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揭底:百融云创“AI云”人设崩塌,营销驱动何时休?

蓝鲸财经
17 Jun

文|蛇眼财经v

在金融AI赛道一路疾驰的百融云创,向来是资本市场的焦点。

2021年上市以来,其营收曾一路高歌猛进,从2021年的16.23亿元,到2022年的20.54亿元,再到2023年的26.81亿元,增长率颇为亮眼。净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分别为1.41亿元同比增长76%、2.94亿元同比增幅108%、3.4亿元同比增长42%。

不曾想,2024年风云突变,百融云创虽营收达29.29亿元,仍有9%的增长,但净利润却骤降至2.66亿元,同比下滑21.82%,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无疑给行业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两大业务表现差强人意

百融云创曾凭借独特的业务模式与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然而,深入剖析其2024年财报,却发现营收结构单一的隐忧逐渐浮现,其核心的BaaS与MaaS两大业务表现差强人意。

在MaaS业务方面,核心客户流失,增长动力不足。MaaS业务作为百融云创早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2024年实现收入9.32亿,这一数字维持了业务的基本体量。

不过,其核心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213家减少至211家,平均贡献收入也从349.5万元下滑至337.1万元。这说明百融云创在该业务板块对头部客户的吸引力有所减弱,市场竞争压力正逐步蚕食其原有优势。

金融科技领域不断有新兴势力涌入,他们以更灵活的产品策略、更低的成本优势,吸引着原本属于百融云创的客户群体。同时,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其对模型服务的要求已从单纯的准确性,转变为更具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百融云创标准化的MaaS产品,难以完全契合部分头部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导致客户粘性下降,平均贡献收入减少。

在BaaS业务方面,增长放缓,保险板块深陷困境。BaaS业务采用促成交易规模收费模式,在百融云创的营收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又以金融行业云与保险行业云两大板块为主。

金融行业云服务方面,2024年实现收入14.11亿元,较2023年增长19%,虽然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之前年份已明显放缓。当下,金融行业云服务市场竞争白热化,百融云创,扩张步伐受阻,每获取一份新客户资源、每拓展一项新业务场景,都要付出比以往更高的成本,增长自然乏力。

保险行业云服务更是陷入“量增利降”的困境。2024年成交保费同比激增63%至54.42亿元,按常理收入应水涨船高,但现实却是收入同比下降3%至5.86亿元。这一违背常理的现象背后,是“报行合一”等保险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

百融云创若想在金融AI赛道持续领航,必须正视BaaS与MaaS业务当下的困境,以创新为笔、以多元为墨,书写出突破增长瓶颈的新篇章,否则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浪潮中,其头部地位恐将岌岌可危。

研发与营销投入失衡

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AI云服务成为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众多企业纷纷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角逐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百融云创作为一家自称AI云服务商的企业,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备受关注。

然而,深入剖析其财务支出结构,研发与营销投入的失衡现象,正引发市场广泛质疑。从百融云创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其开支构成清晰地揭示了问题所在。

在全年支出中,研发开支为5.09亿,一般及行政开支3.28亿,而销售及营销开支却高达11.19亿,占总收入比重达38%。尽管相较于2023年,这一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销售及营销开支依然是所有支出项目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这一数据直观地表明,在百融云创的资源分配策略中,营销被置于极为重要的位置,而研发的投入力度则相对逊色。

进一步探究营销开支的流向,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4%,主要源于宣传、广告、信息科技服务及其他相关开支增加了7462万元。百融云创此举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品牌及业务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获取更多优质流量,期望以此提高业务转化效率。

在金融AI云服务这一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行业,这样的资源分配模式潜藏着巨大风险。

一方面,行业内诸多头部企业,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均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研发环节,百融云创或被拉开更大的差距。

比如:腾讯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达到189亿元,腾讯混元大模型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3D生成模型建模精度提升10倍,云业务也实现了亮眼增长。

另一方面,百融云创过度偏重营销而压缩研发投入,可能导致其技术创新滞后。

在AI云服务领域,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客户对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安全性要求不断攀升。若百融云创无法投入足够资源进行新技术研发、算法优化以及产品迭代升级,其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超越,难以契合市场变化。

百融云创在“AI云服务商”的发展道路上,研发与营销的失衡已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唯有及时调整资源分配战略,给予研发足够重视与投入,才能在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浪潮中,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其“AI云服务商”的招牌也将因缺乏坚实的技术支撑而黯然失色。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金融科技的宏大叙事中,AIGC技术正以破竹之势,掀起一场划时代意义的行业革新。其颠覆性力量如同汹涌浪潮,冲击着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堤岸,为行业参与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身处其中的百融云创也概莫能外。

一来,金融行业对风险管控的需求始终处于核心地位。AIGC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精度处理海量金融数据。百融云创可借助AIGC构建更复杂、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往在信用评估、欺诈检测等方面,传统算法可能受限于数据维度与处理能力,难以精准洞察潜在风险。

二来,AIGC为百融云创打开了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新大门。在金融营销方面,利用AIGC技术可实现高度个性化的内容生成。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行为习惯,自动生成定制化的理财产品推荐文案、营销话术以及投资报告等。

三来,传统金融服务流程中,存在诸多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AIGC技术的引入可实现部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这些方式,百融云创能够优化内部运营流程,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

需要说的是,尽管百融云创在金融AI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但AIGC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要求其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AIGC技术对数据的高度依赖,使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成为百融云创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数据收集环节,金融行业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合法、合规获取数据,并充分保障客户知情权与选择权。

总而言之,百融云创作为金融AI云服务领域的重要玩家,在过往凭借自身技术积累与市场开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下,面对AIGC技术的强势来袭,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乎其在新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与未来走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