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银行IPO重启审核,17年上市“长跑”仍在继续

蓝鲸财经
Jul 07

文|《投资者网》崔悦晨

6月30日,深交所网站披露的IPO信息显示,东莞银行已更新并重新提交了招股书资料,其IPO审核状态从“中止”变为“已受理”。这一动态瞬间吸引了市场的目光,也让东莞银行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东莞银行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08年就已递交上市材料,开启冲击资本市场的征程,但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3月,由于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东莞银行的IPO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如今,随着财务资料更新等工作的完成,其IPO审核得以重启,东莞银行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实现多年的上市梦想?

筹谋上市已十七载

公开资料显示,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原名为东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原东莞市14家城市信用社及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重组的基础上设立,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0.89亿元,2008年更名为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东莞银行目前下设总行营业部、13家分行和177家支行,覆盖广东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东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行总资产为6727.30亿元,在广东省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列第二名,存款规模与贷款规模在东莞地区中小商业银行均位列第二名。同时,通过和已披露的上市城农商行2024年年末的总资产规模对比,该行2024年总资产规模位列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中,东莞市财政局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16%。

东莞银行的A股IPO上市之路可追溯至2008年。

2008年3月,东莞银行首次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成为城商行中最早启动IPO程序的机构之一。

2012年,东莞银行进入IPO“落实反馈意见”阶段。然而,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东莞银行IPO被终止审查。彼时距东莞银行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已过去6年。

2019年,东莞银行再次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材料,并于当年3月获银保监局批复。此后,2023年随着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东莞银行的IPO申请“平移”至深交所,并很快获得受理。

2025年3月,由于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东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

而根据最新消息,6月30日,东莞银行重新提交了招股书资料,IPO审核得以重启。此时距离东莞银行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已过去17年。

在这期间,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格局重塑,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于东莞银行而言,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今,IPO 审核重启为东莞银行带来了新的契机。如果成功上市,东莞银行将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业务拓展注入强大动力。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

据招股书披露,东莞银行拟募集不超过7.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5%。此次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高本行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的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93%、10.31%和9.31%,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18、0.40和0.44个百分点。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1%,拨备覆盖率为212.01%,显示出较强的损失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暴露。

东莞银行在其招股书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深化,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日趋严格,该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虽已满足监管要求,但随着各项业务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的资本充足水平将有所下降。因此,为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该行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从财务表现来看,东莞银行的业绩较为稳定。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该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2.79亿元、105.87亿元和101.9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6.48亿元、37.65亿元和35.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银行所在的东莞市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东莞市的GDP已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口也超过了千万,所有镇区都进入了全国千强镇行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依托这一强大的地方经济背景,东莞银行得以深耕本土市场,提供符合本地客户需求的专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当地金融市场的地位。

中小银行A股上市难度加大

近年来,中小银行在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进程显著放缓。自从2022年1月兰州银行成功登陆A股后,市场上再无新的银行IPO案例出现,部分银行选择撤回申请或转向香港市场寻求上市机会。

今年1月,港股迎来了宜宾银行(02596.HK)的上市,但这距离上一次东莞农商银行港交所的成功上市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

从深沪交易所的审核情况来看,多家银行在冲刺A股IPO过程中折戟沉沙。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和广州银行的IPO进程均以终止告终,而终止的原因均为银行主动撤回申请。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指出,A 股银行IPO的高峰期已然落幕,对于那些自身资质相对较弱的中小型银行而言,上市之路充满了重重不确定性。

随着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审核标准的日益严格,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等方面面临着更细致的审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未来银行IPO的审查将会进一步收紧,这意味着上市银行数量将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显著增长。

另一方面,在资本充足率普遍面临压力的行业背景下,除了上市募资这一传统路径之外,“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作为常见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越来越受到中小银行的青睐。

比如,东莞银行在今年2月获得广东金融监管局批准,获准发行不超过40亿元(含)人民币的资本工具。随后在5月,该行成功发行了基本发行规模为22亿元的永续债,有力地夯实了自身的资本基础,提升了资本充足率水平,为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近期还有日照银行、西安银行、稠州商行、兰州银行、秦皇岛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发行资本工具申请获批,这一动态表明中小银行正在加速通过发行 “二永债” 等资本工具进行募资 “补血”,以满足监管要求,增强自身的运营稳健性。但这也反映出,在当前上市难度较大的环境下,中小银行纷纷另辟蹊径,利用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手段来应对资本约束,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以东莞银行为例,其在上市进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信贷诉讼的增多以及资产质量的波动,给银行的稳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可能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进而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未来,东莞银行能否成功化解这些挑战,在资本市场中破局而出,《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