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风云|利润增长靠炒股,方正证券遭外资、中国信达累计减持数十亿元

子弹财经
Jun 22

6月14日,方正证券回复了上交所对公司2024年年报的问询。针对上交所关心的金融资产投资问题,公司作了详细回复。

作为国内二线券商,2024年借助资本市场复苏,方正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微弱增长。这也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连续六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

虽然公司归母净利润连年增长,但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较2015年仍有较大差距。除自营业务表现亮眼外,方正证券其他几大核心业务泛善可陈。

中国平安入主后,市场对于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整合抱有极大希望,在监管层鼓励券商合并重组的背景下,方正证券何时能跨出重组第一步?

1

利润增长靠炒股,

投行、资管业务表现不佳

公开资料显示,方正证券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浙江证券。2002年,方正集团将浙江证券收入麾下并更名方正证券。

借助方正集团强大的实力,方正证券接连收购了泰阳证券、民族证券,公司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券商。

2015年,在接连重组并购及A股牛市助力下,方正证券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其归母净利润创纪录达到40.64亿元。

此后几年由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方正证券业绩连年下滑,2018年方正证券营业收入下降至57.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至6.61亿元。

过去几年,由于资本市场逐步活跃,方正证券业绩开始复苏。自2019年以来,方正证券连续六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2024年方正证券归母净利润恢复至22.07亿元,创2019年以来新高。

虽然归母净利润连续六年增长,但方正证券利润水平仍较2015年有很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财富等大型券商近两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

方正证券业绩难回巅峰与其几大核心业务萎靡有很大关系,2015年由于券商行业整体交易佣金费率较高,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15年,方正证券仅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便达69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超63%。此后由于券商佣金费率大幅下降,公司佣金收入大幅减少。

2024年,在A股整体成交量仅比2015年少10%左右的背景下,方正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仅为40.13亿元,较2015年下滑超40%。

除经纪业务表现低迷外,方正证券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表现极不理想。2024年,其投行业务收入仅为1.76亿元,该收入甚至是2013年以来的新低。

除此之外,方正证券资管业务收入也不理想,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2.38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较2017年及2018年仍有差距。

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表现较为低迷的背景下,方正证券归母净利润连续六年增长,与其丰厚的投资收益有很大关系。

2024年,方正证券实现投资收益32.70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187.74%。方正证券投资收益大部分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数据显示,2024年方正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为14.77亿元,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收益高达20.77亿元。

截至2024年底,方正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590.5亿元,以其取得收益计算,该投资收益率约为6%。

在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下,超5%的投资收益率不可谓不高。该收益率也引起了交易所关注。对此,方正证券解释称,2024年由于十年期国债及股票表现较为理想,因此投资收益较为理想。

但不管是十年国债还是股票,都具有高波动性,依靠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并不持续,方正证券凭此想要推动利润回归至2015年并不容易。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方正证券了解,2024年国债及股票带来的投资收益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略微增长,但基础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收入均不如2021年,未来公司有无能力推动该几大基础业务收入回升?截至发稿,未获得方正证券回应。

2

重整进展缓慢,

外资、中国信达大逃离

除几大基础业务收入下滑外,投资者对于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同业竞争问题解决缓慢颇有微词。

2019年,因为债务违约方正证券原控股股东方正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2021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其他几家企业成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人。

根据出资比例,中国平安成为方正集团重整后新方正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穿透下来中国平安亦成为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

作为大型金融集团,中国平安除方正证券外还是平安证券实际控制人。根据监管规定,一家机构最多同时控股一家券商。

证监会也曾要求中国平安在规定时间内,拿出相关整改方案。截至目前,整改方案依旧未能出台。对此,方正证券在互动平台表示,会根据方正集团重整投资协议以及监管要求,按节奏推进相关工作。

对此,投资者并不买账,不止一次在投资平台询问整改进展,方正证券依旧未正面回复。

2023年,方正证券聘请袁玉平为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负责公司投行业务,此前其为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执行委员会委员。

此举一度被外界视为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深度融合的开端。但在2025年1月,方正证券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方正投行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平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

袁玉平负责方正证券投行期间,公司投行业务并没有太大起色,投行收入从2022年的5.33亿元下滑至1.76亿元。

在袁玉平离职、整改缓慢及经纪、资管业务等基础业务收入下滑背景下,公司部分股东开始减持。2025年4月7日,方正证券公告称,股东中国信达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23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信达首次减持方正证券股份。Wind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中国信达减持方正证券股份约1.17亿股,粗略计算套现约10亿元左右。

除中国信达减持,以外资为代表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在逃离方正证券。2023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累计持有方正证券12.63亿股,截至2025年3月31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数大幅下降至5.69亿股。

这也意味着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以外资为代表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了方正证券近7亿股,减持金额多达数十亿元。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方正证券了解,中国平安成为公司实控人已有数年时间,为何整改工作仍无进展,有无具体时间表?此外,自2023年以来中国信达及以外资为代表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大幅减持公司股份,是否意味着资本并不看好公司未来?截至发稿,未获得方正证券回应。

3

频繁被处罚,

投行业务被裁员

过去几年困扰方正证券的并不止资本减持,基础业务收入下滑,合规风险以及频繁被处罚也是方正证券需要解决的难题。

3月28日,中国证监会一次性公布了6张罚单,方正证券便赫然在列。

据悉,方正证券被处罚的是公司投行业务,主要因为在个别公司债项目中尽职调查不到位、内核重点关注问题披露不全面、对外报送资料审核把关不严、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证监会决定对方正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并对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过去几年,由于投行业务收入欠佳,方正证券投行也经历了较大规模裁员。据悉,方正证券投行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方正承销”)负责。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底方正承销在职工作人员还有361人,2024年底下降至277人,减员84人。在收入下滑及裁员背景下,投行业务又被监管层处罚,方正证券投行部门可谓雪上加霜。

面临合规风险的不止方正证券投行业务,公司投资咨询业务同样如此。2024年1月,方正证券因为个别分析师违规向客户荐股,个别员工在没有取得证券分析师资格情况下,未经审核公开发布研究观点,并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湖南证监局决定对方正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彼时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刘章明作为行政负责人,对上述行为负有领导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刘章明撰写研究报告,给予港股海昌海洋公园买入评级。彼时,海昌海洋公园股价约为3.7港元/股左右,截至6月20日,海昌海洋公园股价报收0.72港元/股。

从投行业务到投资咨询业务,方正证券因为合规风险屡次被处罚,也反应出公司风控能力较弱的事实。

对此,“子弹财经”试图向方正证券了解,2024年至今公司投资咨询业务、投行业务及相关人员频繁被处罚,是否说明公司内部风控管理较为缺失?后续,公司又该如何加强风控管理,避免合规风险频发?截至发稿,未获得方正证券回应。

对于方正证券而言,依靠投资收益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维持微弱上涨。除此之外,公司其他业务亮点并不多。方正证券要想摆脱当下困境,跻身国内一线券商,在监管鼓励下,与同一实控人的平安证券加快整合或是其为数不多的出路。

*文中题图及未署名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