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东四十条资本)
在国产芯片当自强的环境下,有望成为“中国英特尔”的上海明星独角兽踏上了IPO之路。
近日,兆芯集成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这家主打国产CPU的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通用处理器及其配套芯片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同时产品能支持国内商用和开源操作系统,以及兼容x86指令集和Windows等国际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他们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了有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得益于众多投资者提供的海量资金。
一路走来,获得国泰君安创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盛石资本、联升资本、上海国资经营、联新资本、昆桥资本、金浦投资、云锋基金、同创伟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浦东新产投、元禾厚望、瑞壹投资、普罗资本、瑞力投资、交银国际、海通创新证券、吉林中科等青睐后,兆芯集成的估值达到190亿元。
背靠上海国资委,一家明星公司要IPO了
从公司成立到申请上市,兆芯集成的成长历程可谓是国产CPU发展的缩影。
时间回到2006年,随着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并列的“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拉开了解决我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的序幕。
经过多年攻坚研发,虽然被视为“核高基”重点突破目标的国产CPU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而面临众多挑战。于是,“核高基”从2013年开始尝试多种路线,其中包括支持引进国外CPU技术及现有处理器,并兼容成熟的应用生态。
由于x86架构CPU起步较早,生态体系较其他架构CPU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占据了全球桌面PC、服务器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面对时代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上海市国资委旗下联和投资与威盛公司于2013年4月合资成立了兆芯集成,将x86 CPU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一年后,他们联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联想集团、上海华力微电子等承接“核高基”基于国产CPU桌面计算机产业化项目。作为课题牵头单位,兆芯集成承担其中“安全可靠的桌面计算机CPU”子课题,投入费用约30亿元。
虽然从威盛公司承接了大量技术资源,也得到了英特尔的专利交叉授权,但他们拿到的原始代码与主流水平差距太大,而且x86 CPU内核也需要独立开发。最终,从定义新架构框架,到芯片设计与量产,兆芯集成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实现了国产CPU的自主可控。
到了2017年12月,这家公司发布开先KX-5000系列处理器。该系列芯片是他们第一款采用SoC设计的通用CPU芯片,也是国内首款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的国产通用CPU。当时,兆芯集成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完全替代英特尔等同类型产品的国产自主CPU供应商。
作为上海明星公司,当地政府也是非常支持兆芯集成的发展。此前,据兆芯集成董事长叶峻透露,上海市政府鼓励各区在同等情况下,在政府采购中购买搭载他们CPU的整机,并帮助对接对口援建省份,支持公司进行市场推广。
在十余年发展后,兆芯集成目前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多系列持续兼容x86指令集的CPU产品,全面覆盖桌面PC、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嵌入式等下游应用领域,不仅成长为国产CPU头部玩家,还正朝着A股冲去。
主打国产CPU,三年入账超17亿元
不管是产品研发,亦或是建厂量产,兆芯集成快速发展的背后,源于海量资金的支撑。
为了向威盛公司购买2013年前对方掌握的关于通用处理器及芯片组相关技术,他们就花了约18亿元。从2022年开始,这家公司三年累计在研发上更是投入超过27亿元。
通过引入外部投资机构及向银行借款,成为兆芯集成获取所需资金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国泰君安创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盛石资本、联升资本、上海国资经营、联新资本、昆桥资本、金浦投资、云锋基金、同创伟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浦东新产投、元禾厚望、瑞壹投资、普罗资本、瑞力投资、交银国际、海通创新证券、吉林中科等为他们提供了众多支持。
到了2024年底,这家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434项、14项软件著作权和5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并且完全掌握了通用处理器及其配套芯片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最终构建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矩阵。
时至今日,兆芯集成面向桌面PC和嵌入式计算平台的“开先”系列CPU和面向服务器领域的“开胜”系列CPU,支持统信、麒麟、中科方德等国内商用操作系统以及欧拉、龙蜥等国内开源操作系统,同时持续兼容x86指令集以及Windows、Ubuntu、Red Hat等国际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除了与联想开天、东海信息等整机厂商推出多款AI PC、AI服务器等整机产品,他们还与超3000家合作伙伴在基础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主流板卡、外设等方面形成超20万个软硬件适配和优化项目,能够持续为政务、金融、教育、能源等领域构建计算解决方案。
在客户的持续认可中,这家公司的收入不断增加。
翻看招股书,他们的收入在2022年达到3.4亿元,一年后变成5.55亿元,并于2024年增至8.89亿元。不过由于研发投入的金额实在巨大,兆芯集成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也从2022年的7.27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9.51亿元。
对于在2024年底只有5亿元左右现金的兆芯集成而言,上市也是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他们的规划中,准备通过上市募集超过41亿元,用于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
国产芯片,排队IPO
发展至今,国产芯片也迎来了上市潮。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扮演重要角色的CPU和GPU,一批中国企业正踏上IPO之路。除了有望成为“中国英特尔”的兆芯集成,被称为“中国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已递交招股书,同样是国产GPU明星独角兽的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已在上市辅导进程中。
作为黄仁勋曾经的重要“副手”,张建中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为了“打造中国最好的全功能GPU”,他于2020年6月从北京开始创业,带领摩尔线程建立了从芯片、板卡、集群到软件的全栈AI智算产品线,并已量产“苏堤”“春晓”“曲院”等全功能GPU芯片。
短短几年便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众多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一路走来,这家公司已从红杉中国、深创投、纪源资本、五源资本、招商局创投、腾讯、字节跳动、联想创投、小马智行、海松资本、洪泰基金、厚雪资本、策源资本、中国移动、中关村科学城等手中拿到数十亿元融资。
至于还在上市辅导中的壁仞科技,表现同样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公司创始人,张文不仅是哈佛大学博士,而且还在商汤科技担任过总裁。2019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壁仞科技后,带领公司发布的壁砺系列芯片,打破了此前一直由国际巨头保持的通用GPU全球算力纪录,并且已有产品全面量产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
与此同时,他们也获得启明创投、IDG资本、华登中国,平安集团、高瓴创投、格力创投、松禾资本、云晖资本、国盛资本、招商局资本、华映资本、耀途资本、高榕创投、基石资本、新世界集团、源码资本、华创资本、BAI资本等数十家机构青睐,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
随着众多投资者持续支持,这些国产CPU和GPU企业的估值也是一路上涨,并且都已成长为明星独角兽。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兆芯集成的估值为190亿元,摩尔线程的估值为310亿元,燧原科技的估值为205亿元,壁仞科技的估值为160亿元。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投前估值超过246亿元,沐曦股份估值超过210亿元。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在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同时扩大第五套标准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这也意味着,兆芯集成等尚未盈利的半导体公司的IPO有望得到提速。
虽然这场“芯”征程无比艰难,但却是一场不能输的竞争。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各地政府的帮助,以及众多投资者的耐心陪伴,半导体作为大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正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过程中,一步步从自主可控走向自立自强。
参考资料:
1.《中国x86处理器发展现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科工力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