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首日“遇冷”,三花智控,怎么了?

蓝鲸财经
26 Jun

文|侃见财经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奔赴港股市场,这次是零部件巨头——三花智控

不过,港股上市首日,三花智控的表现远不及此前上市的巨头。虽然上市前夕已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达成基石投资协议,但三花智控还是没能逃过破发的命运,股价开盘报20.95港元/股,较22.53港元/股的发行价跌幅7%。

还好,在当天港股市场低开高走的提振下,尾盘三花智控股价跌幅收窄至0.13%。

作为市值超900亿的零部件巨头,上市前夕投资者对三花智控的期待可不低。一方面,三花智控港股发行市盈率约为20倍,而其A股动态市盈率已达27倍,本次港股上市被称为“打折促销”;另一方面,其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连基石投资者都豪掷44亿港元认购超半数新股。

港股上市首日“遇冷”背后

三花智控起源于浙江省新昌县的一家农机修配厂。

1984年,34岁的张道才发现周边的饭店越来越多,察觉到家用冰箱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其带领工厂转型为“新昌制冷配件厂”。

起初,新昌制冷配件厂主要从事制冷配件的生产工作,直到1987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出国内第一款“两位三通电磁阀”后,新昌制冷配件厂才真正走上了正轨,“两位三通电磁阀”不但打破了国外垄断,还为工厂带来了千万级的净利润。

1994年,三花智控的前身“三花不二工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一时期,张道才带领公司瞄准“四通换向阀”,全力投入攻关,终于在1995年取得突破,自主建成第一条生产线,打破了美国兰柯公司60多年的垄断。2001年,三花正式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三花智控并没有停下步伐,其在2006年将汽车空调部件事业部独立,并开始研发汽车空调的相关技术,后又将触角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并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巨头的供应商。招股书显示,2024年三花智控实现营收279.5亿元,而其营收主要来自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两部分,实际营收分别为165.6亿元和113.9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9.26%和40.74%。

从目前来看,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后,三花智控已经成为零部件巨头,不过这家巨头背后也并非没有隐患。

首先是业绩遭遇“天花板”,财报显示,2024年三花智控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79.5亿元和30.99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8%和6.1%。

虽然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仍保持正增长,但和2021到2023年的业绩相比,增速明显回落。2021到2023年,三花智控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3%、33.25%和15.0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18%、52.81%和13.51%。对业绩进一步分析后可以看到,三花智控这一轮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汽车零部件业务,该项业务从2020年的24.69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99.14亿元,3年时间营收翻了4倍。然而,2024年该项业务增速已经下滑至14.9%。

其次是大客户依赖,2024年三花智控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为91.94亿元,销售额占比为32.89%,其中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35.28亿元,销售额占比为12.62%。整体来看,虽然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不算高,但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不低,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第一大客户还是某美国车企。

最近一年来,特斯拉的经营状况并不稳定,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暴跌13%,创三年新低,4月特斯拉在华销量腰斩43%,5月单周销量同比大跌33.6%,中国市场已连续八周出现同比下滑,作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三花智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面临不小压力。从具体数据来看,其第一大客户销售额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乏力,2020到2024年第一大客户的营收分别为11.57亿元、17.99亿元、28亿元、35.83亿元和35.28亿元。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虽然如今体量已经不小,但在经过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如今三花智控也越来越乏力,这也难怪其港股上市会“遇冷”了。

机器人能否撑起未来?

近年来三花智控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汽车零部件业务,不过,2024年其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增速已经明显下滑,增速仅有14.9%,而更加悲观的是,该项业务增长放缓或许只是开始。

实际上,近年来三花智控汽车的零部件业务之所以会大幅增长,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有很大关系。据统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市占率方面,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要知道在2020年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只有136.6万辆和136.7万辆,渗透率为5.4%。对比来看,过去4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相当迅速。

不过,从渗透率理论来看,当行业渗透率超过40%时,该行业便步入了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格局逐渐稳定,产品发展趋于成熟,未来很难再有之前那样的爆发式增长。而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换而言之,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逐渐开始平稳发展。

对于三花智控而言,在没有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红利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其汽车零部件业务未来将越发艰难,更别说特斯拉已经遭遇销量危机。

当然,三花智控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2022年时其就开始筹划布局机器人业务。资料显示,早在2022年年报中,三花智控首次提及仿生机器人的布局,明确表示将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依靠在电机制造专业知识、规模化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三花智控对机器人行业的布局重点集中在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业务,机电执行器是仿生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主要由伺服电机、减速机构和编码器组成。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三花智控多次提及仿生机器人业务的进展,并表明其正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初,三花智控与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投资项目包含先途智能变频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

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也让三花智控抓住了红利。去年年末,机器人概念大火三花智控股价从8月底前后最低的15.56元/股,到目前最高上涨至36.71元/股,股价直接翻倍。另外,由于涉及机器人业务,三花智控还成了基金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2024年基金持仓家数为830家,持仓股数高达6.069亿。

不过,虽然股价已经翻倍,但从实际的营收来看,机器人业务并没有太大的营收。而在招股书中,三花智控也明确承认机器人业务仍处于“研发阶段”,对于三花智控而言,机器人固然是一个充满了前景的赛道,但能否落地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