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蓝媒汇 叶二
目前2025年高考已经出分,进入到志愿填报环节,而狂飙的AI技术正围绕于此,为考生家庭志愿填报提供助力。
AI蓝媒汇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互联网大厂均推出了相应的AI产品,比如百度APP、夸克、微博智搜、腾讯元宝等,都在大展拳脚。
相比以往,今年大厂的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实现了进一步迭代,比如引入了以DeepSeek为代表的深度思考推理模型,比如加入了包括志愿报告等在内的Agent应用等等。
大厂们希望通过自己的AI能力,去尽可能抹平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鸿沟,实现科技平权,并提高志愿填报效率。
愿景很好。
但市场仍不乏犹疑。
一个最基础的事实是,不同于AI做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高考志愿填报,本质上是是多种信息权衡之下的选择与博弈。从分数位次、批次线、专业冷热,到就业前景、个人兴趣、倾向城市,每一个变量都牵一发动全身。
AI蓝媒汇也对市场上主流的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进行了体验,试图回答当前已经接近博士水平的AI,能否在这一环节满足考生家长们的需求,以及后续大厂们应该往哪些方向进行探索。
AI向“深”
“ 2025届河南考生,物理类,分数485分,能报考哪些学校。”
AI蓝媒汇分别将上述需求,发给百度APP、夸克,以及微博智搜的对应高考志愿填报产品页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三个产品均能够识别用户需求,按照“冲”、“保”、“稳”这三个梯度列出可参考院校,并根据以往的数据,给出预计概率,让考生和家长提前知道今年可以优先关注哪些学校,哪些专业考上的可能性更大。
比如百度APP上,以“院校优先”,列出了“可冲击”104个,“较稳妥”106个,“可保底”151个,具体到每一个院校,又进一步细分到“可选专业”,同样列出了具体可报专业的难易程度。
百度、夸克等通过自身高考数据库,还详细列出了具体学校具体专业在河南当地的招生人数,以及过往最低排名、最低分等,考生和家长都能一目了然。
微博智搜(高考版)在生成报考建议同时,还给出了包括“分数定位与竞争形势”、“专业选择策略”、以及“风险提示”等。由于该河南考生485的分数缺乏竞争力,一些可填报的学校可能存在学费较高的情况,微博智搜都进行了相应提醒。
这些都是在进一步模拟考生家庭填报高考志愿的决策过程。
很明显,正是基于深度思考推理模型所带来的改变。
AI蓝媒汇了解到,过去多年,大厂们也一直在高考志愿填报产品上都有布局,不过彼时多为基于数据库筛选的大数据技术,但在大模型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深度思考模型加入后,除了是给出填报建议之外,更是能够直观向考生们展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
尤其是在进一步处理考生更个性化的需求上,相比以往,更智能了。
AI蓝媒汇在上述提问的基础上,加入“偏向工科,也接受文理,一线城市优先”的个性化需求后,夸克方面通过“志愿报告”这一Agent应用,对该考生的需求进行了详细拆解与分析,相应的“冲”、“稳”、“保”,也从此前分别数百个,直线瞄定到各10个左右。
百度、微博智搜方面,则是以聊天对话的形式,进一步满足考生更个性化的需求。
以微博智搜为例,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AI先是围绕该需求,进行了全网针对性搜索,以判断用户所在排名、分数的过往录取院校情况,同时提取关键点,匹配对应的报考策略,生成的填报结果中,也主要是围绕考生的个性化需求展开,并详细介绍了相关院校专业的优势,以及填报理由。
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与中粮集团等企业合作紧密;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校招认可度高等等。
可见今年以来,大厂们的AI高考志愿产品,在填平信息鸿沟、理解用户画像、兴趣偏好等更加“深”了,同时基于这些深度理解,给出的填报建议,也更专业了。
仍有痛点
不过AI蓝媒汇也注意到,无论大厂AI高考志愿产品对比自身如何迭代,但一旦横向对比彼此,就存在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同一需求,不同答案。
本质上,还是大厂彼此的算法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是,各个产品的训练数据不同、算法权重不同,针对高考志愿填报这一“非标”的特定场景,模型训练的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基于AI无法完全掌握第一手信息,同时数据库中本身仍然存在大量的杂音。
而这就难免让考生陷入怀疑,到底AI的建议靠不靠谱。
此外,国内有很多考生家庭并不具备足够的信息积累,以至于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他们面临的真实困境是兴趣模糊、方向感弱、对专业认知比较有限。
事实上,百度夸克们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它们除了给出建议决策之外,上述通过AI聊志愿等Agent功能,正是希望进一步挖掘用户的兴趣与个性化。
只是,最核心的痛点仍然没有充分解决。
当用户能够向AI提出明确需求的前提下,AI聊志愿这一交互方式,便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志愿填报效率。但反之,对于那些无法精准对自己人生有规划,存在认知模糊的学生家庭而言,AI产品在解决这前置性一环上,缺乏建树。
市场上很多工具类的AI,仍然沿用的是“输入需求或数据—算法规则—— 输出结果”的确定性模型。这意味着,在处理非标准化问题上,这些AI工具难以关联多维度信息,从而容易出现杂音。
比如当学生提出 “想选一个有前景的专业” 时,工具类 AI 仅能基于就业率、薪资数据等标准化指标输出结果,却无法拆解 “前景” 背后的个性化维度、如兴趣匹配度、地域发展倾等,又或者不少学生家庭的真实需求往往隐藏在 “我家孩子成绩中等,想考大学” 等模糊表述中,但 AI 无法通过多轮追问,进而厘清深层目标。
换句话说,在非标以及模糊需求的场景中, “算法”并不是万能的, 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此时更应该转型为 “认知辅助者”,对考生们进行“启发式的搜索”。
此时,基于高考相关的信息广场,过来人的经验、大V们的指导,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们的建议,还有各项最新实时的院校信息专业信息变动等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是信息鸿沟,尤其是一手的信息鸿沟的进一步填平与对照,另一方面,在这个信息广场,考生们可以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偏好,并在经验、建议等指导下,萌生个人的的人生规划。
AI蓝媒汇实测了解到,微博是将高考志愿填报产品嵌入到智搜体系,依托于微博平台内容生态,对平台内活跃大量行业大V、专家、媒体等权威专业的信息整合,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稍微往前多迈进了一些。
比如针对该考生的志愿填报,在生成填报建议后,微博智搜还附上了非常垂类即时的优质博文信息。“宝藏大学安利计划”、“专业报考指南”、“河南本科分数线”等等Tag下的大V、专家等内容,甚至还有相关学校学生作为过来者的体验等等,帮助学生家庭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同时带来有别于AI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人类经验”永远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同时也是有温度的。放到高考志愿填报场景中,这些海量的“人类经验”是算法之外,是AI之外,极好的补充,进一步辅助考生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理解。
内容生态是关键
事实上近几年来,大厂们也意识到这一问题。
尤其是,当技术水平大家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时,当深度思考模型、Agent应用成为大厂标配后,技术同质化下,一方面竞争焦点自然是要转向数据鲜度、场景理解深度与生态壁垒,尽力完善AI专家的角色与策略,以让AI尽可能地往真人专家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则是要打造属于自身的高考服务内容生态,引入行业大V、专家、志愿规划师等“真人”的多维度经验与实时互动。
而这均说明,内容生态已经成为核心竞争点。
目前夸克、百度、元宝、微博智搜等都在加码自身内容生态建设,比如夸克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的高考知识库,百度在今年引入了20000多真人学长学姐在线分享答疑、10余位大咖高考话题对谈等服务。
微博智搜背靠微博,则天然拥有一个肥沃的土壤。
基于社交媒体的独占性,每逢高考志愿填报这一热度话题期间,微博自身庞大的 PUGC 内容、大V 矩阵,以及强互动社区,都能够源源不断输出相关“人类经验”。
甚至大部分都是自发性的,且是市场上独有的,且优质的。
比如就在6月23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微博发文,给高考生提出了一些报考建议,文章发出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并上了热搜。
他所提出的实用建议,深入行业的切身体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AI盲区的解决。
更况且,王兴兴作为当下创业明星,其从个人的经历出发、王兴兴个人的感悟,以及这种近距离的互动本身,都是机械感的AI所无法带来的。
又比如周鸿祎在微博上发出的“高考失败不意味着人生失败”的人生建议,比如专家娄雷表示不建议考生都去赌AI专业等等声音,这些优质内容都聚合在微博智搜中,同时也会以相关热搜Tag的形式,呈现在微博广场,从而更好的去服务考生家庭的志愿填报需求。
这些平台上真实的、专业的、信任度较高的专家、大V、过来人的洞察、经验以及情感共鸣等,不仅是极其稀缺的内容,是考生家庭所急需的信息供给,同样也在微博智搜上不断被喂给AI,进行高效聚合、筛选和结构化。
这就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甚至也不只是聚焦于高考场景中,更服务于广泛的AI搜索应用场景。
市场也都知道,无论是百度夸克,还是腾讯元宝微博智搜,大厂发力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应用场景背后,正是基于AI搜索的暗战。
在从业者的预期中,AI搜索时代注定会到来,原因正是相比较传统搜索而言,A搜索的想象空间,就在于提高效率,以及能成为一个切实可靠的生活工作助手。
但现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百度阿里腾讯等在大模型上持续布局迭代,意图紧追OpenAI 即将发布的GPT5,微博智搜则通过AI 技术与内容生态双向赋能,为AI搜索提供更扎实的内容土壤。
彼此的一致深耕下,AI搜索才逐步具备成为钢铁侠AI管家“贾维斯”雏形的可能。
(文章头图,由AI生成)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