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接班人退休了,苹果设计也彻底失去了方向?

投资界
10 Jul

原标题:库克接班人退休了,苹果设计也彻底失去了方向? 来源:雷科技

北京时间 7 月 9 日,苹果官方发布了一则简短却意义重大的新闻稿:长期担任二把手、现任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将于本月卸任(并于年底退休),卸任前将逐步完成职责交接,由负责全球供应链的“副手”高级副总裁 Sabih Khan 接任首席运营官 COO 一职。

一石惊起千层浪,这不仅因为杰夫·威廉姆斯是过去十年苹果最关键的高层之一,更因为他曾被普遍视为 CEO 库克的接班人。从 1998 年加入苹果以来,杰夫·威廉姆斯就领导了 iPod、iPhone、Apple Watch 的供应链打造,也在苹果健康业务拓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苹果内部,他既是执行力的代名词,也是库克式管理风格的延伸代表:强调供应链可靠、产品交付准时、公司运营效率最 大化。

在 Jony Ive 于 2019 年离开苹果后,杰夫·威廉姆斯更是“接管”了设计团队的领导权,成为苹果工业设计与软件设计的最高负责人。不过,也正是这位被称为“Tim Cook 2.0”的 COO,在设计层面的主导,也让许多设计师和果粉感到不安。

因为 Jony Ive 离职后,苹果设计团队就几度动荡。也就在这几年间,苹果不管是工业设计还是软件设计,都存在大量设计上的争议。这一切的结构性变化,都在杰夫·威廉姆斯领导设计团队的任期之中发生。

不过比起苹果 COO、库克接班人的“退休”,我还是更关心苹果设计将何去何从?根据苹果的公告,Sabih Khan 并不会接手苹果设计团队以及 Apple Watch 业务,而是由杰夫·威廉姆斯继续监督。其中,苹果设计团队将在杰夫·威廉姆斯正式退休后直接向库克汇报。

但对于并不关心“产品设计”的库克,我们好像也很难期待,他能真正领导苹果设计的方向。

少了真正的领头人,苹果设计失去了方向

在最新推送的 iOS 26 Beta 3 中,苹果悄悄对“液态玻璃”界面进行了明显的视觉调整:半透明的玻璃质感不再如前几版那般强烈,替而代之的是更加模糊、更厚重的“雾化玻璃”效果。

虽然苹果并未在更新日志中明确说明这一变化,但大量开发者和用户已经发现,这种“版本回滚”背后的实质,是苹果在新一轮视觉语言尝试中,再次陷入了争议与妥协。

在今年 WWDC 上首次亮相的“液态玻璃”,曾被描述为“如玻璃般流动,如液体般自然”,是苹果近年来最 具野心的一次系统视觉刷新。其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高度的环境映射和透明质感,为整个 iOS 界面营造出统一的拟物美学。这种风格一度让人想起 iOS 7 初期的“毛玻璃”时代,但技术实现更复杂,视觉效果也更加流畅。

然而,这种看似优雅的设计,很快就陷入了实用性与美感之间的拉扯。一方面,部分用户认为 Liquid Glass 令人眼前一亮,是“久违的苹果设计感”。另一方面,大量反馈指出,过高的透明度不仅影响文字可读性,还降低了界面分层清晰度。

在内容密集的通知中心、控制中心中,背景过于浮动反而干扰了操作。更有开发者吐槽,在无法自行调节透明度的前提下,小团队根本无法在 Liquid Glass 之下设计出兼容性良好的界面。而 Beta 3 的“退让”可以说是一次不言而喻的妥协:

苹果正在悄悄把设计拉回到一个更“稳妥”、更“保险”的区间。

这样的摇摆并非偶然。回顾过去五年,苹果在设计维度上的确发生了剧烈变化,尤其是 Jony Ive 离开后的真空期,成为整个苹果设计轨迹的转折点,曾经引以为傲的极 致审美与交互哲学,正在变得不那么自信,甚至开始自我克制。

2019 年,Jony Ive 正式宣布离开苹果,创立独立设计事务所 LoveFrom。这位将 iMac、iPod、iPhone 甚至 Apple Park 都化为标志性产品的设计大师,留下了巨大的空位。接任工业设计工作的,是其副手 Evans Hankey ——一位技术背景出身、相对低调的管理者。

在 Hankey 任期内,苹果维持了工业设计的连续性,但几乎没有新一代产品形态的突破,直到 2022 年底,她也悄然离职,成为苹果高管中任期最短的设计负责人之一。而接下来的空窗期长达半年,苹果工业设计团队彻底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直到 2023 年,Molly Anderson 被内部提拔为新一任工业设计负责人,但她仍未获得高级副总裁(SVP)头衔,也未能成为设计话语权的主导者。与此同时,曾主导 Apple Watch 界面、现掌管软件设计的 Alan Dye 继续留任,却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之中—— Apple Music、iOS 主界面、系统图标等设计频频遭到批评,用户和开发者都在质疑苹果是否还拥有“内容优先”的界面逻辑。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杰夫·威廉姆斯接管设计之后,苹果的设计部门更多成为了“执行部门”,而非“创意部门”。没有了 Jony Ive 式的强势审美和哲学牵引,苹果的设计团队更像成为供应链节奏与运营效率下的一颗齿轮,变得可控、可量化,但也逐渐失去了“灵魂”。

Jony Ive 宣布离开苹果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 IDSA 采访了一些工业设计师。其中就有工业设计师指出,无论苹果设计团队多么优秀,但没有设计愿景或热情的杰夫·威廉姆斯和库克如果只关注“底线”,那么苹果的设计就有沦为平庸的危险。

如今,从 Liquid Glass 的收缩,到 iPhone 设计的一再保守,iPhone 15 系列只做了边角调整、iPhone 16 的相机控制键普遍被认为“鸡肋”,再到设计团队长期没有 SVP 级别的负责人,苹果在设计上的系统性问题已越来越难被忽视。

这就不是个别产品的问题,而是一套机制的问题——苹果设计,正在失去它曾引以为傲的方向感。

库克也难Make Apple Design Great Again

虽然苹果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杰夫·威廉姆斯卸任 COO 后,苹果设计团队将直接向 CEO 库克汇报,但对于熟悉苹果管理风格的人来说,这更像是一种过渡性安排,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向。说得直接一点:

库克不太可能成为苹果未来产品设计的引领者。

事实上,库克本人对产品设计的距离感从不掩饰。他多次提到自己并非乔布斯那样的产品天才。在乔布斯离世之后接任 CEO 时,库克的选择也是让 Jony Ive 继续主导设计,而不是亲自涉足产品细节。他擅长的是供应链、运营和执行力,这一点从他过去几十年的履历中一目了然。

简言之,库克能带领苹果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商业公司之一,但他从未被视为“产品专家”——他是最稳妥的 CEO,却很难成为“灵魂型”的产品领 导 者。这一次库克接手设计团队,很大概率只是暂时性的选择。

一方面,Apple Watch 与 Apple Design 团队仍由杰夫·威廉姆斯负责至年底,另一方面,库克也已年近 64 岁,其在公司内部的继任计划早已在酝酿之中。更关键的是,在苹果内部,也存在另一个更有可能主导产品设计方向的人选—— John Ternus。

John Ternus 可能算不上一个熟悉的公众面孔,但他绝 对是苹果产品背后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 2001 年加入苹果,长期在产品设计和硬件工程团队工作,2021 年升任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从 Mac 显示器开始逐步接管了 iPhone、iPad、Mac、AirPods 等关键产品的硬件开发,是苹果最重要的产品掌舵人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 iPhone、MacBook、Vision 即将迎来近年来最 大一轮设计“焕新”的时间节点上,Ternus 可能已经在幕后主导了大量重要决策。这种全系列同步改动的节奏,正是苹果近年来极为少见的“大动作”,而其工程落地与工业一致性,很可能正是由 Ternus 的团队推动完成。

Ternus 的优势在于,他不仅懂设计,也深谙工程。他出身产品设计团队,熟悉设计流程,同时又主导整个硬件工程团队,具备“从理念到量产”的完整视角。同时,他也是 Mac 向自研芯片 Apple Silicon 过渡的关键角色,许多苹果产品线的跨越式演进,都有他的身影。

不过,Ternus 明显不是一个类似乔布斯或者 Jony Ive 的领 导 者。按照彭博社的引述,围绕 Ternus 内部评价强调他沉稳、低调、不争权,也很少在公众场合表达设计理念。这意味着,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卓 越的协调者和执行者,但能否成为引领下一代苹果设计语言的“创意中枢”,仍有疑问。

写在最后

苹果设计,还会再伟大一次吗?

苹果的产品从来不仅是功能工具,更曾是时代美学的代表。如今,当设计话语权在运营逻辑中逐渐稀释,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苹果对“稳”的执念,但也无法不怀念那个从 iMac 到 iPhone、处处可见设计锋芒的苹果。

杰夫·威廉姆斯退休后,苹果设计站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它会继续内收保守,还是重新焕发对设计的执着?也许下一次伟大的苹果产品,不该只靠算法预测需求,而该从一个大胆、纯粹的设计愿景开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