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拼多多又一次兜底了。
今年6月份,社区团购又迎来了一次集体大撤退,这应该是最后一轮淘汰赛了。仅有的几家全国性平台开始退出亏损区域,寻找新的模式。烧钱千亿最终难获得持续性全国性的盈利。对不少平台来说,社区团购变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留下中小供应商一脸茫然,需要及时把仓库的货物清走。涉及的商品主要是生鲜,货值虽然不多,但是分秒必争,找不到新渠道很快就会出现腐烂损耗。
很多供应商开始主动涌向多多买菜和当地的渠道。至此,多多买菜成为了唯一幸存的全国性社区团购平台。拼多多又一次接住了业务撤退留下的中小商家。
巨头对农产品的执着从社区团购转向即时零售,势必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围绕着农产品品类,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腥风血雨。但鲜为人知的是,拼多多已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19年农产品成交总额达到1364亿元,2020年预计突破2500亿元。从2015年创立初期,拼多多就把农产品做为战略重点,至今已近十年。不少中小商家在拼多多获得了持续的盈利和复购,产品的生命周期变长。
围绕着农产品,拼多多和中小商家已经开启了一场隐秘的战争。
万亿市场下的“隐痛”
农产品上行最终结果,是想实现农田和餐桌的双赢。
在生产端减少“谷贱伤农”,农户和养殖户能卖出好价钱,从传统的线下渠道主导转向技术和需求驱动的新模式。在需求端,让消费者享受品质好的产品。
社区团购的大败退,也预示着农产品又失去了一个可操作的样本。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线上生鲜产品的渗透率接近20%,远低于服装、美妆、家电等品类。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农产品上行为什么这么困难?
一是环节过多,利润被层层压缩。传统的流通需要经过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才能交到消费者的手中;二是高损耗,物流成本高。很多农产品生产地村级快递网点覆盖率不足,县域冷链网络缺失致荔枝、活蟹等高损品难跨区域流通;
三是供需匹配失衡的问题。农户盲目跟风会导致产品滞销,无市场需求数据指导,仅凭经验种植,易导致区域性过剩;四是非标化阻碍商品化。很多产业带的生产端都是小而散的,同一产区产品规格、品质差异大。
所以很多优质的农产品被禁锢在区域性市场。2025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6.4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数十万亿的市场需要一次转型。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提供了新思路。农产品的利润本就很低,为了减少商家压力,拼多多提出了零佣金的策略。农产品商家在拼多多卖货可以直接拿到全部货款,收入直接增加。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农民入驻平台,并激励他们生产更优质的农产品。
同时,为解决农产品的核心痛点,拼多多推出了“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
农地云拼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把全国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传统小农生产模式下的分散农田和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分散的需求,通过虚拟的市场整合在一起。
农户和养殖户能获得稳定批量的订单,小农户链接到全国的大市场。
产地直发模式下,生产端和消费者直接连接,缩短了整个链条,也减少了中间加价环节。产地直发正在为更多农产品商家创收。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指出,2024年产地直发模式带动农产品订单量年增长率超40%。
中小商家已经在拼多多上完成了一次蜕变。
从黄土高原到全国餐桌,环县羊肉的致富密码
在黄土高原上,隐藏着一个滩羊和湖羊的生产基地——甘肃环县。
这里的羊群食用的是草原上天然的中草药,饮用的是富含矿物质的泉水。所以羊肉膻味轻、肉质嫩,环县羊羔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是由于当地的交通闭塞,物流不发达,所以环县羊肉没能被大众熟知,只被作为内蒙的后备工厂。但随着当地农户开始拥抱电商渠道,一切发生了改变。
外地的商人因为运输成本高很少来收购,环县最初非常依赖当地的线下收购商,价格也是对方说了算。当地的养殖户非常被动,羊肉被压价是常事,他们也不敢大规模养殖,担心卖不出去。
2016年,返乡创业的刘国宁在拼多多上开了一家店铺“陇上刘叔叔”,起初只是销售自家和左邻右舍的羊肉,销售额仅为50万元。
通过拼多多优质低成本的流量,去中心化的分配方式,可以让消费者能够更快的匹配到合适的商品。这更加适合有生产和价格优势的产业带商家,能更好地发挥产品优势。商品竞争力成为核心的评判标准。
本来品质就不错的环县羊肉也获得了全国范围的曝光。刘国宁也针对电商用户的要求对羊肉产品进行了优化。
传统模式下,环县人卖羊都是整只羊或者半只羊,只进行简单的切割。在后台,不少拼多多的用户开始问能不能只要羊排或羊腿等部位。刘国宁开始增加精分割和深加工的生产线,店铺里有羊排、羊肉串、羊肉卷等多个SKU,甚至搭配了烧烤料供顾客选择。
“陇上刘叔叔”也获得了黑标,店铺订单量暴涨,2022年的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当地的散户羊肉已经不能满足订单量。目前刘国宁签约的散户已经超过100家,通过合作社间接签约的农户有4000多家。
环县电商销售额中,拼多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成为羊肉上行的主力平台。赚到钱的环县人,也有信心和能力开始现代科学化的养殖。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环县和多名高校专家进行品种培育。新培育的杂交羊,生长更快,单日增重快过传统湖羊,出栏率更快,养殖成本下降,售价上涨,从根本上完成了一次升级。要想富先修路,当地政府也在积极的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为电商发展加速。
拼多多也在有意通过平台规则完成对商家的引导,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业务负责人看到水果标准化的趋势出现,于是对高品质的大果进行扶持。推出百亿精品水果专项。荔枝单果重量达到18至20克就会被打上标签,获得流量扶持。指定标准后,有公司高规格水果的利润提升了5%,复购率也在明显提升,商家面向农户的采购价也提高了。
在拼多多,产业带的商家能完成低成本的入驻,获得优质的流量曝光。同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从B端生产到C端销售角色的转变。节省下的佣金和费用,能反向投入到生产和创新当中,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升级。这更是拼多多打赢这场“隐秘战争”的核心战术。
除了农产品,拼多多还在积极扶持其他品类的中小商家。河北跑鞋、深圳相机、永康厨具等产业带也都通过拼多多走出低利润的代工业务,用创新完成转型。
拼多多的“供需定价”与长期主义
电商正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经济学原理》认为,价格是由供需决定,不是由成本决定。电商的价格战下,同质化商品并没有解决用户的新需求。
拼多多模式的价值在于用“供需定价”替代“成本定价”。中国制造的出路不是更便宜,而是更精准。在原有白牌商品功能性的基础上,快速上新品,不断地测试和迭代,精准满足更多需求。
不少产业带商家的销售额和复购率因此提升。这些最终的结果证明,消费者愿意为了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支付溢价。
拼多多也因此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产业带的商品是介于白牌和大牌之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没有沉重的品牌溢价。
主动降速,拼多多正在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继续优化生态,加码自己的优势。
今年4月,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商家新质转型升级。这也是继百亿补贴、百亿农研之后,又一个重投入的动作。
“千亿扶持”包括店铺保证金下调和技术服务费退返等策略。大家电、二手数码类目保证金降幅最高超90%。例如,二手平板电脑类目保证金从2万元降至500元。推广服务费、先用后付订单技术服务费等退返政策,每年为商家节省数十亿元成本。
用短期利益换长期发展,未来的拼多多也会重新夺回资本市场的认可。彭博对基金持仓的分析显示,富达中华地区基金5月连续第三个月增持拼多多ADR。
社区团购的硝烟散去,巨头们转向新的战场。但在农产品这块曾被反复验证“难啃”的万亿级市场,拼多多通过一场精心布局、与中小商家深度捆绑的“隐秘战争”,不仅构建了难以撼动的壁垒,更探索出一条以精准需求驱动、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升级的中国农产品上行新路径。
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乎一个平台,更关乎中国广袤土地上无数中小生产者的未来。拼多多的角色也正在从流量的分发者,转变为数字化的基建,推动平台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这是拼多多的长期主义,也是拼多多不想抛弃中小商家,选择扶持的原因。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