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简道云:在SaaS行业亏损时盈利,在大模型热潮中谨慎

市场资讯
Jun 2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图片系AI生成

大模型行业有多火热,SaaS行业可能就有多慌张。

负面情绪蔓延,既是因为当前SaaS行业投融资遇冷,过去投向SaaS的钱,以一种更为狂暴的方式涌向AI,更是因为大模型之于SaaS的潜在革命影响,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根据硅谷银行最新报告,AI领域已吞噬45%的美国企业软件风投资本,而传统SaaS公司正面临10年来最低的Series A晋级率(仅28%)。这场由生成式AI引发的技术海啸,正在重塑企业软件的每个技术层级——从数据基础设施到安全防护,从开发工具到垂直应用。

在萨提亚·纳德拉看来,“SaaS 应用可能会在 AI Agent 时代被颠覆。你仔细想想,它们本质上只是 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数据库,再加上一些业务逻辑。”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些业务逻辑将全部转移到这些 AI Agent 上,而这些 Agent 将是多仓库的 CRUD,它们不会区分后端是什么,它们将会更新多个数据库,而所有的逻辑将集中在 AI 层。一旦 AI 层成为所有逻辑的执行场所,人们就会开始替代后端。这意味着业务程序的逻辑层可以由 AI 和 AI Agent 来编排。”

相较于美国成熟的SaaS行业,年轻的中国SaaS行业更容易被市场所挟裹,资本热炒时,多数SaaS企业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第一目标,产品同质化、用户付费意愿低,资本没有将SaaS行业推入正确的轨道。一旦资本退出,多数SaaS企业也就烧无可烧。

这就是现在SaaS行业正在上演的故事,当下很多SaaS厂商正在忙着扭正现金流,将自己挪入正常的轨道中,简道云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参考性。

简道云一直是一家不那么“合群”的SaaS厂商,在SaaS行业受到追捧时,简道云没有融资;在SaaS行业还在烧钱换规模的时候,简道云在商业化第二年(2018年)就实现了盈利;如今在大模型的热潮中,简道云也谨慎地在现有业务流中快速植入“小而美”的AI功能。

以结果论,简道云在一些关键时点的选择,成为中国SaaS行业一种合理的生长路径,复盘简道云的十年发展历程,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的SaaS行业有借鉴意义。

从中小客户出发,走出PLG典型增长

2014年,简道云作为帆软内部孵化的SAAS创业项目正式成立,内部代号“FineX”,当年正是SaaS投资热潮的一个顶点,但是简道云还处于一个“三无”阶段。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单兰杰介绍,简道云上线初始并没有定位成低代码产品,甚至没有产品定位,初衷是想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据管理难题,决定先做一个简单的企业内部数据收集和管理工具,解决用Excel管理数据的麻烦问题,让企业能把数据处理标准化。

“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但产品形态具体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清楚,也没有清晰的产品路线图,边做边摸索。上线前两年都是通过免费的方式的运行,不断积累用户反馈,围绕用户需求完善产品,才形成了今天的简道云产品形态。”单兰杰说。

虽然目前简道云以零代码为核心产品,但是在简道云看来,并不会特别关注低代码或是无代码这样的概念,更关注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更多客户的需求,这种理念也在如今的大模型特性中有所体现。

SaaS增长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即产品驱动增长 Product-Led Growth(PLG)、市场驱动增长 Marketing-Led Growth(MLG)和销售驱动增长 Sales-Led Growth(SLG),简道云是典型的PLG增长模式。

简道云团队研发1.0产品的时候,第一批种子用户并不是专业的企业客户,简道云的团队陌拜大街上的水果店、眼镜店、杂货店等小店老板,邀请他们成为简道云的种子用户。老板们大都是基于对产品功能的兴趣、解决业务流程管理困扰的好处,而受邀成为第一批用户。

种子用户们虽然没有“低代码”意识,仅有CRM、ERP、进销存的系统概念,但是会热情地提使用反馈和产品需求,有了正向反馈之后,也会乐意推荐身边人使用简道云。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产品雏形渐显,高校老师、科技博客博主、科技工作者,甚至西门子、百威等大公司的小部门,也成为较早一批使用简道云的用户。

随后简道云见入了第二阶段,商业化。2017年,简道云开始尝试商业化,整个商业化过程并不激进,也没有设定很高的营收和利润的目标。

彼时简道云团队没有一个销售,当年就有上千家企业客户静默下单,但是很多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充分的利用简道云的价值,简道云花费了很多精力做出的功能,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能用在什么地方解决什么问题,因此简道云进一步组建了销售团队和客户成功团队,从专业视角帮助客户梳理业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在简道云看来,整个商业化过程是以用户到导向,单兰杰表示,“虽然简道云目前是盈利的,但我们没有定更高的利润率目标,反而期望利润率可以更低一些。我们期望有更好的方式帮助到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合理的回报促进产品正向发展。”

如果有且仅有一个指标,衡量SaaS公司是否走在正确的路径,那就是付费。简道云对于SaaS行业的启示是,不能只追求营收的话,更要看重订阅收入以及客户采购后的使用健康程度。

2018~2019年,简道云成长为帆软新的业务增长点,并于2019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2020年,简道云团队突破100人,年度销售额接近6000万;2021年,年度销售额突破1亿元;2023年,简道云营收突破2亿。

迪士尼创始人说,我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在赚到钱后,拍更好的电影献给大家。 这个理念跟我们挺像,简道云至今没有接受任何投资机构的橄榄枝,没有激进地做高GMV提高估值的需求。”单兰杰补充道。

图片系AI生成

不讲AI宏大叙事,聚焦“小而美”的当下

如前所述,简道云聚焦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用更简单的工具,解决更复杂的业务问题,当AI技术逐渐从“概念热词”走向“实用工具”时,一个新的解题思路自然浮现——将AI能力无缝嵌入企业高频应用场景,让每个普通用户都能成为效率升级的受益者。

大模型之后,一些AI厂商也进入了低代码赛道,对此,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张驰认为,纯大模型应用落地起初可能让客户感觉到眼前一亮,但受限于各种模型精度以及响应速度等问题,这些应用持续输出的准确性、可靠程度存在局限,还达不到生产级可用程度。

不同于微软讲述的AI宏大叙事,简道云认为,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颠覆式的“智能革命”,而是期待在现有业务流中快速植入“小而美”的AI功能。

例如合同审批时自动提取关键字段,省去人工录入的繁琐;客户咨询时通过自然对话生成工单,减少沟通成本;纸质文件扫描后自动识别并归档,避免数据遗漏。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恰恰是当前AI技术最务实的落地方式。简道云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改变不再依赖专业开发团队,而是由业务人员通过零代码平台实现。

单兰杰表示,在大模型时代,“不变”的是用户需求本身,而“变”的是数据收集和业务流程的实现方式,有了AI技术加持后,在解决客户具体问题时,可能会体现出技术先进性,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质量上,都能得到很大提升,这是“变”的地方。

张驰举例表示,一个人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的需求不会变,变的是满足他需求的手段,到底是用马车、汽车还是飞机让他更快地到达。AI作为突破性技术,让我们有了新的联想,在大模型之前都是渐进式的迭代,比如汽车封闭性做好一点,发动机动力更强一点,AI可能是颠覆性的技术。

“但这个变化具体有多大,其实我们并没有看得特别清楚。它到底是能够创造出来一种全新的、完全不一样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模式,还是在我们的老工具上去做一些强化和迭代。这两条路线,现在很多厂商都在纠结,并不明确。”张驰说。

两种对于AI的认知,可能导致不同的区别,以数据分析为例的话,如果是颠覆式,以后只需要把数据接入到大模型,能够直接得到结果,然后供企业进行决策。

如果是后者,AI无法脱离原有工具,类似Manus的产品形态,它并不是通过大模型直接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得到结果,而是接到了一个人为的指令之后,再调用现成的工具,比如用浏览器查信息,记录一些过程加工处理的信息,再通过Python进行数据分析,或者调用各种开源的图表组件生成结果,它的过程还是拟人化利用工具输出结果。

简道云选择两条路同时走,一条是直接通过模型接入底层数据,直接给到用户想要的结果,这条路线看起来更性感一些。另一条是基于现有的产品底座,训练各种Agent,再让Agent操作简道云的产品,简化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做To B做这样的工具都要保持长期思维。AI虽然这么火,但是我估计很多厂商都没有想清楚AI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连客户的需求可能都摸不清楚,就开始大力去投入。有可能大力出奇迹,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这些资源会被无谓浪费。”

单兰杰说道,简道云的经营思路相对偏稳健,不管是商业化,还是整体产品迭代的节奏,还是对于热点概念的把控节奏,简道云是比较务实的团队。

“我们没有融资,也不会去考虑上市,所有的钱都来自于我们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客户愿意把钱给我们,只有持续解决客户的问题,营收才能够增长,我们才能够持续在产品投入更多资源,这个闭环就能够转起来。”他总结表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