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挤泡沫,压垮经销商

投资界
30 Jun

  原标题:白酒挤泡沫,压垮经销商

  一阵开卷门的声音传来,百荣酒水商户芳芳低头看了眼手机,已经中午11点了。

  她所在的批发市场,号称“白酒界宇宙中心”,地位就像华强北之于手机、水贝之于黄金,业内任何风吹草动,第 一时间会传递到这里。

  然而如今,偌大的商场仿佛生了锈的链条,商户开门营业的时间越来越晚,物流车停在门口,一整天也装不满发车。

  经销商海涛以前有个小仓库,现在退掉了,只做“快进快出”的生意:从上级经销商那里直接寄给客户,除了货款,搬运、换标等事情概不经手。

  他连接单都不积极了,如果不是老客户找上门,很多时候海涛都不开张:“没利润,都是平价进平价出,顺手做人情,但人家以为你还挣几块钱。”

  跟酒打了近20年的交道,海涛也算小有见识,行业低迷至此,却是第 一次碰上。

  今年618,500ml飞天茅台“到手价”只要1968元,击穿2000警戒线;五粮液“普五”一度跌破800元/瓶,低于同期批发价。

  不仅高端酒没撑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市场“多层崩塌”,500元甚至300元以内的大众酒,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价格倒挂。

  危机真的来了,7000亿规模的白酒市场,从无数造富神话的诞生地,变成泡沫出清的洗牌场。

  而无数酒商,正经历着、忍耐着、抉择着。

  越陈越香的白酒,囤久了却卖不动

  芳芳现在每天什么都不干,两眼一睁就要亏3000元。

  上月中旬,观察到春节大批出货对酒价的影响趋于平稳,淡季走到尾声,她赶紧进了100多件红花郎、金王子等品牌酒,准备冲刺端午小高峰。

  一切蓄势待发,但假期期间,设想中热火朝天接货、出货的场景并没有到来,只是零零碎碎地来单。“可能大订单给别家了。”芳芳起初没在意,安心过节。

  可节后几天,她再没有接到一笔订单,跟市场里的其他商户一对账,发现同行们的销量同样断崖式下降!

  芳芳意识到大事不妙,然而来不及做出反应,仓库里的酒便一路泥沙俱下,金王子酒从原价1100/件跌到1000,并且越跌越快,早上还是995,下午就跌到了993。

  总价值30万的白酒,至今跌去了七八万元,还看不到底,这让芳芳心如刀割:“想过新禁酒令会带来冲击,但这么猛烈还是超出预期。”

  据芳芳介绍,自八项规定和前面两次禁酒令后,许多品牌已着手转型宴会、餐饮等场景,“但白酒对政务等非市场性消费依赖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

  酒价崩了之后,芳芳给新疆、云南等地的客户打去了电话,那里受政策影响较慢、且白酒可以出口中亚等,或许能卖掉一些。然而,得到的答复是——客户的仓库里也堆了几十万的酒卖不动。

  作为经销商的海涛,却对此见怪不怪,“压了十几年的货,社会上到底积累了多少库存,根本没人能算清楚。

  2012年海涛刚成为一名经销商,就被压了50万的货,第二年被加到60万,否则不续约。但这样的“霸王条款”,却是他千方百计调动关系,主动争取得来的。

  彼时国内正处于“收入-消费双螺旋”上升期,白酒年年涨价,仍供不应求。海涛第 一次卖酒,推杯换盏之间,大几万的生意就轻松谈成了。

  “那时候的经销商,看见银行账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钱!”海涛的描述看似浮夸,实则贴切。像他这样的中小型经销商,干几年就能实现两三千万的年销售额,落袋一两百万,业内年入上亿的人不计其数。

  惊人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无数捞金者涌入,也让酒厂的野心空 前膨胀。

  在海涛眼里,那几年大大小小的酒厂都在疯狂扩张,茅台、五粮液等纷纷扩大生产,一大批贴牌酒也衍生出来,哪怕口味一般,但蹭到大牌光环就能卖个好价钱。

  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止境的压货,“今年压100万,明年压120万,这个经销商压死了没关系,还有下一个来接盘。”海涛说。

  击鼓传花的游戏一直玩着,直到疫情“黑天鹅”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往常爆满的饭店关了门,结婚宴请也被按住……即便是泸州老窖洋河等高度市场化的品牌,也开始销路紧张。海涛看着仓库里的货,第 一次尝到了焦虑的滋味。

  白酒行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起来,可以看到,疫情后国内白酒产量下降,但上市酒企的库存积压却越来越多。

  不过,那时候海涛还是不亏的,“只是少赚一点而已。”毕竟只要对茅台、五粮液的“信仰”不崩塌,酒商们就有利润腾挪的空间。

  茅台信仰崩塌,黄牛血流成河

  和别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不同,白酒爱好者老马2023年才捞到“第 一桶金”。

  原价九百多的五粮液,在电商平台上领完券只要820元/瓶,老马喜滋滋地薅到了2瓶,朋友却告诉他有黄牛在高价回收。

  五粮液都用上补贴了,居然还有酒贩子在抄底?老马半信半疑地联系了黄牛,对方很爽快地每瓶加价50。

  等到收酒那天,老马发现和自己一样前来出酒的散户并不少,黄牛三四十平的仓库里,堆满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高流通的白酒,这一幕他至今没忘。

  “茅粉”老陈年初去拜访做茅台生意的朋友,更是被映入眼帘的“茅台山”深深震撼了——几千瓶500毫升的飞天茅台,像搭建积木一样,层层堆叠成一座巨大的酒山。

  如果放在几年前,老陈估计会忍不住调侃朋友:“你这堆的可都是金山银山啊!”

  作为硬通货的飞天茅台,出厂价1169元/瓶,指导价1499元,在二手市场一度爆炒至3000元以上,多少经销商、黄牛靠囤酒、“撸酒”一夜暴富。

  但如今,2000元防线已土崩瓦解,曾经的“液体黄金”正在走下神坛。

  黄牛们逐渐退场,老陈发现,酒贩子不参与,申购茅台生肖酒的人明显变少:去年同一时间有1000多人申购,今年不到300人,创下新低。

  “原价茅台随便买”,从梦想成了现实。他每年都会申购三瓶生肖茅台自己喝,去年花了整整一年才完成这个任务,但今年四月他已提前达到目标。

  没人高价接盘,那些想靠囤酒挣钱的人,也就陷入了“当初多挣钱,现在多亏钱”的噩梦里。

  老陈光顾小区周边烟酒店,发现有两瓶龙年茅台在售,好奇问起价格,老板脱口而出“3000”。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重申了一遍:“现在蛇茅都跌到2字头了,我在您这买瓶龙茅还要3000?”

  “是的,我这是3500进的货。”老板幽幽回一句,老陈又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海涛的客户里也有不少烟酒行,今年他接到好几个电话,问“能不能把酒退回去”,现在电商平台酒价远远低于线下,卖不动酒的烟酒行客户,一半都在亏损。

  但海涛也自身难保,照现在的行情,大经销还是有利润空间的,难熬的是像他一样挣“搬运费”的中小经销商:“以前利润率有五到八个点,现在酒价跌跌不休,只能挣一两个点。”

  雪上加霜的是,让利并没能稳住销售量,他的年销售缩水至1000万元,算下来年收入暴跌超过了九成。

  守着越来越冷清的生意,他清晰地意识到,“一个时代过去了。”

  老陈也感受到了这一点,茅台干部大会新闻稿中的一句话吸引了他的注意——“要树立强烈的市场导向”,而茅台几乎不在具体业务方向上使用如此坚定的语气。

  在他看来,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正迎来一场“群众基础大挪移”:从“黄牛”到“刚需”、从“套利”到“饮用”、从“牌子”到“真实”……一步步挤出泡沫,直面终端真实消费需求。

  这是行业回归理性的信号,也是又一次洗牌运动的序曲。

  是酒企老了,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了

  老马每次跟家里的晚辈小酌,都能涨见识:龙井精酿、威士忌酸、混调梅子酒……年轻人的酒杯里总是五颜六色、花样不断。

  回想自己年轻时,一瓶酱酒就能饮个开怀,但小一辈们不同了,他们有更多个性选择,动辄50度的白酒,又难喝又贵,很难再获得青睐。

  但海涛觉得,“年轻人不喝白酒”是伪命题,他年轻时也热衷啤酒,第 一次接触白酒时,心里还嘀咕“什么东西一瓶卖2千”。

  然而一小口白酒下肚,绵柔的口感、馥郁的香气让他顿觉舒畅,陪领导喝了好几杯,第二天醒来也没有宿醉的头痛感,他从此品出了白酒的魅力。

  在业内摸爬滚打久了,海涛愈发感觉到好酒真能“人传人”,他给10个人喝茅台,8个都会成回头客,而其他“难喝”的白酒,至多有两三个人喝后能转化。

  “但问题是,现在年轻人很少有机会喝到真正好的白酒。”海涛直言,工艺上限决定了好酒始终是稀缺物,如五粮液和国窖1573一年也就生产2万吨,难以大范围形成风气,甚至市场上充斥的“假好酒”,还会劝退年轻人。

  除此之外,逐渐老化的酒企,也把年轻人越推越远。

  “你敢相信,20年前流行的开盖扫码领红包活动,现在居然还在玩!”看到行业寒冬里酒企如此“自救”,海涛苦笑不得。

  市场一直在变,但在酒企做决策的,还是过去那批人,海涛随意列举一家酒企,管理层都五六十岁了。

  底下干执行的人,长期待在舒适圈里,大多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两年,茅台推出冰淇淋、与瑞幸联名搞酱香拿铁,在海涛眼里已属石破天惊之举,更多的企业营销是敷衍了事:“以前还会认真对待品酒会,现在随便请一些人拍拍照,走个流程就完了。”

  反正,酒企向经销商压货就可以完成业绩,根本没必要“瞎折腾”。2024年上市酒企的成绩单出来,数据一个赛一个漂亮,但海涛看来,不知多少是以卷死经销商为代价。

  “白酒经销商已经是个垃圾行业了。”他直言,现在市面上只有2种酒能让经销商挣到钱: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高端酒,和以牛栏山、二锅头为代表的口粮酒。

  白酒行业是永恒的,但经销商不是。想清楚这点,海涛不想再被动等待。

  他凭借自己多年品酒经验,找了一家靠谱酒厂合作,自己运营品牌,虽然现在只有十几个客户,但每个月利润也能达到两三万,比卖茅五汾挣得还轻松一些。

  芳芳也在努力拓宽销路,除了门店、电商两手抓,还从同行那里转卖了几十件白酒出去。这样按市场价出,要亏一些钱,不过她觉得“能少亏就是赚了。”

  毕竟对行业的前景,芳芳仍抱着乐观的预期,“禁酒令之后,大家不再围着少数商务需求转,其实是更健康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活着”,熬到周期过去。

  百荣商场还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有同行再也没掀起卷帘门,但芳芳告诉自己,明天要早一点来开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