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尔街迎来了新的最受欢迎的投资者,他们年轻、富有,并对传统市场能否在长期内实现财富增长持怀疑态度。在金融危机的洗礼和科技乐观主义的驱动下,这批富有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将资金投入另类资产这个热闹的新世界。他们关注的标的是:IPO前的独角兽企业、房地产、加密货币、收藏品等等。
从私人银行到金融科技平台,金融行业正争先恐后地跟进。例如,Forge Global Holdings已经降低了最低投资门槛,将私人市场准入包装为“值得向往、也可实现”的目标。
美国银行表示,自2020年以来,其零售客户持有另类资产的数量翻了一倍,且该平台每年新增约50只基金。根据美国银行去年的一项两年期研究,近四分之三的43岁以下富裕投资者认为传统的“股债组合”将无法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大约9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增加对另类资产的配置。
讽刺的是,许多热衷于“另类资产”的投资者,正在远离那些最初帮助他们积累财富的公开市场。美国银行私人银行投资主管Michael Pelzar表示:“投资者偏好正在变化,而市场也在演变。这两个动态正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这种需求正在重塑华尔街推销创造财富产品的方式。过去专属于机构的产品,现在越来越多被重新设计为适合个人投资者——尽管主要还是为那些关系广、人脉深、资金足的高净值人群服务。黑石(BX.US)和阿波罗全球管理(APO.US)等投资公司,正在将他们昔日精英客户使用的投资策略打包为ETF和半流动性基金向大众推广。
曾经风靡的“60/40组合”(60%配置股票,40%配置债券)在过去十年中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自2022年通胀驱动的市场动荡以来,该组合的吸引力已大幅减弱——股票和债券同时下跌,削弱了组合的分散化效益。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全球另类投资策略师Mark Steffen指出:“有些顾问可能过去一直使用60/40组合,从未感到需要引入另类资产。但我认为,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另类资产供给正在快速增长。根据CAIS的调查,80%的另类资产管理者计划推出面向零售投资者的友好型产品和结构——是三年前的近两倍。摩根士丹利最近提交了一项申请,准备推出一只多资产基金,涵盖从风险投资、私募债务、房地产到基础设施的全品类投资。
这些资产结构复杂、费用较高且往往流动性较差,但许多投资者仍愿意加入——即使长期回报尚不明朗。然而,与高效节税的ETF相比,这类产品更贵、更不透明、变现更难。例如,黑石旗下主打房地产的信托基金在2022年利率飙升期间就触及了赎回限制。摩根大通策略师近期就建议客户降低对私募股权和信贷的配置,预计这两类资产将连续第三年落后于公开市场。另一项学术研究则将“另类资产”称为“昂贵且低效的投资”。穆迪也警告称,将私募市场开放给散户可能具有“系统性风险”,如流动性恶化等问题。
尽管如此,这些警告丝毫未能阻止“另类资产”在社交媒体时代的热潮。从TikTok到Reddit,各种“快速致富”的案例正在不断扩大行业粉丝群体。Winthrop Partners首席投资官Brian Werner表示:“我可以告诉你,说服一个创业者把钱投进一个‘十分之一概率成功’的初创项目,通常比让他们把钱放进一个保守的长期策略更容易。”
今年早些时候,当Forge Global Holdings将部分产品的最低投资门槛降至5000美元时,每日注册人数飙升至原来的三倍多。该公司高管表示,这波激增主要来自热衷于AI浪潮的年轻用户——他们希望在IPO前就能投资类似OpenAI这样的公司。文化上的“错失恐惧”(FOMO)也是吸引力的一部分——能向外界表明自己参与了下一个科技大潮的“早期阶段”。
Forge Global Holdings美国资本市场联席主管Andrew Saeta表示:“很多投资者本身就有技术背景,他们在熟悉的领域‘玩游戏’。在他们看来,父辈时代的‘股票+债券’组合已经无法达成目标,尤其是在一切都变得如此昂贵的今天。”
虽然这种趋势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最为明显,但它正在吸引更广泛的人群。一位从十几岁起就开始买股票、如今已45岁的投资者基本避开股票和债券,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初创企业和比特币。他表示:“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让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投资,我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制在股票和债券中?尤其是在很多所谓的多元化资产、实际上并不真正分散风险的情况下。”
对许多人来说,“另类资产”不仅仅是回报问题,更是一种“反抗”。即使是那些从市场上涨中获益的人,仍对帮助他们致富的制度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们认为公开市场和60/40策略是脆弱的、甚至被操控的,这种观点源自他们在2008年和2020年经历过的大崩盘。
根据美国银行的报告,房地产、数字货币和私募股权如今已成为这批新兴财富人群的主要选择。这些资产在心理和财务上都具备吸引力——它们被视为“远离政府干预”、更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途径。Acadian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Owen Lamont表示:“他们觉得系统是对自己不利的。我必须做点‘非主流’的事情才能变得富有。”
另类资产之所以被大力“零售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传统买家(如养老金、捐赠基金、保险公司)可能已经“资金告罄”。根据Preqin的数据,大型机构平均将约五分之一的投资配置于另类资产,而美国银行调查中个人投资者仅配置了7%。
当然,将“另类资产”一概而论并不准确。摩根士丹利私人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Chris Toomey表示,对于年长的投资者来说,私募信贷和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吸引力;而对年轻一代来说,私募股权更具吸引力。Chris Toomey指出:“他们正处于投资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能承受更高的风险。他们是早期投资者,拥有更长的投资时间。”
不过,即使在年轻一代中,这种偏好也并非一致。例如,对于每一个在Forge Global Holdings上追逐“独角兽”的投资者,还有成千上万的千禧和Z世代投资者正选择持有高比例的现金。根据先锋集团的数据,许多年轻人因默认设置为现金类资产的IRA账户,而未能将全部资金投入多元化投资组合。
没有所谓“单一的投资者”,也不存在“另类资产”的唯一真相。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财富管理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而华尔街早已准备好从这场代际变革中获利。美国银行的Michael Pelzar表示:“投资者偏好与产品供应之间正在形成互补,推动另类资产配置出现顺周期增长。我们现在或许正处于一波真正浪潮的初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