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钟声幼儿园:健康第一 和谐共生 开展幼儿大健康教育创新实践27年

滚动播报
26 Jun

转自:光明日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钟声幼儿园自1958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从最初的基础课程建设到世纪之交“大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钟声幼儿园始终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注重家园共育与社会环境的协同作用,推行大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好家长、好孩子,大健康、大未来”的教育新生态。

探索幼儿大健康教育推进模式

  钟声幼儿园在大健康教育实施、课程体系建设、大健康素养培养路径等方面深入探索,努力让幼儿拥有健壮体魄、健全人格和健康能力,提升幼儿大健康素养。这一模式根植于钟声幼儿园67年的深厚历史积淀之中,旨在解决健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与传承发展。

  自1998年起,园长率领教师团队,广泛考察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南京、长沙等城市,并远赴加拿大、日本、瑞典等国家,汲取先进经验。随后,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多位教授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等权威杂志的专家,对大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

  伴随健康中国建设,钟声幼儿园牢牢把握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属性,“教育强国”的战略属性和“群众满意”的人民属性;厘清大健康教育的育人目标,构建体现新时代儿童大健康素养的目标体系,着力打造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载体。经过27年的持续探索、研究、总结和发展,钟声幼儿园已建立起大健康教育理论模型、“333”健康课程体系、“在地化”资源体系、“三会一体”园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旨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大健康教育推进模式。

建立大健康教育理论模型

  针对幼儿健康教育面临的难题,钟声幼儿园立足育人工作,创新性建构起以“大、全、广、多”为核心的大健康教育理论模型,旨在系统化、全方位提升幼儿健康水平。

“大”在育人目标。钟声幼儿园立足“三元和谐”,培育大健康儿童。目标之“大”体现在超越了传统健康教育偏重单一身体技能的局限,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视为不可分割的三元整体,据此确立“健壮体魄、健全人格、健康能力”的目标。

“全”在领域渗透。钟声幼儿园坚持健康首位,强调健康教育的统领性与渗透性。一方面,确保健康领域活动拥有充足、高质量的实施时间与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将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习惯的培养有机渗透、深度融入教学与生活各环节。

“广”在时空维度。钟声幼儿园构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维一体、和谐共振的育人场域。在物理空间上,精心设计健康、安全、开放、富有挑战性与自然元素的室内外环境;在心理空间上,营造积极关注、尊重接纳、情感安全、鼓励尝试的班级氛围与师幼关系;在社会空间上,积极链接社区资源、利用社会事件、引导幼儿理解社会角色与规则,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多”在体系协同。钟声幼儿园整合多元力量,着力构建“多体系协同共生”的育人模式。打造课程体系,确保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围绕大健康主线;评价体系关注过程与进步;“在地化”的资源体系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特色基地等独特优势,使健康教育根植本土、贴近生活;构建园家社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家长成长学院、健康微课堂、辩论赛等活动载体,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

构建“333”健康课程体系

  钟声幼儿园秉承“健康第一、和谐共生”理念,系统构建“333”健康课程体系。即以“3项目标维度”为指引方向,以“3条实施路径”为落地载体,以“3个课程模块”为内容支柱,形成严谨而实用的“儿童发展轮—儿童学习轮—大健康生长树”可视化模型,科学呈现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完整脉络。

  “发展性课程”不仅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情感需求和成长状态,还引导他们关注更广阔的生命世界。课程分为“小中大”3个年龄段。小班有11个主题,以“面”铺开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基本的行为习惯;中班10个主题,在“面”的基础上增加“点”的学习,并衔接小班课程,发展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大班9个主题,依托主题,以“点”为基础,挖掘教育中的真问题。

  “融合性课程”以“尊重儿童”为本,给予个性化成长支持,构建“有效识别—分层干预—动态支持”的实施范式。运用自主研发的“7+N幼儿体质健康分类表”,通过入园普查建立个体健康档案,形成“一童一案”。

  近年来,钟声幼儿园将传统的“亲子活动”升级为“相伴成长课程”。在名称上,将传统的“亲子活动”更名为“亲子相伴成长活动”,更加鲜明地表达活动旨在促进亲子间相伴成长的核心理念。在活动目标与内容策划方面,始终紧密围绕育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实现了从“家长身体参与”到“家长深度参与并观察孩子”的转变。

开发大健康教育资源体系

  钟声幼儿园进行系统化的在地资源普查与价值甄别,绘制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地图”,清晰标注周边可供教育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文化资源,为教师课程实施提供“资源导航”,让幼儿跨越围墙,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

走进自然,在躬耕实践中对话生命。钟声幼儿园建立农耕基地,将其打造为幼儿与自然生命深度对话的核心场域。开展每月“亲子农耕”活动,组织幼儿、家长、教师共同走进田野,辨认五谷,参与播种、除草、浇水、收获等完整农事流程。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让幼儿在真实的泥土芬芳和汗水挥洒中,直观感知节气流转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联动社会,在多元共建中拓宽视野。钟声幼儿园着力构建4类合作共建型社会资源。其中“幼儿园—幼儿园”合作,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幼儿园—小学”合作,开展“幼小衔接”体验活动,共同开发幼小衔接认知类、能力类、习惯类活动内容,帮助幼儿稳步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高校”合作,引入专家资源、科研力量指导课程与实践;“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合作,钟声幼儿园与21家战略合作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共建关系,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研究与实践大健康教育。

对话文化,在浸润体验中滋养身心。钟声幼儿园深挖本地文化富矿,创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红色基地、以孝道文化传承为主线的“乐龄老幼共托基地”及多功能成长中心。在成长中心及特定活动中,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幼儿园,或组织幼儿走进非遗工坊交流学习,在浸润体验中滋养幼儿身心。

形成“三会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钟声幼儿园创新性形成以“三会一体”为内核的“园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三会一体”以幼儿委员会为纽带,紧密联动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协同育人模式,共同推动大健康教育的高效实施。

  “幼儿委员会”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参与管理的平台。活动经公开演讲、全员投票,选出幼儿委员和膳食委员各一名,任期为一学期。这种活动方式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对幼儿园事务的关注和热情。

  “家长委员会”由各班推选,家长委员每月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共同探讨幼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为提升保教质量出谋划策。

  “社区委员会”吸纳辖区内医疗机构、文化单位等代表,搭建起实践基地与专业支持平台。社区委员会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为幼儿大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孙立明 曹 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