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18日讯(记者 彭乐怡)近期,腾讯音乐将以12.6亿美元现金及相关股权组合作为对价全资收购喜马拉雅的动作,成为音频行业的热点大事。
消息一出,前知名游戏直播平台熊猫直播联合创始人、互联网投资人庄明浩在朋友圈发表了看法:“腾讯音乐真的非常慷慨。”
“在线音频独角兽”喜马拉雅的估值曾一度高达43亿美元,但其业绩增长乏力,四度IPO均以失败告终,如今折价卖出,庄明浩仍认为是门好生意,背后究竟有何逻辑?
4次IPO失败的喜马拉雅折价卖出
庄明浩直言腾讯音乐“慷慨”,他向蓝鲸科技解释,一家公司要收购另一家公司,会有一些基础的评判标准,比如分析被收购标的的收入、利润、用户量等,更重要的是判断被收购标的的发展趋势。“而我认为价格腾讯音乐价格给得非常高,是因为喜马拉雅的整体趋势大概率是往下的。”庄明浩说。
喜马拉雅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58.6亿元、60.6亿元和61.6亿元,但是增速却断崖式下滑,从2021年的43.7%大幅降至2023年的1.7%。2023年,喜马拉雅才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2.24亿元。
喜马拉雅2021年至2023年营收情况。(图源:喜马拉雅招股书)
订阅收入是喜马拉雅最大的收入构成部分。从月活用户和付费意愿来看,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分别约为1490万、1570万和1580万,涨幅从47.5%暴降至5.4%,到2023年仅微涨0.64%;付费率则分别为12.9%、12.9%和11.9%,有所下降。
喜马拉雅的盈利困境折射出长音频的商业化难度。当前长音频市场中,字节系旗下的番茄畅听凭借免费策略攻城略地,这固然能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大量用户,但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变现是接下来的难题。
庄明浩认为,音频是一种具有强陪伴属性的媒介形态,这一属性决定了它在用户注意力分配中往往处于“非核心需求”的定位,导致其流量价值存在天然折损,广告收入与短视频相比“小了不止一个量级”。
中国音乐产业研究平台“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则分析指出,相比视频,音频的内容承载空间有限,商业广告的表现性较逊色,导致变现难度增大。“音频变现的逻辑,最靠谱的还是付费订阅。目前全球的流媒体平台都有涨价的趋势,同时降本增效,以此实现盈利。”范志辉向蓝鲸科技表示。
(图源:视觉中国)
喜马拉雅也在资本市场几度沉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2年至2020年之间共经历12轮融资,估值一度达到43亿美元(约合312亿元人民币)。但随后的2021年,喜马拉雅赴纳斯达克上市并不顺利,又转战港股,但三次递表均折戟。
“如果你是喜马拉雅的投资人,经历过这样戏剧性的起起伏伏,大概率不会预期一个‘巨大的成功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即使腾讯音乐给出折价的收购方案,考虑到公司的业务发展状态,我觉得没有人会选择不卖。”庄明浩说道。
尽管喜马拉雅的盈利表现长期以来不尽如人意,但其在在线音频领域的行业地位却始终不可小觑。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5年,45.52%的音频APP用户使用喜马拉雅,占比高居榜首,远高于其他音频APP。此外,喜马拉雅在车载音频平台渗透率始终领跑行业,截至2024年底,已与比亚迪、鸿蒙智行、小米、理想、宝马等超80家主机厂实现紧密合作。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真正有实力接盘喜马拉雅,并实现‘1+1>2’的企业屈指可数,腾讯音乐恰是其一。”庄明浩表示。
腾讯音乐为何要攻下长音频业务
近两年来,腾讯音乐逐渐回归“音乐”核心,曾经占营收超过七成的社交娱乐业务,正随直播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而逐渐收缩。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的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2%至15.5亿元。腾讯音乐在财报中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停止每季度披露社交娱乐业务的运营数据,原因是“社交娱乐业务的运营数据已不再被视为推动我们增长和前景的关键因素”。
腾讯音乐2025年Q1收入构成。(图源:腾讯音乐2025年Q1财报)
在线音乐则越来越成为腾讯音乐的支柱业务,收入占比在不断上升。2023年第二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社交娱乐服务的收入占比,达58.3%。到2025年一季度,在线音乐业务收入占比已升至78.8%。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订阅收入达42亿元,同比增长17%,得益于此,腾讯音乐交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涨幅离不开SVIP(超级会员)的增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从去年同期的10.6元提升至11.4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已达1.229亿,同比增长8.3%,付费率22.14%。
虽然付费用户呈增长态势,但腾讯音乐月活跃用户数(MAU)已经连续14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月活跃用户数为5.55亿,环比流失100万。
从腾讯音乐加紧巩固音乐版权的行动能够看出其对挽回月活用户的决心。今年5月底,腾讯音乐通过场外大宗交易方式,收购了韩国HYBE公司持有的全部SM娱乐股份,一举成为SM娱乐的第二大股东。整体布局来看,腾讯音乐看好日韩音乐,与韩国Starship娱乐、YG娱乐,以及日本ACG娱乐厂牌KADOKAWA都保持合作关系。
(图源:视觉中国)
核心音乐业务寻求突破之余,腾讯音乐更需要的是讲讲新故事,于是,长音频成为其拓展音频内容生态的重要拼图。事实上,长音频正成为腾讯音乐提升用户平均收入的一环。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长音频内容显著提升了腾讯音乐SVIP用户的留存率,其与南派三叔共同打造的《盗墓笔记》,成为平台内最快播放破千万的有声剧专辑。
腾讯音乐对长音频业务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4月,腾讯音乐就推出“酷我畅听”APP,正式进军长音频市场,此前已经战略牵手腾讯音乐的阅文集团则是“酷我畅听”有声内容的合作方。2021年1月,腾讯音乐又斥资27亿元收购懒人听书,长音频业务线逐渐完善。
但长音频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字节系的番茄畅听以免费加激励模式快速拓展下沉市场,发展迅猛。“腾讯音乐此番收购,既能作为进攻动作扩大用户池,也能作为防御动作构建护城河,目的都是提前占位布局,避免潜在的流量和市场份额流失。”范志辉向蓝鲸科技表示。
将喜马拉雅收入麾下后,腾讯音乐的长音频业务链条形成“闭环”,不仅手握阅文集团旗下的网文IP,音频化后还能直接分发至喜马拉雅等有声书平台,另可借助QQ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平台建立引流渠道。
范志辉认为,腾讯音乐在广告、内容版权等资源方面具备整合优势,可以更灵活地设计音乐会员与音频会员的组合产品,找到不同受众的融合点,降低内容成本,探索更大的商业化出口。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