等情形,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可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1万元以上 3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是,菜鸟驿站多为加盟,主要就是通过集中存放降低配送成本,结果出现“有的送、有的不送”的混乱局面。一些菜鸟驿站的老板面对用户“没有上门送货”的投诉,会以“本驿站没有开通上门送货服务”进行申诉以避免惩罚。
在黑猫投诉平台,“菜鸟”这一词条下的投诉,高达8.9万条。投诉大多集中在包裹破损、丢件、配送延迟、没有送货上门等方面。整体而言,菜鸟在时效性和服务质量上,依然落后于顺丰。
快递员和驿站老板,叫苦不迭
菜鸟的服务质量被消费者们所诟病,而菜鸟的快递员们乃至菜鸟驿站老板们,同样叫苦不迭。
菜鸟速递从菜鸟直送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后,一部分菜鸟速递站点业务并未得到明显扩展,重点还是面向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外部业务较少。
一位天津的菜鸟速递站长告诉《号外工作室》,目前所负责站点,主要承接天猫超市快递派送,其他业务量很小,只有极个别的散单揽收。一般单量较多的淘天退货揽收,是由菜鸟裹裹合作其他品牌快递商家完成,并不在自己站点业务范围内。
有“裹裹取件”业务的部分站点,日子也不好过。今年3月,申通发布关于承接菜鸟速递业务的通知。在社交平台上,多地菜鸟速递工作人员的说法也印证着通知的内容。多地菜鸟裹裹业务已经不同程度切出去,有的揽收业务直接切给申通,有的则是用申通运输。
图源:抖音
在部分业务被切出去后,不少菜鸟速递工作人员业务量大减,甚至站长同样被裁员,而部分地方运输车队也在缩减乃至解散。
有不少菜鸟人是在早期时就加入,陪伴菜鸟经历一次又一次调整,单是工服就变过好几次,最终还是在这两年的调整中败下阵来,选择离开。“从最开始万象物流,到芝麻开门、丹鸟、菜鸟速递,走上下坡路,工资越来越低,做不下去了。”
图源:抖音
以直营为主的菜鸟速递处于动荡中,被划归到淘天的菜鸟驿站流动率更大。
从2021年就来北京送快递的95后黄潇,头两年赚得多,一个月到手能有一万五六,但是这两年快递越来越难做,不仅派费下降,而且每个月的投诉罚款越来越多,一个月到手也就一万上下。
去年年中,黄潇发现一个新出路,离开北京,在南方某新一线城市开了一家菜鸟驿站。
他告诉《号外工作室》,知道周边有家企业要开业,寄件业务多,赚钱可能性较大,才决定要在这里开菜鸟驿站。而且驿站所在地区没有要求送货上门,只需要把类似极兔“兔优达”这类中高端快递送货上门,压力也不大。
但是黄潇没想到,开业后驿站的单量一直上不去,日单量从最开始的一两百票,到今年运营一年后,也只有四五百票,即便自己寄件业务多一些,一个月驿站的流水也就一万多,刨除房租,再加上吃饭,自己一个月只能剩不到5000块。
今年,黄潇就把菜鸟驿站转交给家里人经营,自己又北上开始送快递,以求多一份收入。
近两年,菜鸟驿站面临着多多驿站、中通兔喜、韵达快递超市等同行的挤压,行业门槛低、高度同质化之下竞争激烈。菜鸟驿站寻求转让的消息也数不胜数,经营一年就寻求转让的也不计其数。转让的原因有很多,有人是嫌赚钱少,有人觉得不自由,基本每天被绑在驿站。
菜鸟业务一线频频出现变动之时,菜鸟总部今年也在裁员,曾在2月底被传开启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20%-50%,此后还因裁员赔偿标准从N+4降为N+1而陷入争议。
频繁调整下,菜鸟慢慢交出协同阿里电商的业务
从快递员到驿站老板,从业者们“叫苦不迭”的背后,菜鸟内部一直在频繁调整。
早在1月份,有媒体报道称,菜鸟集团经历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原先菜鸟国际业务中服务速卖通的400多人团队,转入新整合的阿里电商事业群,负责该业务的菜鸟高管丁宏伟将直接汇报给淘天集团、国际商业集团CEO蒋凡,自去年起,他已开始向万霖和蒋凡双线汇报。国内电商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电子面单两个团队也将移交给淘天集团。
据晚点财经报道,此次调整还包括将菜鸟驿站划归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负责人熊健汇报给集团CEO吴泳铭。另据光子星球报道,2024年年初,菜鸟末端&APP事业部与淘天协同,到今年年初,菜鸟分拆后,末端驿站业务菜鸟驿站悉数划入淘天。
菜鸟速递和菜鸟裹裹还在为淘天服务,但已有收缩态势。
依据这些调整比对菜鸟招股书中划分的三大业务支柱,可以发现,国际物流成为了菜鸟的主要业务。菜鸟业务中需要协同阿里电商的业务,大多已经划分了出去。
图源:招股书
菜鸟驿站上线的智能灯条,就是这两年和淘天高度协同的典型代表。
2024年,菜鸟驿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智能化改造,上线菜鸟智能灯条。据了解,这个“灯条”又叫智能寻物声光标签,夹在包裹上,使上架和取件流程优化,可满足同一时间21个人同时自助取件。
菜鸟驿站工作人员介绍,灯条的使用也让入库效率变高,以前用打印票纸入库的模式,不仅耗费纸张、容易出错、速度还比较慢,现在有了灯条会更加环保,工作人员在操作上也会更加便利。
随后该业务被媒体曝光,消费者必须强制用淘宝APP进行扫码取货,并且是所有菜鸟驿站的包裹都需要用扫码取货,也就是说抖音、唯品会、美团等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的包裹,同样需要消费者用淘宝APP扫码取货。
据红星新闻2024年10月29日报道,多地消费者表示,在菜鸟驿站取包裹被要求下载安装淘宝才能取件,即便已经收到了包含取件码的短信,并且商品并非通过淘宝购买。
对此,菜鸟公司有关负责任人回应红星资本局称,菜鸟推出的智能灯条,使用了物联网技术,需要用APP扫码,目前开通了菜鸟APP或者淘宝APP扫码;此外,消费者也可以根据取件码正常取件,没有通知驿站强制要求用户下载淘宝才能取件。
图源:网络
《号外工作室》近日调查发现,《淘宝APP推广活动规则(2025)》显示,淘宝APP针对菜鸟驿站的扫码取货,进行推广活动奖励。
尽管相关规则明确表示,不得强制消费者下载淘宝APP扫码取货,但是在返利的驱使下,菜鸟驿站经营者依旧可能截留溪鸟系统快递公司投递的包裹,通过取货限制,铤而走险,强迫消费者通过淘宝APP扫码取货,以此获利。
相关法律人士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菜鸟驿站强制消费者下载淘宝 APP 取货,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属于强制交易,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菜鸟驿站利用其在快递末端服务的优势地位,强制推广淘宝 APP,排除、限制了其他同类电商平台或相关应用程序的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而菜鸟驿站,通过溪鸟系统强大的物流公司资源,源源不断为淘宝APP赋能。
一方面,吸引更多原本不使用淘宝 APP 的用户下载安装,包括其他电商平台的用户或很少使用手机购物的人群,从而扩大用户基础,提高 APP 的日活、月活等数据,提升在应用市场的排名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平台能够收集到其他各大电商平台丰富的用户数据,如购买偏好、消费习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淘宝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优化商品推荐算法,通过电商物流大数据,可以更好的分析商家日常发货量,从而倒推SKU在各平台的真实电商履约数据,再通过此数据,优化淘天内部商品展示及价格、营销策略。
新定位下,菜鸟要加速全球化和市场化
在菜鸟慢慢交出一些需要和阿里电商协同的业务后,菜鸟要以国际物流业务为重心,加速市场化。
换言之,就是菜鸟未来要独立运作,转型为物流公司。表面上来看,是菜鸟更加市场化,专注于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际上可能意味着,菜鸟正在被阿里生态所“抛弃”,而这样的“抛弃”同样也是阿里基于市场化的客观情况做出的选择。
自从2023年蔡崇信和吴泳铭成为阿里集团新核心管理层后,一直在进行战略聚焦,全力发展电商、AI+云,对高鑫零售等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并掀起“再次创业”浪潮。
菜鸟上半年的调整也意味着,接下来,其核心目标是摆脱对阿里生态的依赖,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开辟增量空间,实现“自我造血”。
5月28日,菜鸟在12周年的官方推文中明确,面向未来,菜鸟要聚焦“国际+科技”,要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行。
图源:菜鸟
在“全球化”的方向之下,菜鸟要实现“全球五日达”的体验,要从欧洲到美洲、中东、亚太自主建设本地快递网络。
而在“市场化”的方向之下,菜鸟显然不满足于靠阿里营收近三成,2021财年至2024财年Q1,菜鸟来自阿里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9.2%、30.8%、28.2%、29.7%。这对菜鸟而言依然是一个危险的数字。阿里电商业务一旦波动,极可能危及菜鸟。
一位阿里员工告诉《号外工作室》,菜鸟现在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调整期,选择的跨境物流、供应链、物流科技都属于前景不错的方向,只不过整体能不能跑出来,还有待验证。
菜鸟要到全球市场竞争,会遭遇和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的激烈竞争;要构建全球物流网络、打造海外仓,可能会面临重资产投入的成本压力;要在海外建立本地快递网络,还面临本土化合规的风险。此外,长期和阿里生态紧密相连,如何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吸引非阿里系客户,也是菜鸟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的菜鸟,正面临着对自身战略韧性的极限考验,菜鸟未来能否成为全球物流巨头,还要看能否熬过当下的阵痛期。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黄潇为化名)
参考来源:
菜鸟平台业务调整,阿里聚焦核心电商
驿站之争,下沉有战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