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预算法案或成美国经济致命杀手

商业周刊
07 Jul

美国国会通过了“大而美”法案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并提交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生效。原本寄望足够多的共和党人能以国家经济与财政为重,将富人减税置于次位,最终却演变为轻率的成本操纵闹剧。

无党派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估算中已揭露出该法案的危害:不仅会让本就高企的国债和赤字雪上加霜,更暴露了共和党预测背后的会计伎俩。应当注意的是,CBO估算政策成本时需基于反事实对比——其始终采用现行法律框架,即法案成本=现行法律下的收支总额减去拟议法律下的收支总额。但共和党声称 “现行法律(2017 年减税政策到期)不合理,现行政策(2017年减税延续)才正确”,于是CBO测算的未来数年数万亿美元赤字增量,就这样“消失”了!

共和党此举恰恰证明该法案作为立法的荒谬性。而诸多无法篡改的数学事实,正揭示了其真实影响。

对经济损害涉及两大核心路径。第一,十年内新增3.3万亿美元国债。共和党虽辩称不会增加赤字,却无法否认政府将因此多举债数万亿美元。具体影响包括:

由于举债规模庞大,将推高全社会借贷成本:尽管最乐观预测称减税头几年会小幅提升名义GDP,但巨额借贷导致的利率攀升,将完全抵消经济规模扩大带来的预算收益。

由于借贷风险存在,将放大债务风险溢价:穆迪评级5月明确下调了美国的AAA信用评级,指出其财政路径不可持续。降级时机恰逢“大而美”法案处于审议之中,明确警示了在债务赤字高企之际,以举债支撑的大规模减税有多不明智。

这些对经济损害的预测是基于25年的税收政策经验——2001、2003、2012、2017年减税累计耗资7万亿美元,成为本世纪美国债务增长的主因(超过两场战争、医保扩张等支出增长及衰退应对措施)。但其回报微乎其微:即便联邦预算付出沉重代价,最慷慨的减税仅能让家庭收入增加数百美元(富裕家庭或达数千美元),远不足以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第二个关键损害源自该法案对中低收入美国人医疗与营养支持的大幅削减。具体将导致:1200万人失去医疗补助资格(主要因工作要求限制)、1700万人因医疗补助取消及《平价医疗法案》(ACA)市场补贴削减而丧失医保、至少200万人失去食品券(主要因工作要求),以及剩余4000万人因联邦资金广泛大幅缩减而福利受损。

一项法案既能创下医疗补助与食品券史上最大降幅,又让国债新增3万亿美元,足见减税成本之高昂。事实上,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食品与医疗补助,远低于为高收入者减税的支出:家庭年均食品福利为4000美元,医疗补助人均支出约7600美元。相比之下“大而美”法案将为前10%的1270万户家庭年均减税1.35万美元。

削减针对弱势群体的支出对经济的损害是多维度的:食品券已被证实能提升儿童考试成绩、拉动消费;医疗补助则可以有效降低非老年群体死亡率、增强受益人的财务安全感。

在增加联邦债务的同时榨取低收入家庭的资源,是显性的经济损害。还存在隐性损害,即美国国会未来解决经济危机的能力被削弱。尽管无法预知衰退来临时更大赤字的后果,但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指出:法案中延续 2017 年减税的条款,其金额几乎相当于填补社保信托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未来75年缺口的所需资金。

对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如今最大的奢望或许是:该法案能像2017年减税法案那样,即便耗资巨大,最终对经济影响微乎其微——无论好坏。而最坏的情况是,我们正见证一部时机错谬、设计拙劣且必然损害经济的法案,它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不仅加速大萧条时期的经济衰退,更自此成为国会违背国家经济利益、顽固对抗经济学家建议的典型反面教材。

当人们只能祈求该法案是‘花钱买平安’时,足见局势已病入膏肓。译/逸思 编辑/宋祉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