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万条投诉、技术团队裁员60%、快狗暴亏12亿、借壳上市疑云,58同城“血色自救”背后还剩多少“真价值”?

金融界
19 Jun

当脉脉平台上58同城员工爆料“裁员比例20%-30%,技术团队部分小组裁员超60%”时,这场裁员风暴早已超越了“降本增效”的范畴,演变为一场对组织根基的毁灭性打击。多名被裁员工透露,裁员流程“毫无预警”:上午还在讨论项目进度,下午便被HR约谈,要求“立即签署离职协议,否则赔偿减半”。更讽刺的是,部分项目组直接解散,代码仓库被锁,未完成的需求文档永远停在了“待开发”状态。

这种“暴力裁员”暴露了58同城管理层的短视与冷血。一位被裁的技术负责人直言:“公司连基本的交接期都不给,项目直接烂尾,客户投诉电话已经打爆我的私人手机。”而留任员工则陷入更深的恐惧:一位在职员工在匿名社区留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工位是否被清空,生怕下一个被约谈的是自己。”这种信任崩塌,直接导致团队战斗力归零,核心业务开发陷入停滞。

2.26万条投诉背后的“诈骗温床”

58同城的溃败,始于其赖以生存的“分类信息模式”彻底沦为虚假信息的温床。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58同城相关投诉量高达22597条,其中“虚假招聘”“虚假房源”“虚假二手车”占比超70%。一位求职者控诉:“在58同城投了简历,面试时发现公司地址是假的,还被要求交‘培训费’3000元,报警后才发现是诈骗团伙。”

更可怕的是,58同城对虚假信息的纵容已形成产业链。据媒体暗访,部分代理商公开售卖“刷量套餐”:100元可发布10条虚假招聘信息,200元可置顶房源3天,甚至有内部员工参与分润。一位前代理商透露:“58同城对虚假信息的审核形同虚设,只要肯花钱,黑中介、诈骗公司都能上首页。”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最终导致真实用户与商户集体逃离——数据显示,2024年58同城招聘业务活跃用户数同比下降42%,房产业务商户续费率跌破30%。

私有化4年蒸发33亿美元,借壳上市或成“最后的镰刀”

58同城的资本困局,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溃败。2020年私有化退市时,其估值仅87亿美元,较2013年上市时的120亿美元缩水33亿美元。而私有化后的4年,姚劲波的“优化整合”战略彻底失败:天鹅到家撤回IPO、安居客上市搁浅、快狗打车2024年营收同比暴跌12.31%至6.60亿元,阿里甚至减持其股份至5%以下。

如今,姚劲波将赌注押在“借壳上市”上。2025年2月,其以6.62亿元收购易明医药23%股权,被市场解读为将58集团注入A股的信号。然而,这场资本运作更像是一场“最后的镰刀”:一方面,58同城基本面持续恶化,2025年Q1营收同比下降15%,净利润下滑30%;另一方面,其核心业务已无增长空间,借壳上市只能收割短期股民,却无法解决商业模式坍塌的致命问题。一位投行人士直言:“58同城现在就是一家‘资本空壳’,借壳上市后若业绩变脸,可能引发监管问询、股民诉讼,甚至退市风险。”

算法霸权下的死亡:短视频平台如何“绞杀”分类信息巨头

58同城的溃败,本质是PC时代“大而全分类信息平台”对移动互联网“垂直化+算法化”趋势的适应性死亡。当抖音、快手通过算法推荐生活服务信息时,58同城仍依赖用户“主动搜索”;当贝壳找房用“真房源+VR看房”重构房产交易规则时,58同城仍充斥着虚假房源;当BOSS直聘以“直聊+精准匹配”颠覆招聘行业时,58同城仍靠会员费与广告费盈利。

这种代际差距直接导致流量垄断。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生活服务GMV突破6000亿元,快手本地生活用户渗透率达35%,而58同城的市场份额已不足5%。更致命的是,用户习惯已彻底改变:一位95后用户直言:“现在租房、找工作、买二手车,直接刷抖音就行,谁还会去58同城搜?”这种“被动获取”的流量霸权,彻底终结了58同城作为“信息入口”的价值。

从“暴力裁员”到“信任赤字”,58同城还剩多少“社会价值”?

当一家企业将“盈利铁律”凌驾于人性之上时,其崩塌便不可避免。58同城的裁员潮,暴露了其管理层的冷血与傲慢:N+1赔偿虽合规,但“上午开会、下午走人”的流程,是对员工尊严的践踏;虚假信息泛滥,是对用户信任的背叛;对黑中介、诈骗公司的纵容,是对社会底线的挑战。

更讽刺的是,姚劲波曾公开宣称“58同城是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但现实却是:其招聘业务沦为诈骗温床,房产业务助长虚假房源,二手车业务滋生中间商欺诈。一位法律专家指出:“58同城已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若监管部门介入,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停业整顿。”

58同城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雷曼时刻”吗?

58同城的崩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衰亡,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标志着PC时代“大而全分类信息平台”的彻底失败,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垂直化+算法化”霸权的不可逆。姚劲波的“盈利铁律”或许能延缓衰落,但无法解决核心矛盾:当用户习惯被算法重塑,当流量入口被短视频垄断,当虚假信息摧毁信任根基,58同城的任何挣扎都只是徒劳。

更严峻的是,58同城的困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其借壳上市后业绩变脸,可能引发A股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信任危机;若其虚假信息问题持续发酵,可能引发监管风暴,波及整个分类信息行业;若其裁员潮引发社会舆情,可能加剧互联网行业的“寒冬预期”。

初代巨头的“血色黄昏”

58同城的溃败,是一场由贪婪、短视与傲慢酿成的悲剧。从“信息帝国”到“资本空壳”,从“用户信任”到“社会价值”,这家曾市值百亿美元的巨头,正被时代彻底抛弃。姚劲波的“盈利铁律”或许能割下最后一茬韭菜,但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在算法霸权与人性溃败的双重绞杀下,58同城的黄昏,已无可挽回。

而这场崩塌,也为所有互联网企业敲响警钟:当流量红利消失,当用户觉醒,当监管收紧,唯有回归价值创造、尊重人性底线,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58同城”。

责任编辑:山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