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投资界)
2018年夏天,伴随特斯拉Model 3开始交付,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拆解Model 3的热潮。华尔街分析师们顺藤摸瓜,摸到一家名叫CREE(科锐)的小公司。
CREE成立于1987年,早在1993年就上市,但在巨人林立的半导体从产业长期缺乏存在感。随着Model 3的上市交付,产业界惊讶地发现,这家年收入不到4亿美元的小公司牢牢掐住了新能源车的命脉——碳化硅。
同一时期,研究机构Munro&Associates发布Model 3拆解报告,第一次揭开了碳化硅的庐山真面目。
在Model 3的动力输出核心部件逆变器中,特斯拉把传统的硅材料换成了碳化硅,总重量仅为4.8kg,不到竞品的一半(日产聆风为11.15kg)[1],耐高压、低损耗,困扰业界的诸多难题一次性解决。
Model 3逆变器中的碳化硅MOSFET
但在当时,全世界60%的碳化硅晶圆产能都掌握在CREE手里,下游的半导体公司只能排队找CREE预订产能。
正所谓酒壮怂人胆,CREE一不做二不休,卖光了跟半导体无关的所有业务,并更名为Wolfspeed,决定All in碳化硅。但转型之路难言顺利,好消息是短短三年股价就挪动了两个小数点,坏消息是往左挪动的——从130美元到1.3美元。
事实证明,天上确实会掉馅饼,但偶尔也会砸死人。
丑小鸭变白天鹅
从生产第一块碳化硅晶圆到碳化硅被捧上神坛,CREE等了整整三十年。
CREE脱胎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几个创始人都是在校研究生。当时,大学接到美国海军委托,研发军用飞机的高功率电子系统,攻克以碳化硅为材料生产芯片的难题[2]。
电子产品内部的芯片多以硅(Si)为制造材料,但基于硅材料自身特性,不太胜任极端场景。与之相对的是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以胜任高频、高温、高电压等恶劣条件,在高压快充等特定场景中优势巨大。
硅(左)和碳化硅(右)的内部结构
但碾压的性能背后,也是挑战物理极限的制造工艺。
芯片是从晶圆上切割出来的,制备碳化硅晶圆是生产芯片的基础。碳化硅晶圆与传统硅晶圆制备流程类似,也需要将碳化硅原料熔炼、生长成圆柱形的晶锭,再将晶锭切割,经过蚀刻、抛光、清洗等环节,变成可以用来生产芯片的晶圆。这也是为什么芯片是方形的,但晶圆却是圆型的。
然而,相比于传统的硅晶圆,碳化硅晶圆生长速度缓慢,6英寸的碳化硅晶圆,一小时只能生长0.5-2毫米[3]。加上又硬又脆的物理属性,只能用小力多次的往复运动切割成晶圆,效率低下不说,还非常容易崩边导致损耗。
产线上损耗的碳化硅晶圆,往往会被降格为莫桑钻出售。因此,如果一家碳化硅生产商的切割工艺水平有限,它就会成为一家大型珠宝生产商。
天岳先进作为国内碳化硅第一股,直到2020年,其前五大客户里有三家都是珠宝公司。无独有偶,天科合达2020年准备上市时,大客户名单里两家珠宝公司赫然在列。
当年CREE研究碳化硅时,还没有珠宝公司报销研发开支,好在美国海军财大气粗,承包了所有费用。政府项目结束后,已经读到博士的创始团队决定带着专利创业,成功提高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
由于极高的制备成本,碳化硅在当时的消费电子产业优势并不明显(现在也不太明显),CREE最终选择了蓝光LED作为碳化硅的产业化目标。
由碳化硅制成的二极管通过电流会发出蓝光,当时市面已经有红、绿、黄、橙四种颜色二极管,有蓝光加持,多种颜色搭配就可以呈现白光,对应的LED灯不仅比白炽灯更便宜,寿命也更长。
公司成立两年后,第一颗基于碳化硅的蓝光LED问世。此后三十年,LED业务都是CREE的营收支柱,直到2017年,LED在CREE总营收中占比依然高达90%。
相比之下,CREE的半导体业务大部分收入还仰仗美国政府慷慨解囊,大多仅用于研究[4]。
但到了2017年9月,CREE迎来新任CEO Gregg Lowe。与前任主攻LED方向不同,Gregg Lowe在德州仪器干了28年,是个实打实的芯片老兵,其履历被普遍解读为CREE转舵碳化硅半导体的起点。
一年后,马斯克公开Model 3的碳化硅逆变器,被馅饼砸中的Gregg Lowe接受专访,给自己定下了半导体业务收入五年内翻番的KPI[5]:
“这让我想起丑小鸭变成美丽天鹅的画面。”
8英寸的陷阱
2017年到2021年,CREE半导体业务在总营收占比从10%跃升至53%。2021年,CREE直接卖掉了最赚钱的LED业务,并以半导体业务部门的名字Wolfspeed改头换面,彰显壮士断腕的决心。
但命运总是擅长开玩笑,改名之后的CREE反而阵脚大乱,在资本市场划出了一道让持股机构血压升高的抛物线。
在电动车大范围普及之前,碳化硅是个典型的资本开支大、利润空间小的苦活累活,市场规模也相对有限,在半导体产业的存在感非常有限。
由于制备成本高昂,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定价上掌握主动,碳化硅生产商会尽可能将晶圆、芯片、器件等各个生产环节整合,拉低生产制造成本。但如此一来,又强化了碳化硅的重资产属性。
垂直一体化生产(右边柱型)可以让碳化硅芯片生产成本下降20%
Wolfspeed的优势领域在碳化硅晶圆的生产,这一方面得益于自身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但另一方面也和碳化硅晶圆重资产、市场小的特点有关,是个典型的兵家必不争之地。
但电动车普及后,碳化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加剧了市场竞争。
Model 3的逆变器需要用到24组/48颗碳化硅MOSFET功率芯片,算上其他地方的用量,一辆电动车的碳化硅芯片数量在100-150颗左右。而当时一片6英寸晶圆大约能切出300颗碳化硅,也就是说,一辆电动车就会用掉半块碳化硅晶圆。
而Wolfspeed改名的2021年,恰好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爆发之年,需求量的暴增叠加全球范围的缺芯,让碳化硅摇身一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在Model 3交付之际,Wolfspeed面对的形势是产能和生产技术上优势依然存在,但对手纷纷开始追赶。此时摆在Wolfspeed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继续扩张6英寸晶圆产能,二是投资8英寸晶圆量产。
简单来说,虽然目的都是降低成本,但前者是粗暴直接的扩产,效果立竿见影;后者技术难度更大,胜在利润率高。
晶圆尺寸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晶圆尺寸越大,一次切出的芯片越多,单位成本就越低;但与之对应,晶圆尺寸越大,量产难度就越高,两者互为表里。
PCG预测的6英寸(红色)/8英寸(蓝色)单位芯片制造成本随时间变化
Wolfspeed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6英寸量产,当时对手还在4英寸挣扎。到了2017年,同行相继实现6英寸量产,但Wolfspeed两年前就公开展示了8英寸晶圆样品。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扩产拼成本,研发大尺寸晶圆的量产维持高利润率,是一个基于自身长板的务实选择。
2019年,Wolfspeed宣布将在纽约投资全球最大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即莫霍克谷工厂,投资金额达到15亿美元,比公司2018年全年营收还高。与之对应,公司市值从2019年的40亿美元,一路涨到2021年的165亿美元。
2022年,莫霍克谷工厂如期开业,Wolfspeed带着领先优势来到了8英寸的战场,同年,公司资本开支高达50亿美元,负债规模也水涨船高。
按照规划,对莫霍克谷工厂的投资将在2024年达峰,随后逐年下降,工厂有望在2025年进入回报期。2024年10月末,CEO Gregg Lowe在公开活动中表示,莫霍克谷工厂产能提升进展顺利,产量也达到了预期。
半个月后,Gregg Lowe黯然下台,Wolfspeed传出了破产传闻。
降本才是硬道理
2024年,Wolfspeed营收不仅没有如Gregg Lowe预测般的增长,反而大降12%,资本市场盛传,莫霍克谷工厂利用率至今仅为20%,远不及预期。
对8英寸的巨额投入看不到回报,长期看多的投资者陆续叛逃,Wolfspeed全年股价跌幅高达84.7%,成功从英特尔手中抢过了“2024年表现最差科技股”称号。
随着拜登政府7.5亿拨款补助成为无头公案,公司市值直接跌到了1998年的水平。当年挖出Wolfspeed的分析师们不由反思,投资8英寸真的错了吗?
平心而论,站在2019年的时间节点,量产8英寸确实是Wolfspeed最具投资回报率的选择。但站在车企的角度,无论碳化硅芯片产自6英寸晶圆还是8英寸晶圆,衡量的标尺始终是成本。
2020年,比亚迪在汉车型中使用了碳化硅功率模块,蔚来也于2021年推出碳化硅电驱的ET7;2022年,小鹏G9同样采用碳化硅MOSFET。清一色的高端车型不是车企曲高和寡,实在是碳化硅成本太高。
一般来说,采用碳化硅MOSFET的电动车,续航相比硅基IGBT的能提高5-10%,对电动车至关重要。2023年的投资者日,马斯克就高调宣称要减少75%的碳化硅芯片用量,原因依然是成本。
由于电动车销量的高速增长,车企的需求和Wolfspeed的扩产节奏出现了错配,车企不会傻等着Wolfspeed扩产,这就给其他碳化硅生产商留出了市场空间。
2024年,中国的天科合达(17.3%)、天岳先进(17.1%)挤下市占第二的Coherent,在碳化硅晶圆的市场份额跃升到全球二三位,合计份额与Wolfspeed(33.7%)势均力敌[6]。
2024年碳化硅晶圆市场份额
Wolfspeed举债投入8英寸产能建设时,中国公司反而在扩张6英寸产能。由于6英寸生产工艺相对成熟,资本开支的效率天然更高,两年时间里,单晶圆价格就从1500美元降到了500美元[7]。
假设6英寸转向8英寸后,单颗芯片的切割成本降低50%,那么即使Wolfspeed的8英寸产能利用率与良率达到预期,其成本也很难与国内的6英寸竞争,反而积累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另一方面,相比Wolfspeed垂直一体化的重资产模式,国内碳化硅产业链的细分程度更高。比如天科合达、天岳先进负责碳化硅晶圆制造,扬杰科技做碳化硅器件设计,芯联集成做器件代工,斯达半导做模组,每个环节的投资效率更高。
垂直一体化确实能减少中间环节、压缩成本,但前提是能够负担投资回报周期和多个环节的资本开支,Wolfspeed扩产8英寸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2023年后,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速开始放缓,美国和欧洲市场拉了大胯,前者增速仅为个位数,后者不增反降低。作为Wolfspeed主要收入来源,反而成为了压垮碳化硅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6月,Wolfspeed申请破产重整。一家注定会载入集成电路产业史册的公司,最终划上了一个充满遗憾的句号。
尾声
和其他半导体的其他分支乃至整个电子产业一样,碳化硅芯片是一个标准化程度极高的产品,无论来自多大尺寸的晶圆,竞争力都锚定于成本,由此形成高强度的竞争。
电子产业既是科技顶峰的探索,也是成本管控的艺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能力并非万能,有时甚至会有副作用。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曾做客存储芯片公司尔必达,发现尔必达可以把512M DRAM芯片的良率做到惊人的98%,而三星只有83%,这也成为了各路分析师看好尔必达的重要原因。
但事实是,把良率从60%提高到80%相对比较容易,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成本会成倍增加。这种情况下,尔必达产线的吞吐量只有三星的1/2,如果要生产同样数量的芯片,尔必达的设备成本反而比三星多了一倍。
最终,三星电子的利润率高达30%,尔必达只有3%,在金融危机中资金链断裂,被美光打包带走。
电子产业的魅力也恰恰在于,它既是以纳米计量的技术冒险,也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台账。旧王倒下新贵崛起的故事,总是有与众不同的演绎手法和意想不到的伏笔与转折。
新能源车供应链加速洗牌出清的周期里,Wolfspeed不会是唯一一个坍塌的神像。
参考资料
[1] Tesla's Innovative Power Electronics: The Silicon Carbide Inverter, IDTechEx
[2] Growing at Wolfspeed, NC State University
[3] SiC Seeding for Sustainable Green Energy: An Overview of SiC Crystal Growth and Wafer Processing, Orbitskyline
[4] CREE Inc. History,fundinguniverse
[5] Wolfspeed is no more our Ugly Duckling, Design&Electronic
[6] 2024年碳化硅衬底市场营收下降9%至10.4亿美元,TrendForce
[7] Global tech industry braces for 'China shock' in mature chips, Nikkei Asia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