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最近,即时零售“三国杀”又出现了新玩法:
盒马的商业模式,开始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上被大面积复制。
先看美团方面,现在一边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浣熊食堂”,用以全面实现外卖的品质升级;另一边又有消息称,美团旗下硬折扣超市项目正式命名为“快乐猴”,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店,整体商业模式对标盒马NB,主打硬折扣。
如果再加上刚刚才被“提拔”的小象超市,美团这一整套组合拳可不就是在构建“美团版盒马”吗?
再来说京东,曾经拿来对标盒马的“七鲜”现在也得到了重用,不仅直接将“京东买菜”入口正式更名为“京东七鲜”,而且最近开业的七鲜美食MALL,主打的也是品质餐饮、品质外卖服务。整体打法同样一股子“京东版盒马”的味儿。
那么对此,作为“正主”的阿里是什么反应?
除了继续砸钱补贴外,阿里集合了飞猪、饿了么们,但唯独没有叫上盒马,仿佛遗忘了一般……
一边是美团们的苦苦追寻,视若珍宝;一边是阿里的放之不用,如若敝履,这还真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不过言归正传,现在美团跟京东,为什么都在复制盒马?这背后的战略思考是什么?同时最关键的,盒马为什么还没有被划入阿里即时零售的生态圈?
即时零售,卷入2.0时代?
其实,即时零售从线上卷到线上线下一体化,从拼低价,转战到拼品质供给这事儿,是个必然选择。
就像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们,一开始只有线上销售,但为什么后来也开始学习OV们,走一体化运营?
答案是,线上的品牌效应可以直接带动线下的销售,而线下的规模销量,又可以传递给品牌供应链及时进行优化升级,这是对用户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深耕,也是对整个零售产业链条经济更加全面地带动。
所以在上个月,美团发文称要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
主要包括: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在3C家电、生鲜食品等品类持续优化体验;大力加码小象超市,不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为用户带来更多产区、更具特色的生鲜食杂商品。
对于这则公告,不知道有没有人反应过来,美团拓展闪购确实很好理解,但是为什么要加码小象超市们呢?它们对即时零售大战的意义在哪里?
从根上来讲,即时零售大战的本质,是一场围绕消费者30分钟生活圈的商业战争。现在京东、阿里们激战外卖市场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抢占即时零售的高频流量入口。
这一点没错,但是别忘了即时零售的高频流量入口,可从来都不只有外卖一个。
就像2015年即时零售刚冒出苗头时,当时市场瞄准的便是生鲜类产品,打法逻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日三餐的消费场景为主,理论上同样的高频、同样的刚需、同样能够十分顺畅地延伸到日用百货等诸多消费品类。
而且在这方面,虽然过去很多生鲜电商们的结局都不怎么美好,但是天眼查APP显示,2024年,美团以小象超市为代表的新业务却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营亏损也大幅收窄。
所以在这么个背景下,现在美团着重加码以小象超市为代表的品质生鲜食杂市场,可能就是想要尝试打开即时零售的第二个高频流量入口。在餐饮外卖之外,寻找到更多以家庭消费为单位的、新的增量目标群体。
在这方面,京东和美团的核心思路非常相似。
除了补贴品质外卖,京东也一直在整合扶持七鲜超市。从2023年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将七鲜、拼拼等业务整合为一个独立业务单元,向线下零售市场发起冲锋开始。
到今年3月,京东APP首页的生活服务专区中原有的“京东买菜”入口正式更名为“京东七鲜”。
再到在6月18日,京东旗下首个餐饮实体基础设施品牌——七鲜美食MALL首店开业,同时还重磅发布了“100%品质”战略,旨在让消费者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能收获到高品质的餐饮体验。
虽然美团的浣熊食堂和京东相比,少了一个堂食场景,但整体的商业模式思路却相差无几。
所以同理,当京东七鲜从偏线下生鲜食杂消费为主,到现在整合为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外卖体系逐渐向即时零售倾斜背后,是不是也想要在外卖之外,占领一批新的高频流量入口,连接更多产业链优质供给,从而在这场看不见尽头的即时零售大战中,掌握更多品牌主动权?
阿里的即时零售,需要盒马
当即时零售“三国杀”中,美团和京东都做出了选择,剩下的阿里又该如何应战?
这个就要看盒马了。
毕竟,即时零售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当年马云寄予厚望的新零售设想了。
虽然新零售是当年阿里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尝试,甚至还使得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接连被卖,但好一点的是,阿里留下了一个关键种子——盒马。
从本质来看,现在美团的小象超市+浣熊食堂,就是在做美团版的盒马;京东整合后的七鲜超市+七鲜美食MALL,则是京东版的盒马。
盒马几乎成了现在即时零售第二战场上的一种标准答案。
所以,现在无论是圆梦新零售,还是迎战美团、京东们,盒马对于阿里整个即时零售的战略意义,可能都不比饿了么+飞猪们的想象力小多少。
一是品质供给。在多年探索和深耕生鲜零售的基础上,现在盒马早已成为了一个品质生活的代名词,自有品牌商品SKU占比更是超过了30%,并跑出了榴莲千层蛋糕 草莓盒子蛋糕等一众爆款产品。
自营品牌产品的背后,是盒马的供应链优势、是品质供给稀缺性,而稀缺性就意味着流量,意味着独特的竞争优势。
就比如盒马的榴莲千层蛋糕,和美团们相比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那么在差异化供给下,可能就会有用户冲着榴莲千层蛋糕们而来,最终长久留在了淘宝闪购……
二是即时性消费习惯。现在淘宝闪购、京东外卖们砸钱补贴,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用户们即时性消费习惯。但是这一点,盒马很早就开始在做了,甚至说在日日鲜等短保生鲜系列的助攻下,现在一二线城市的不少中产用户们,已经逐渐开始习惯了一日三餐用盒马的生活方式。
所以,如果现在盒马能够嫁接到即时零售战场,那么或许就能为阿里带来一些更加积极的化学反应……
三是从战略大局观、紧迫性来看,对阿里和京东们来说,现在这场即时零售大战都是不能输的战争,输了可能就连最后的电商零售阵地都保不住。
所以,刘强东赌上了自己的声誉以及京东的未来,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京东外卖大战,而阿里也拿出一年超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跟着应战,再加上美团的紧跟其后,三家几乎已经到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整合优势,去正面对抗、贴身厮杀的时刻。
这个时候就像生死决战,只要你能出上一份力,哪怕是炊事员都应该拎着饭勺冲上去拼杀,去争取最后胜利。
也正因此,现在阿里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盒马站出来,撑住即时零售的半边天……
盒马,需要向阿里再证明一次
盒马,对现在阿里即时零售的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但既然如此,为何直到今天,阿里也没有将盒马拉回来的动作呢?
甚至现在大家去饿了么、淘宝闪购搜索“盒马鲜生”门店,大部分都是“盒马鲜生代买”/“代购”店,仿佛盒马和淘宝闪购们特意做了分隔,主打各玩各的,互不打扰。
这说明什么?现在盒马的独立性比较强,同时也说明盒马在阿里内部,可能还处在一个比较的边缘位置。
毕竟,现在集团的核心战役都没叫你参加,就说明你可能不是阿里认为的嫡系部队……
为什么盒马如此关键,但阿里还是不重用呢?
有三点猜测:一是担心战略协同性不稳定,这个主要跟过去盒马太爱折腾了有关。
在此前成立9年多的时间里,盒马就先后探索了十余种业态,包括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等等,上到高端超市,下到社区团购站点,盒马可谓是尝了个遍。
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直接表现就是盒马过去长久的亏损。
也正因为盒马“说变就变”的经营特性,所以使得其在阿里内部很难形成稳定的协同性,这造就了盒马的独立性,也或许由此埋下了阿里对盒马战略协作担忧的种子。
以至于现在,哪怕盒马的掌舵人严筱磊选择了业务聚焦,并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快速实现了盒马的盈利。但是前车之鉴在此,这就仍不免令人担忧:
如果未来盒马再次陷入亏损,那么还会不会再次频繁变阵?届时,又会不会影响到阿里集团层面的即时零售大战走向?
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愿意赌。所以最后,盒马可能就成了阿里“宁可无功,但求无过”的保守选择……
二是盒马在集团话语权的下降。
现在即时零售大战,大家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未来会怎么演变,没人能说得清。
所以在这个时候,盒马想要走到阿里集团中心,是需要主动争取的,也是需要证明自己的。
但遗憾的是,随着新零售板块的落败、盒马创始人侯毅和阿里前掌舵人张勇的接连退休,盒马基本上已经远离了阿里的权力中心。
这使得现在拼影响力,盒马比不过饿了么和阿里合伙人吴泽明;拼确定性价值,盒马又打不过被携程们验证过的OTA赛道的飞猪;至于说即时零售中的想象力,现在美团、京东也不过是在探索“盒马模式”,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另一个烧钱补贴无底洞。
如果只靠这么个空头支票,阿里又如何能相信让人失望了太多次的盒马呢?
三是跟阿里的战略风格转变有关。和过去相比,现在阿里的关键词是聚焦。
就像去年,阿里内部曾有声音传出,“我们不需要新的方向,或者是新的商业模式。阿里曾经在淘宝押注了太多的新方向,反而导致在电商基本需求层面的投入度和关注度远远不足。”
于是乎,当你证明不了自己价值的时候,要么就是被阿里卖掉,为主营业务输血,要么就是自生自灭。就像高鑫零售们那样,就像最近被变相减持、被“下放”的阿里健康、高德那样……
很明显,现在盒马们出头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了。
但偏偏在这方面,盒马是理论上很有战略价值,但自己证明不了,阿里也不太相信。
所以说来也尴尬,如果盒马想要出头,几乎就只能等待美团、京东们试水成功,如果可行,盒马自然就能重获青睐。但如果探索失败,盒马再一次被价值真伪,那么这样的结果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呢?
这是一场命运豪赌,但很可惜,盒马却没得选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