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热”上半年涌入43家公司

滚动播报
02 Jul

转自:千龙网

6月30日,港交所再次迎来“三连钟”,IFBH云知声泰德医药3只新股首日均上涨,其中,前两只新股首日涨幅靠前,超过40%。

此前4天,周六福圣贝拉以及颖通控股3家公司同样集体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以来,港股正刮起上市热风。上半年,43只新股登陆港交所,新股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融资金额超千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凭借着这一成绩,港交所融资额也时隔4年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一。

新京报记者据W ind梳理发现,年内港交所上市企业含金量出现较大提高,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7家A股企业登陆港股二次上市。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的融资额高居榜首,创下了今年港股募资的新纪录。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的IPO融资额也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

与此同时,不少此前在A股IPO受挫的企业成功转战港股,包括三度折戟A股的周六福,以及香江电器、云知声、派格生物医药。

成绩

融资千亿跑赢上年全年4家公司吸金跻身全球前十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数量和融资金额相比上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

W ind数据显示,上半年43只新股登陆港交所,同比增长43%,融资金额超千亿港元,同比攀升689%。相比之下,2022-2024年的全年融资金额分别为1046.22亿港元、463.34亿港元和881.47亿港元。上市热情高涨,港交所融资额也时隔4年重返第一宝座。

从行业来看,资本货物行业最吸金,3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融资505.76亿港元。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紧随其后,6家企业上市融资156.30亿港元,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位列第三,3家企业融资超过百亿港元。而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达到5家,但融资金额仅63.43亿港元。

相比之下,电信服务、媒体、房地产、多元金融、运输、公用事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能源等几大行业未能纳新。

从个股来看,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的融资额高居第一,创下了今年港股募资的新纪录。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蜜雪集团的融资额分别为114亿港元、101亿港元、93亿港元和40亿港元。

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4家公司的IPO融资额均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宁德时代的融资额更是高居榜首。

与此同时,逾20只新股的实际融资总额不到10亿港元。手回集团、香江电器、容大科技江苏宏信舒宝国际等个股实际融资不超过2亿港元。

表现 

多家公司A+H股上市9家公司首日涨幅超40%

新京报记者据W ind梳理发现,自去年9月以来,前往港股成功上市的A股公司已有10家,包括三花智控、海天味业、吉宏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钧达股份赤峰黄金顺丰控股龙蟠科技美的集团。而上一轮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还是在2014和2015年。

从整个新股来看,目前港交所上市个股逾2600只,平均市值为273亿港元,年内上市的内地企业含金量大幅提高,平均市值超过600亿港元。

截至6月30日,20只新股最新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市值最高,以1.27万亿港元的市值排名第12位;恒瑞医药紧随其后,以逾3700亿港元的市值位列第36位;海天味业在新股中位列第三,市值排名第53位。蜜雪集团、三花智控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超过千亿港元。

在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中,不少是折戟A股IPO后选择切换市场。6月26日在港股鸣锣的周六福,自2019年起先后3次在A股申请IPO,均未能成功上市。2024年6月,周六福选择转战港交所最终成功登陆港股。

此外,6月上市的香江电器、云知声,5月上市的派格生物医药均曾谋求A股上市。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AI创业公司,其于2020年11月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然而,仅仅3个月后,公司撤回了IPO申请,随后转战港股上市。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今年冲击港股的公司整体呈现涨多跌少趋势。上半年,9家公司首日涨幅超40%,其中,涨幅最高的是创新药企映恩生物-B,涨幅达117%。药捷安康-B涨超79%位居第二,云知声涨超45%排在第三位。

这些个股也为打新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上演“暴涨神话”,不计手续费及佣金,以收盘价计,当天一手赚1.1万港元。

不过,也有三成个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10只个股首日跌幅超过10%,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幅最大,接近50%。拉长时间来看,从上市后10个交易日来看,超过一半的个股出现下跌,13只个股跌幅超过10%。

展望

冲击港股队伍仍在扩容下半年机遇还是风险?

港股上市“后备队伍”还在扩容。

据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港交所受理的新申请企业达到117家。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股,截至今年5月底,港交所已获上市委员会批准、待上市的企业有18家,另外还有138家处理中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港股IPO市场还将持续火热。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A股企业赴港上市源于两方面原因,从宏观层面来看,A股在“国九条”后提出投融资相适宜的发展方向,鼓励更多中长线资本入市,并适当调整IPO节奏,很多企业基于短线融资需求,选择赴港上市;从微观企业来讲,港股上市有利于企业引入外资股东,帮助其在海外宣传和发展,同时港股上市也便捷换汇,方便其在海外做出相应的投资和布局。所以越来越多的龙头上市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以获得更大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2025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场可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除了年内或会录得25只A+H新股外,大部分上市项目将会来自科技、传媒和电信,以及消费业。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指出,“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包括来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正积极利用香港融资平台,拓展全球资本、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出海’的战略。同时,随着‘科企专线’等政策新措施落地,将有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来港上市,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长动能。”

“我们对港股持谨慎乐观态度,港股突破前高需要新的催化剂。”东吴证券指出,首先,港股还处在震荡趋势中,流动性过于宽松给到市场炒主题的机会,但这种超宽松的流动性不会一直持续,最近港币已经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已下场操作,市场流动性会边际收紧。其次,部分海外机构或将继续回流美股。第三,市场即将进入数据验证期,将会更关注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面。

银河证券则认为,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仍然较高。展望后市,建议关注三大条线,一是科技板块依然具备较高投资机会。二是在国内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改善,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港股消费股有望上涨,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三是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重点关注能源行业和金融行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