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鑫集团营利双增,高息贷、暴力催收成顽疾

财中社
27 Jun

  易鑫集团(02858)2024年营收近百亿,净利润超10亿,业绩耀眼,但高息贷款、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投诉频发,合规风险挥之不去。

  业绩增长,投诉不断

  易鑫集团在汽车金融市场表现强劲。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达98.88亿元,同比增长48%;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比增长46%;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19%。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融资交易量17.2万笔,融资总额约153亿元,二手车融资交易量同比增长31.9%,占总交易量60.5%。金融科技(SaaS)业务促成融资额61亿元,同比增长56.5%,贡献融资总额39.9%。

  然而,亮丽数据掩盖不了合规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6月26日,以“易鑫”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结果达7100件,涉及高息贷款、电话催收、隐私泄露等,虽然仅为搜索结果并不代表企业的实际投诉数量,但仍然暴露出公司的管理漏洞。2024年,监管机构多次约谈易鑫,要求整改不合规行为,目前来看效果有限。

  高息贷款与隐性收费

  高额利息和隐性收费引发用户强烈不满。一名用户投诉,贷款5.93万元,分48期,每期还款1914.33元,年利率超24%,含高额担保费。

  另一用户贷款9.8万元,合同显示融资11.4万元,60期总还款16.73万元,利息高达6.93万元,另收额外收取5500元GPS和金融服务费。2025年1月,一用户投诉贷款5.1万元,7个月已还1.39万元,结清仍需4.43万元,利息超7000元,且每天收到骚扰短信。

  2022年裁判文书网案例显示,赵某某贷款6.48万元,含850元GPS费和6850元加装费,36期每期还款2152.33元,实际利率超17%,远高于宣传的7%。黑猫投诉反映,隐性费用如车辆评估费和保险费常见,用户签约时未获充分告知,合同透明度不足。

  暴力催收的“公开秘密”

  暴力催收被用户称为易鑫的“公开秘密”。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易鑫”的投诉中超11%计801条指向“暴力催收”。一用户称,2025年4月贷款逾期三天,遭遇不明催收公司威胁恐吓,拨打紧急联系人电话进行人身攻击。还有用户反映,贷款5.35万元,因逾期半月,催收人员骚扰家人和同事。2024年,一用户投诉称,逾期一天即收到威胁短信,催收人员上门骚扰邻居。

  易鑫2024年年报明确提及“外包催收专业人员将亲自上门催收”,此做法自2022年起写入年报。

  一用户投诉,尽管承诺次日还款,催收仍联系亲友,泄露贷款信息。

  2024年,厦门、深圳监管部门多次约谈易鑫,要求整改暴力催收,但投诉量持续增长,整改效果不彰。有律师建议保留催收证据,向监管投诉。

  用户隐私泄露疑云

  隐私保护不力加剧用户不满。2025年1月,用户“保保_nkU9tp8K”在消费保平台投诉,易鑫将其身份证及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未经同意联系父母。2025年2月,一网友在黑猫平台表示,易鑫在能联系本人的情况下,向紧急联系人发送恐吓短信,泄露贷款信息,导致家庭破裂。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禁止对无关第三人催收,但易鑫做法与之相悖。

  许多用户投诉称,其车辆GPS数据被用于非催收目的,疑似转售给第三方。年报披露,易鑫每日通过GPS实时追踪车辆,引发隐私侵犯质疑。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易鑫”“GPS”显示9868篇文书,凸显问题普遍性。

  虚假宣传与合同争议

  虚假宣传和合同不符侵蚀用户信任。2025年2月,用户“纳才兰秀”在消费保平台投诉,其申请的汽车抵押贷款被转为融资租赁合同,车辆所有权归易鑫,规避利率监管。贷款3.68万元,36期每期1311.84元,总利息1.04万元,实际利率超17%,远高于宣传的7%,合同还自动添加9200元首付款,未提前告知。2024年,黑猫投诉显示,一用户贷款4.5万元,宣传利率6%,实际利率达15%,合同条款模糊。

  黑猫投诉平台反映,类似案例频现,用户签约时未获清晰说明,贷款条款与宣传严重不符。2025年6月17日,一用户投诉称,“在易鑫车主贷贷款51280元,工作人员告诉我利息是一万块钱一个月112左右,实际每个月扣款利息一千多,我还了四期2000现在本金还有47000多。”

  科技赋能下的合规挑战

  易鑫依托Titan-AI云平台和“智鑫多维”AI模型,2024年金融科技收入达18亿元,同比增长290%,但“智慧催收”应用引发争议。年报显示,智能呼叫系统处理超8200万次呼叫,智能审批完成800万次审核。多位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即便还款结清,仍收到陌生号码催收短信,称“一天多条短信严重影响生活”。2025年3月,一用户反映,AI系统误判其还款状态,导致连续一周收到催收电话。

  2025年4月,易鑫宣布推出Agentic大模型,声称提升合规性,但用户反馈显示,AI催收加剧高频骚扰。2025年5月,一用户投诉称,AI催收系统未识别其还款记录,致使重复催收,技术与合规管理存在系统性缺失。

  高管激励与用户权益博弈

  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加剧合规风险。2024年,董事会主席张序安年薪从378万元升至1700万元,另获1.01亿份期权和6757万股票奖励,价值约1.32亿元。激励要求公司五年经调整净利润达30亿港元,需21%复合增速。2024年,首席财务官获5000万股票奖励,同样与业绩挂钩,高额激励或推动激进催收策略。

  2024年,易鑫的信用减值损失达15.65亿元,同比增115%,反映催收压力。黑猫投诉显示,7100条投诉处理率极低,客户服务效率低下。多位用户反映,通过易鑫客服、官方渠道维权过程中遭遇“反复转接”“话术搪塞”,实际问题拖延数月无实质回应,加剧对平台的信任危机。

  易鑫与100家金融机构和3.6万家经销商合作,覆盖340多个城市,但面临银行和灵活租赁公司竞争。相比传统银行的低成本资金优势,易鑫的高利率模式受限。2024年,厦门、深圳监管部门多次约谈易鑫,针对暴力催收和隐私问题要求整改,但投诉量持续攀升。2025年4月,上海易鑫融资租赁更名为上海畅途融资租赁,称确保合规性,但用户投诉未减。

  黑猫投诉显示,2024年类似租赁公司投诉量远低于易鑫,凸显其合规短板,易鑫需调整业务模式应对政策压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