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想缺席即时零售牌桌

蓝鲸财经
23 Jun

文|新品略财经

即时零售赛道或将迎来一个重磅级新玩家。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6月22日,“拼多多或将上线即时配送服务”话题一度冲上百度热搜财经榜,很快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

据互联网科技媒体《晚点LatePost》6月20日报道,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多多买菜的即时配送服务,以类似于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速度送商品上门。目前多多买菜的尝试还在早期阶段,并且也不会涉足餐饮外卖。

报道称,多多买菜初期尝试考虑综合借鉴美团自营零售(小象超市)和平台零售(美团闪购)的业务模式,在商品选择上,分别从多多买菜和拼多多主站筛选优质的生鲜、品牌和白牌商品,保证低价。

多多买菜的新业务尝试优先在上海自建前置仓,后续将拓展至其他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配送商优先选择考虑与闪送顺丰同城的第三方平台合作。

有媒体向拼多多官方求证,并未得到相应回复。

拼多多是当前中国电商行业的头部玩家之一,面对今年以来掀起的这场即时零售新大战,拼多多自然看在眼里,跃跃欲试。

很显然,种种迹象和最新媒体报道显示,拼多多不想缺席即时零售牌桌。

01拼多多为何不想缺席即时零售牌桌?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不想缺席即时零售牌桌?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京东、美团和淘宝在这轮零售新大战中正打得火热,早就足以引起拼多多的重视和战略思考。

自从今年2月,京东外卖袭来,和美团开打外卖大战,京东闪送发力,美团直接将闪购升级为独立业务品牌,后来很快饿了么也加入了外卖大战,背后的淘宝也升级闪购业务,一场多年未见的互联网商业争夺战来袭。

虽说在这场即时零售新大战中,现阶段的主要玩家目标互为攻守,都有各自的目标。

京东发力外卖,想通过外卖高频业务带来业务新增量。美团发力闪购,是想拓展非外卖业务,以守为攻防守京东外卖。饿了么当然是为了守住阵地,淘宝闪购也同样是为了发起进攻。

从现阶段来看,几个玩家也各自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相比于京东外卖实现的可圈可点的成绩,拼多多则更为关注美团闪购和淘宝闪购这两个玩家的成绩表现。

据美团在5月26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实现营收增长18%至643亿元,其中美团闪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3月底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进入五月以来,美团餐饮外卖日均单量保持在8000万单以上,美团闪购则在1300万单左右。

一位阿里巴巴高管在5月15日的财报会议上表示,淘宝闪购上线两周后,已经超过了预期,无论是从规模的增长,还是效率的体验上面,都好于预期。

这位阿里高管还表示,认为未来远场、近场电商有结合的可能性,阿里会积极投资,把淘宝的用户,转变成即时零售的用户。

美团闪购和淘宝闪购整体上都是表现出了积极面,特别是美团闪购的惊人表现,算是立下了一个好的样板案例,这些拼多多自然是心知肚明。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即时零售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电商赛道玩家的必然竞争点,拼多多自然也深知这一点,行业环境也会让拼多多逼不得已,不得不加入即时零售新竞争。

拼多多自身的现实处境也需要尽快找到新故事,甚至也有焦虑被迫的一面。当前的拼多多整体上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时代,其财报数据和市值表现,多少让拼多多有着不小的压力。

据拼多多5月2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收入956.722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市场预期的1016亿元;营业利润160.856亿元,同比减少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47.418亿元,同比减少47%;经调整净利润169.16亿元,同比减少45%,低于市场预期的278.84亿元。

拼多多市值曾在2024年一度超过阿里巴巴,而现如今随着拼多多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市值也不足阿里的一半。

拼多多在2024年的业绩增速就出现逐下滑趋势,进入2025年之后下滑趋势持续,很显然,进入战略转型期的拼多多也需要讲出新故事了。

《新品略财经》认为,无论是从外部行业环境,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在面对这场即时零售新大战开打时,拼多多注定不可能袖手旁观,迟早会亲自下场。

02拼多多发力即时零售,既有底气,挑战不少

虽说现在拼多多将要进入即时零售赛道只是媒体报道和市场传言,但该来的总会来。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未来拼多多若是真进入即时零售赛道既有底气,也有不少挑战存在,即时零售对拼多多来说更是一场苦战和持久战。

整体来看,拼多多具备市场占有面、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及低价用户心智资源占领等优势,这些都是拼多多发力即时零售的底气所在。

拼多多当初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的背景下,靠着社交裂变、“砍一刀”、低价拼团等经营策略,享受到了消费降级和下沉市场的红利,强势逆袭崛起,直接打疼了京东、阿里巴巴这样的传统电商巨头。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拼多多活跃用户超9亿,年活跃买家已近10亿,渗透率达90%以上,可以说是接近国内网购用户总量的上限。

另有数据显示,拼多多以约20%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电商行业第二位,仅次于第一名阿里巴巴的33%,在下沉市场消费端,拼多多依然占据着明显优势。

行业头部玩家的市场占有面,以及多年来发展积累起来的庞大用户数量等,是拼多多未来拓展即时零售业务的基本盘。

拼多多如今也具备了成熟的供应链系统,特别是在农产品方面供应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即时零售业务方面,拼多多曾发展过社交电商平台多多买菜,曾参与过互联网卖菜大战,拼多多有了一定的业务沉淀及经验积累。

拼多多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一个关键优势就是有低价和性价比,尽管这两年京东、阿里都打出了低价牌,但拼多多靠着低价标签已经稳固占领了用户的心智资源。

报道称,拼多多正在试水以多多买菜和拼多多主站筛选优质生鲜、品牌和白牌商品为主,如果坚守性价比路线,再加上高效的即时配送,或许能再次一鸣惊人。

当然,在另一面,拼多多未来要发力即时零售业务,也同样面临不少的挑战。

京东发力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的优势就在于旗下有达达配送团队,同时全国建立了仓库,以及遍布全国的线下京东门店。而美团发力闪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有庞大高效的配送团队。

拼多多现在正在上海试验自建商品仓库,这就需要投入不少的相应成本,业务城市分布越多,投资成本也相应增加,在成本投入方面就看拼多多愿意下多少“血本”了。

传统社区团购模式下,多多买菜提供社区自提服务,并从2024年12月开始,多多买菜在上海试点推出“送货上门”服务。

但在新的这场即时零售风潮下,消费者对配送的时效性和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对拼多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拼多多未来需要加强和闪送,特别是和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

拼多多的崛起靠低价和性价比,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用户购买,但很多白牌商品,甚至是“山寨”商品,低价低质的白牌商品显然在即时零售赛道是行不通的。

拼多多正在努力撕掉负面标签,从去年开始大力引进知名品牌及正品品牌,大搞品牌化,但相对而言还需要一个过程。

美团闪购快速发展的业务关键就是靠着正品、合理的价格及高效的即时配送,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美团闪购的经验也证明了一点:即时零售业务需要靠品牌化,大品牌化。

拼多多要发力即时零售业务,除了生鲜等产品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走高品质、正品路线,才能为拼多多的品牌化业务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现在的即时零售市场激战正酣,已经布局的玩家个个都不弱,拼多多将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比如,盒马也在做前置仓,山姆的极速达等都将是对手。

03结语

这场新的即时零售大战已经打响,而且会越打越猛烈,所有市场玩家们都盯上的是未来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订单量持续增长。

面对新的一轮即时零售市场发展机遇,京东、美团、阿里巴巴已经下场,以后还会有新的市场玩家和电商巨头会继续入场,大家谁都不想错过这场即时零售市场机遇,拼多多也是其中之一。

美团6月23日最新官宣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要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大力发展小象超市等策略,美团全面发力即时零售,意味着即时零售大战将会持续升级。

从面临经营增长挑战角度来看,京东、阿里巴巴这两家传统电商巨头都面临电商业务承压,需要找到新业务突破口的挑战。拼多多同样面临增长放缓压力,急需加速推进战略转型的需要,即时零售就成了拼多多接下来的必选项。

多年来,拼多多做了不少新业务尝试,比如曾大力发展多多买菜,但发展不及预期,现在拼多多想重新发力即时零售业务,拼多多也只能选择继续往前跑,去做更多的业务尝试。

很显然,拼多多不能缺席这场即时零售牌桌,这场即时零售大战,拼多多不敢输,也不能输,即时零售业务是一场苦战,更是拼多多未来要面对的一场持久战。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拼多多在今年618前夕,把原多多买菜升级为“多多驿站”,试图以“快递+团购”的组合拳丰富业务,引发市场关注,但拼多多又计划发力即时零售,多多驿站的角色和主要功能到底是什么,拼多多还需要做深度思考。

尽管目前拼多多官方并未公开回应或表态要发力即时零售,但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看,拼多多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即时零售这一波电商新机遇。

或者说,拼多多再次重点发力多多买菜新业务尝试,待未来时机成熟后,再全面发力,拼多多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参与这场即时零售新大战。

参考资料:

晚点LatePost:即时零售来了一个新玩家

征途财经:利润暴跌47%!市值已不足阿里一半,拼多多增长神话终结?

产业科技Pro:拼多多的十年大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