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抢人大战:比机器更重要的永远是人 | 小白商业观

市场资讯
11 Jul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陈白/文 硅谷如今最抢手的是什么?答案可能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不是AI项目,也不是芯片算力,而是华人软件工程师。

比如就在7月10日,在埃隆·马斯克旗下AI公司Grok 4的发布会上,坐在马斯克身旁的就是两位华人AI技术负责人。更早一些的7月8日,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华人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宣布离职加入Meta,Meta为他开出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方案。在此之前,扎克伯格还以上亿美元的“签字费”从OpenAI、苹果等大公司挖走了一批华人学者,他们很多都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且具备OpenAI、Google等科技巨头的核心算法经验。其中有人主导过ChatGPT研发,有人负责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堪称AI行业的“梦之队”。

马斯克、扎克伯格们的选择变化有技术积累的原因。从Transformer架构的奠基性论文到ResNet(残差网络)等影响深远的突破,其中都有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身影。国内顶尖高校对基础学科的严苛训练,以及其毕业生在OpenAI、Google等机构参与核心算法研发的履历,更是一种权威背书。大模型时代对复杂数学建模、高效算法设计与海量数据(维权)处理能力的极致要求,无形中放大了华人工程师的独特优势。

回到产业趋势的角度来看,对华人技术精英的崛起与争夺,映射的是AI技术范式从“硬”到“软”的转移。昔日硅谷荣光系于芯片与硬件,英特尔英伟达是力量象征;而今,决定AI高度的核心要素已悄然转向算法、模型架构与数据洞察力——这些高度依赖人类创造力的“软实力”。

说到底,即便堆砌再多顶级GPU,若缺乏顶尖头脑去优化模型架构、调试参数、设计精巧的训练策略,其产出亦可能沦为昂贵的“电子垃圾”。算法再精妙,模型再庞大,终究是天才头脑的产物,是工程师日夜思索、协作、试错后的智慧结晶。

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替代人,而在于解放人、拓展人、服务于人。无论机器如何进化,算力如何膨胀,最稀缺和不可替代的始终是创造者的思想火花。也恰恰正是这种范式迁移,使得华人工程师在数学与算法上的天赋成为撬动AI未来的核心杠杆。

发生在硅谷的这场AI人才争夺战,其影响已溢出企业边界,波及整个产业生态与全球科技格局。从全球AI竞赛的视角来看,硅谷正在发生的“抢人大战”,为我们的AI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强烈的紧迫感。

硅谷人才版图的每一次重大变迁,都精准投射出技术浪潮的奔涌方向。今天中美AI竞速的真正战场已经非常清晰:不是赛道甚至也不是高端芯片,而是人才。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公司生存状态能否持续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思考的命题。

中国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AI应用场景、最庞大的数据资源以及日益增强的算力基础,这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营造尊重科学规律、包容失败、鼓励协作的创新文化是更为重要的软实力。

顶尖头脑的碰撞往往诞生于思想自由流动的空间。我们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破除论资排辈的桎梏,让青年才俊的奇思妙想有破土而出的机会,让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畅通无阻。同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理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确保人才智力付出获得应有尊重的基石。

硅谷抢人标志着全球AI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人才争夺战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构建一个让智慧自由流动、让思想充分碰撞的创新生态。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转自:网易科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