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资本加码 可控核聚变领域迎重要进展

东方财富
Jun 23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一枫)“全部实现国产化!”6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夸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设施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

“CRAFT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人造太阳)的大型‘微波炉’。”CRAFT低杂波系统负责人刘亮介绍,项目团队经过五年技术攻关,研制出4.6GHz500kW双窗及单窗速调管、500kW环行器,相关技术可拓展应用于微波加热、无线通讯、医疗健康、电子科技等领域。

在资本市场,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日也迎来一系列新动作。6月18日,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该公司的高温超导材料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大科学装置等领域;6月17日,中油资本拟向其参股公司昆仑资本增资6.55亿元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多方资本加码产业链环环相扣

6月18日,上海超导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本次IPO拟融资金额为12亿元。资料显示,上海超导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际上已实现批量年产千公里级以上(12mm宽)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商之一。

从公司主要下游客户来看,联创超导、能量奇点、星环聚能、TE公司、CFS公司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均与上海超导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深入合作。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等项目,公司均有参与建设。

从经营数据来看,2022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77.99万元、8334.19万元和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58.74%;净利润分别为-2753.51万元、-414.77万元和7200.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从主要股东分析,上海超导第一大股东为A股上市公司精达股份精达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22.38%,共青城超达持股10.92%。此外,上海科创集团、昆仑资本、中信建投等国有资本均有不同比例持股。

6月17日晚间,中油资本公告称,拟出资6.55亿元与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股份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昆仑资本进行增资,资金将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本次增资交易完成后,昆仑资本预计增资32.75亿元。在此之前,昆仑资本采取“基金+直投”模式,已有聚变新能、星环聚能、太洋科技等可控核聚变领域投资项目,并成为聚变新能重要股东。

资料显示,聚变新能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主导成立的磁约束核聚变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平台,目标是将可控核聚变技术从实验阶段推向商业化应用。在成立和增资过程中,聚变新能通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央企民企”的商业化创新综合体融资模式设立,引入合肥产投、昆仑资本、合肥科学岛控股、皖能股份、蔚来等共同出资,国资引领加上社会化资本补充,注册资本达145亿元。

6月10日,聚变新能与另一股东皖能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聚变与氢氨能源领域技术研发和攻关,并通过整合技术研发、市场资源与资本运作优势,助力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和未来能源产业发展。

“公司正全力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BEST装置,各方增资去年到位50%,剩余资金将于近期全部到位。”聚变新能董事长严建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聚变新能当前的股权结构极大促进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各方资源优势整合协同,从技术攻关、工程验证、商业应用推进等多方面保障了聚变项目‘三步走’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进程和速度。”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三步走”

今年以来,可控核聚变在技术领域接连取得重要进展。

1月,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1亿摄氏度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创造新的世界纪录;3月,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5月,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正式启动;6月,“夸父”(CRAFT)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

可控核聚变作为科学界眼中的“终极能源”、公众认知中的“人造太阳”,其商业化进程是否即将落地?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亿美元,2050年或突破万亿美元。“从目前核聚变技术的发展看,20至30年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但不排除随着高温超导、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技术的突破,聚变商业化落地时间提前。”

严建文向记者透露,安徽作为可控核聚变能源发展高地,在EAST基础上,商业化进程中将采取“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验堆”,力争高质量建成BEST装置,2030年前后率先在全球演示聚变小功率发电。据了解,BEST装置将真实产生能量,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预计在2027年建成,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是实现从技术工程到商业化突破的关键一步。

第二步是“示范堆”,以BEST为“技术反应堆”建设的中国聚变能工程示范堆(CFEDR),其核心目标是验证聚变能源的工程可行性,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正式从实验室迈向工程化应用。

第三步是“商业应用堆”,预计在2050年前,实现聚变堆商用,建设聚变电站,建成完善的聚变堆+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体系。

无论是EAST点火、BEST演示发电,还是CFEDR工程化应用、CRAFT造部件,可控核聚变的战略化发展将这场能源变革稳步迈向聚变能商用发电,力争在二三十年内让聚变发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