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熬”成储能BMS龙头,高特电子IPO背后的“喜”与“忧”

市场资讯
08 Jul

(转自:预见能源)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6月23日,深交所正式受理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特电子”)创业板IPO申请,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这家深耕27年的技术“老兵”,终于在国家“双碳”战略的东风下迎来资本化突破。

资料显示,高特电子成立于1998年,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电池监测和电池管理领域,从铅酸电池监测起步到锂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已成为国内储能BMS(电池管理系统)龙头企业,其储能BMS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以及电源侧和电网侧大型高压储能电站等领域。

此外,其产品还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后备电源BMS,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动力电池BMS。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高特电子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国内BMS第三方出货排名榜首。

若成功上市,高特电子将成为A股首家纯正储能BMS企业,填补该细分领域资本化空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4年末,高特电子已跻身国内电化学储能电站BMS厂商装机量前五强。其客户名单涵盖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仅光伏巨头阿特斯一家在2024年就贡献了21.61%的营收。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下游需求爆发,高特电子2023-2024年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100%,标准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91%,生产线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据悉,高特电子本次计划募资8.5亿元,其中6亿元将用于建设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据悉,该制造中心是对高特电子现有主营产品的产能规模扩建,2022年-2024年,高特电子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高达81.25%、112.09%、100.06%,因此扩建产能中心对高特电子当前来说是十分迫切的。

此外,据显示,高特电子的最新估值已达到43.27亿元,而在四年前其估值仅为4亿元,短短几年的时间估值翻了10倍,足以证明其发展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高特电子有如此成就离不开创始人徐剑虹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对技术的努力专研。

时间回到1998年,那时中国电力等基础设施正在飞速扩张,而作为后备电源核心部件的铅酸蓄电池,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但,那时铅酸蓄电池的监测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测,并且效率以及精度也不够。

因此,这位曾在杭州半导体器件厂工作十余年的技术派嗅到了其中的需求,将目标定在铅酸电池内阻高精度实时检测这一方向,随后就创立了高特电子。

之后,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克,高特电子在2003年成功推出了国内首个铅酸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然而当时的铅酸电池价格非常便宜,大部分客户对于铅酸电池的态度是——只换不修,而不是再买高特电子的技术来监测电池情况。

一时,高特电子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徐剑虹并未放弃在电池领域的发展。几年后,锂电池开始席卷全球,从消费电子的大爆发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巨大需求,一时间锂电池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锂电池不同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因为其易燃易热的特点,很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动力电池BMS的需求变得非常高。

于是在2010年,高特电子就果断从铅酸电池检测拓展到动力电池BMS领域,凭借着此前的电池监测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动力电池领域独立第三方供应商。

可惜又由于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都选择自研BMS产品,同时与自家电池相配套,而像高特电子这种第三方供应商在之中只能夹缝生存。

然而,近年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在我国发电当中占比很大一部分,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本身就有着间歇性以及波动性的特点,再加上当前新能源发电消纳已经是一大难题,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给出来的答案就是——储能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新型储能装机量呈现几何级增长。作为储能系统的“神经中枢”,BMS市场需求随之激增。 

而高特电子早在2020年左右直接将公司中心从动力电池BMS领域转到储能BMS领域,直至此次IPO受理,代表了高特电子几度转变下终于在市场上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财务数据显示,高特电子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4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9.19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3.31%;净利润从0.54亿元增长至0.98亿元这一增长既得益于“双碳”政策下电源侧、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激增的行业红利,更源于高特电子27年技术沉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电芯数据采集精度和双向主动均衡技术领域,其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不过,亮眼业绩背后暗藏财务结构性压力。报告期内高特电子应收账款占比较高,2024年账面价值达5.06亿元,占当年营收55.1%,折射出BMS厂商面对下游系统集成商时的议价弱势。这种资金占用直接导致现金流承压——2022-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分别流出0.90亿元和1.16亿元,尽管2024年转正至994.5万元,但回款周期延长仍制约着扩张步伐。 

面对行业新挑战,高科电子也正全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随着系统集成商纷纷自研BMS,传统硬件业务毛利率相比之前也有所下滑,高特电子于2021年启动“BMS+数据服务”转型,其开发的一体化集控单元已接入超2500个微网站点,初步具备参与虚拟电厂交易能力。

据悉,新业务收入已从2023年的585万元猛增至2024年的2993万元,增速超5倍,但相较9亿主营业务规模,3.3%的占比仍显单薄。能否将海量电池数据转化为能源运营服务优势,成为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 

最后,此次IPO恰逢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估值逻辑重塑的关键期。对此,有分析师指出:“BMS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全栈技术能力者将主导市场。高特电子的专利储备与标准话语权,是其维持溢价的根基。”但亦有投资人担忧,当行业价格战加剧,高特电子能否守住当前的技术溢价优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